APP下载

5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策

2015-02-01谭丽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伤情致残率神经外科

谭丽华

5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策

谭丽华

目的 探究与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并分析该组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对策。结果 56例患者中死亡19例,占33.93%。其中9例患者于现场抢救途中无效死亡, 占47.37%, 6例患者于转送途中死亡, 占31.58%, 4例患者因伤情不稳定, 进入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占21.05%。成功转运37例, 占66.07%, 经过院前急救后伤情转为平稳, 行CT检查后送入至神经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 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需给予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对策, 以达到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的目的。

重度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

颅脑损伤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重度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1]。另外, 由于重度颅脑损伤起病急, 病情发展迅速, 在抢救转运治疗护理过程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但若可及时给予抢救对策, 不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同时可促进意识神经功能及预后的恢复, 临床效果显著[2]。现本院通过对收治的5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总结急救及护理对策, 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6例, 年龄16~65岁, 平均年龄45.9岁, 受伤时间2 h内44例, 受伤2~3 .12例。受伤类型:交通事故伤29例, 高空坠落伤16例, 打击伤11例。

1.2 方法

1.2.1 院前评估 ①迅速准备抢救到达现场。当急救人员接到120通知后, 准确了解出事的地点、受伤人数及基础伤情, 于3~5 min内出车, 迅速到达现场。②呼唤或轻拍患者判断其反应, 检查患者气道有无气道不畅或堵塞, 保持通畅。观察呼吸情况, 胸廓有无起伏、运动是否对称、呼吸的频率。③检查患者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观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检查方法为:用手指压迫伤员拇指的甲床, 甲床颜色变白, 正常人除去压力后2 s内甲床恢复正常红润, 因甲床是末梢, 再充盈时间延长是组织灌注不足的最早指征之一。④对患者血压进行评估。用手触动脉法, 如可触及桡动脉、股动脉、颈动脉。另外通过患者的神经系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并快速计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2.2 院前急救 ①给予基本生命支持。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以便于在转运途中输液, 通常将1~2条方便固定的大静脉作为首选, 给予止血药、扩容药。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人工通气的方法给予患者辅助通气, 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 将气管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干净, 预防误吸, 达到确保呼吸通畅、增加氧气供应的目的, 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二氧化碳潴留及脑细胞缺氧的发生率。③及时处理伤口。对于开放性的伤口需给予覆盖及包扎处理, 减少出血并降低污染率。对于有严重出血的患者需给予加压包扎止血, 以减少出血部位被污染。而对于脑组织膨出的患者, 可采用纱布围在膨出部位周围后再给予包扎, 以降低对脑组织的压迫,影响预后。另外, 对于出现鼻漏及耳漏的患者需给予及时的清洁, 降低感染发生率。

1.2.3 迅速安全的转运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由于意识状态可作为评价或判断颅脑外伤患者的标准, 为此急救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或逐渐转入至昏迷状态, 需引起重视, 考虑是否发生颅内血肿或脑疝。每隔15 min观察患者瞳孔对光反射及变化情况, 若其中一侧瞳孔明显扩大, 则需考虑是否发生颅内血肿, 若双侧瞳孔呈现大小不等的情况,则需考虑是否发生脑干损伤。并将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共同商讨急救对策, 做好预防处理[3]。②正确摆放体位。患者的体位多选择平卧位或将头偏向一侧, 若患者发生脑脊液鼻漏或耳漏, 则需借助重力确保液体流出, 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怀疑颈椎发生损伤的患者, 可对颈部托举并给予颈托固定, 且在对患者进行转运时, 需确保将患者的头部及身体在同一轴线上。③确保各种通道固定妥当并通畅。确保通道通畅, 药物顺利进入到患者体内, 以达到迅速补充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4]。同时将口咽通气管固定妥当, 避免发生脱管或移位等不良现象, 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氧气供应。④与院内科室及时取得联系。在转运患者过程中, 可使用车内的通讯设备与医院取得联系, 并准确告知急诊科医师患者的病情, 以确保急诊科尽快制定好检查及抢救的流程, 必要时可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2 结果

56例患者中死亡19例, 占33.93%, 其中9例患者于现场抢救途中无效死亡, 占47.37%, 6例患者于转送途中死亡,占31.58%, 4例患者因伤情不稳定, 进入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占21.05%。成功转运37例, 占66.07%, 经过院前急救后伤情转为平稳, 行CT检查后转入至神经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3 小结

重度颅脑损伤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神经外科疾病, 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因此, 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需要急救人员充分了解并掌握急救技术, 在急救期间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可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准确的评价, 并具备处理紧急事件的应激(应急)能力[6]。同时可在现场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 将患者快速安全的转运到院内, 缩短抢救时间, 以达到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的目的, 提高生存率[7]。

[1] 黄伟亚.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内急救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4(21):214-215.

[2] 赵宇.气管插管对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2008.24(5):72-73.

[3] 郭祚国, 吴广球. 颅脑损伤的院前与院内急救模式探讨.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2):125-127.

[4] 赵宇.气管插管对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2008.24(5):72-73.

[5] 孙瑾.重度颅脑损伤21例的院前急救.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89-90.

[6] 范如刚, 江小青.院前急救中颅脑损伤的处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 7(3):188-189.

[7] 罗兴武, 罗成义, 王智勇, 等.基层医院颅脑损伤急救模式的探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4):90-9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150

2015-04-30]

529211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猜你喜欢

伤情致残率神经外科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小山余梦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