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2015-02-01杨斯琴赵勇高群薛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纳洛酮呼吸衰竭阻塞性

杨斯琴 赵勇 高群 薛茜

无创正压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杨斯琴 赵勇 高群 薛茜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 对照组单独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无创正压通气;纳洛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 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 属于可防治疾病。呼吸衰竭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 药物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方式。为研究无创正压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本院选取70例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方案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70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70.1±3.4)岁, 平均病程(13.1±2.2)年;对照组男22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70.4±3.5)岁, 平均病程(13.6±2.9)年。所有研究对象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于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 且无休克、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梗阻、意识障碍及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平喘、解痉、排痰、抗感染、氧气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失衡等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将呼吸机工作模式调整至S/T工作模式, 氧流量设置为2~4 L/min, 初始吸气压为6~8 cm H2O(1 cm H2O=0.098 kPa), 随后可根据患者血气分析情况及其耐受情况适当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 将纳洛酮1.2~1.6 mg加入到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 连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严密监测患者血气分析指标, 主要内容包括PO2、PCO2及酸碱值(pH值)等。

1.4 疗效判断标准[2]治疗48 h后, 患者咳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精神神经症状消失, 心功能改善超过2级, 可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精神神经症状消失, 心功能改善1级, 可视为有效;均不符合上述标准者, 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13例, 有效2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3%(33/35);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8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1.4%(25/3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 PO2为(50±6)mm Hg(1 mm Hg=0.133 kPa), PCO2为(74±7)mm Hg, pH值为(7.2±0.1);治疗后, PO2为(87±8)mm Hg, PCO2为(41±4)mm Hg, pH值为(7.3±0.1)。对照组治疗前, PO2为(50±7)mm Hg, PCO2为(73±8)mm Hg, pH值为(7.2±0.2);治疗后, PO2为(74±8)mm Hg, PCO2为(48±6)mm Hg, pH值为(7.3±0.1)。治疗前, 两组患者PO2、PCO2及pH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PO2、PCO2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且观察组PO2、PCO2等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进行性发展趋势的疾病, 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特征, 患者主要有咳嗽、咳痰及胸闷气短等临床表现。且肺部以及气道等受有害气体、尘埃颗粒等因素的影响, 可加重其炎症反应, 导致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常合并呼吸衰竭, 可加重气道阻塞症状, 使肺通气功能进一步下降, 导致血氧浓度迅速降低。二氧化碳潴留可对机体酸碱平衡状态造成严重破坏, 最终导致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以及酸中毒, 严重患者还可出现神经介质改变, 丧失意识, 从而并发肺性脑病。再加上中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发症发生率高, 一旦合并有呼吸衰竭, 需及时帮助患者改善肺通气功能, 纠正低氧血症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状况, 从而调整患者机体酸碱平衡状态, 减少肺性脑病的发生。

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和无创正压通气是临床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手段。由于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需对患者行气管插管术, 对患者机体损伤大, 且易发生感染现象, 治疗风险较高[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无需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就可有效降低患者气道阻力, 促进气体进入患者肺泡内, 缓解其呼吸肌疲劳状态, 从而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 患者治疗依从性好。且纳洛酮属于一种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 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 能够顺利穿过血脑屏障和阿片受体结合, 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 可显著促进患者呼吸中枢兴奋, 提高其血氧分压,改善其呼吸抑制现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 观察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王利玲.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西南军医.2011.13(2):212-214.

[2] 潘淼, 刘白絮.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0): 5728-5729.

[3] 唐忠平, 方丽, 林凤.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 COPD Ⅱ型呼吸衰竭.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1):81-8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113

2015-06-17]

11401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猜你喜欢

纳洛酮呼吸衰竭阻塞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