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治疗Ⅳ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2015-02-01卢德宏
卢德宏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治疗Ⅳ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卢德宏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治疗Ⅳ期乳腺癌的疗效, 观察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的合理性。方.36例乳腺癌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8例。实验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6个周期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6%和3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9%和72.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生存周期分别为(10.2±1.5)个月和(6.5±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为临床有效的治疗Ⅳ期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值得推广。
乳腺癌;多西他赛;表柔比星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现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Ⅳ期乳腺癌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随着新的化疗方案经过循证医学不断改进, 及新的化疗药品出现, 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多西他赛是从欧洲紫杉的针叶提取合成的化疗药, 属于微管解聚抑制剂, 粘附于微管中的多西紫杉醇不改变微管原纤维的数量, 这一点与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大多数纺锤体毒性药物不同, 能特异地结合到小管的β位上, 能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 还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表达[2]。表柔比星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是干扰转录过程, 抑制DNA和RNA的合成, 对细胞膜和运转系统均有作用, 但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细胞核。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均为乳腺癌化疗的主要用药, 目前Ⅳ期乳腺癌的化疗方案包括联合化疗及单药化疗, 本实验对比应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化疗, 及多西他赛单药化疗的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 病理诊断均为浸润性导管癌,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内脏转移27例, 骨转移9例, 均为女性, 年龄36~65岁, 中位年龄53岁, 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等生化指标正常,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均正常, ECOG评分0~1分, 无化疗禁忌。将3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选择多西他赛60 mg/m2, D1, 静脉滴注, 表柔比星50 mg/m2, D1, 静脉滴注;对照组选择多西他赛60 mg/m2;D1, 静脉滴注, 均21 d为1个周期, 激素受体(+)的患者均加用内分泌治疗, 化疗2个周期后复查影像以观察肿瘤大小情况及血液肿瘤标志物变化, 并监测患者胃肠道反应程度及骨髓抑制程度及其他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以可测量病灶治疗反应为标准评价[3]①完全缓解(CR):所有可测病灶完全消失, 而且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复测证实者。②部分缓解(PR):双径可测病灶, 各病灶最大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减少>50%, 并在至少4周后复测证实, 单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50%, 并在至少4周后复测证实。③微小缓解(MR):肿块缩小<50%。④疾病稳定(SD):双径可测病灶, 各病灶最大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增大<25%, 或减少<50%, 并在至少4周后复测证实, 单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径之和<25%, 减少<50%, 并在至少4周后复测证实。⑤疾病进展(PD):至少有1个病灶, 双径乘积或在单径可测病灶时单径增大>25%, 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CR+PR+MR)/总例数×100%。疾病抑制率=(CR+PR+MR+SD)/总例数×100%。生存期:从诊断明确开始至患者死亡时间。中位生存期:死亡与生存患者各占50%时所对应的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期:指从确认患者临床上检测不到肿瘤直到确诊肿瘤复发时间。
1.3.2 不良反应程度分类 毒副反应的评价指标采用Karnofsky分级[4], ①轻度反应, 不需治疗。②中度反应, 需要治疗。③重度反应, 威胁生命。④严重反应, 促进死亡或致死。化疗后1周查血常规, 每周期化疗后复查心电图及生化指标, 并记录化疗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与预后 实验组18例患者中, CR2例、PR6例、M.2例、SD 6例、P.2例, 有效率为55.6%, 疾病控制率为88.9%;实验组最短生存期最长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和14个月, 平均生存期(10.2±1.5)个月。对照组18例患者中CR1例、PR4例、M.1例、SD 7例、PD 5例, 有效率为33.3%, 疾病控制率为72.2%;对照组最短生存期和最长生存期分别为4个月和9个月, 平均生存期(6.5±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实验组和对照组乳腺癌患者, 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严重恶心、呕吐分别为3例和2例, 白细胞减少均为2例。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 对照组为22.2%,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临床Ⅳ期乳腺癌患者主要给予化疗。目前仍无标准的化疗方案, 多西他赛是微管解聚抑制剂, 与大多数纺锤体毒性药物不同点是粘附与微管中的多西紫杉醇不改变微管原纤维的数量, 应用于临床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取得很大获益[5]。蒽环类化疗药为抗肿瘤抗生素作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表柔比星是多柔比星的C4羟基的反式构型, 也是柔红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 临床应用于乳腺癌和胃癌的化疗。
通过多西他赛与表柔比星联合(实验组)与多西他赛单药(对照组)的化疗方案的对比, 从临床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出实验组无论是在有效率还是疾病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生存周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均能耐受, 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 紫杉醇类药物及蒽环类药物均为乳腺癌单药化疗的首选, 而两药的联合化疗可明显控制临床Ⅳ期乳腺癌患者病情, 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使用安全。可作临床Ⅳ期乳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
[1] 曾益新, 吕有勇, 朱明华, 等.乳腺癌的综合治疗.肿瘤学.2012(4):628-629.
[2] 曾艳, 徐茂盛, 谭世奇, 等. 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3):622-623.
[3] 周际昌.肿瘤内科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实用肿瘤内科学.2013(8):11-15.
[4] 明静, 蒋新建. 多西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现代肿瘤医学.2010.18(8):1542-1544.
[5] 邢颖珺. 肿瘤化学治疗护理.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2.20(9):71-7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102
2015-07-17]
112500 辽宁省昌图县中心医院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