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放疗后残留肝癌的初步临床分析
2015-02-01苏静
苏 静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放疗后残留肝癌的初步临床分析
苏 静
目的 探讨放疗后残留肝癌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的效果。方法 40例放疗后残留肝癌的患者, 采用HIFU治疗, 分析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 死亡5例, 其中死于心脑血管意外2例, 局部肿瘤控制失败3例;其他35例患者病情控制出院。外周血甲胎蛋白(AFP)治疗前为(2424.7±302.6)μg/L, 治疗2周后为(166.8±124.2)μg/L, 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直径为(3.8±1.8)cm, 治疗后为(1.7±1.6)cm, 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适形、立体定向放疗后出现的残留肝癌, 采用HIFU治疗, 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残留肝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强度聚焦超声;放疗;残留肝癌;初步临床分析
临床恶性肿瘤领域常见类型中, 肝癌病发率居较高水平,就诊时, >70%的肝癌患者已无法实施手术切除, 而接受手术切除者, 复发率3年内>60%, 且其中再次切除机会丧失占较高比例[1]。随着研究的深入, HIFU以其高温效应为主要生物学效应特点, 在肝癌治疗中取得显著成功, 但针对放疗后残留肝癌的治疗, 临床尚有争议, 本次就此论题展开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残留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有残留癌灶50个。患者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36~75岁, 平均年龄(56.2±7.1)岁;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 原发性肝癌30例。均经影像学检查、肝癌标志物评定、肝穿刺病理检查确诊。HIFU前均行立体定向放疗或三维适形放疗, 肝残留病灶中, 左叶20个, 右叶30个, 肿瘤直径2~9 cm, 平均直径(3.8±1.8)cm。
1.2 方法 应用JC型聚集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完成HIFU治疗,探头参数设置:焦距140 mm, 曲面直径200 mm, 频率0.85 MHz。均放疗结束≥2个月后, 应用HIFU方案, 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超声波通路区皮肤行脱气、脱脂处理后, 对患者体位固定, 肿瘤位置以机载诊断超声实时超声图像进行确定, 掌握超声检查坏死肿瘤与残留肿瘤的图像特点;另外, 将机载诊断超声图像对照治疗前磁共振成像(MRI)及肝静脉、门静脉、胆囊主要分支, 后对残留肿瘤的边界、大小、位置确定, 确定治疗肿瘤靶区。按着肿瘤形状和大小, 在诊断超声实时监测、引导下, 通过点、线、面、体法对整个肿瘤加以治疗。相互重叠, 防止残留。靶区的治疗范围, 需对坏死肿瘤边界1 cm及残留肿瘤边界外肝正常组织1 cm进行治疗,确保完整消融。部分肝右叶残留病灶, 因部分肿瘤在肋骨后方, 出现被遮挡情况, 需应用全身麻醉下呼吸暂停, 诱导肺膨胀的控制呼吸方法, 对肝脏、横膈向足侧移动促进, 在肋骨间暴露肋骨后方部分肿瘤, 完成HIFU治疗, 呼吸控制持续时间每次需<1 min, 以防体内二氧化碳蓄积。本组均行1次HIFU, 治疗时间为921~8648 s。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发现, 40例残留肝癌患者中死亡5例,其中死于心脑血管意外2例, 局部肿瘤控制失败3例。其他35例患者病情控制出院。外周血甲胎蛋白(AFP)治疗前为(2424.7±302.6)μg/L, 治疗2周后为(166.8±124.2)μg/L,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直径为(3.8±1.8)cm, 治疗后为(1.7±1.6)cm, 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HIFU为体外非侵入治疗方法, 是聚集体外低能量超声波, 促使高能量的焦点形成, 并在实时超声等影像学监控、引导下, 通过焦点有序移动, 对整个靶区肿瘤加以治疗, 具有体外非侵入性、适形治疗、实时监控等优点[2]。分析治疗机制, 为高能量焦点在生物组织作用后, 又以高温为主的生物学效应产生, 对组织凝固定性坏死加以破坏。肝癌采用HIFU治疗时, 超声波需经胸腹壁全层和和正常肝组织后达焦点区域, 即治疗靶区, 虽此过程会对部分超声波吸收, 使局部能量出现沉积状况, 但因HIFU经体外低能量超声波聚集, 有高能量焦点形成, 对肿瘤加以治疗, 能量在焦点以外通常较低, 对周边正常组织未构成损伤, 亦有多项报道指出,肝癌采用HIFU治疗, 具有一定有效性及安全性[3]。
针对放疗后的残留肝癌, 因肝组织具有一定放射耐受性,对再次放疗的有效剂量限制, 较难对肿瘤有效灭活, 通常应用其他方法使疗效增加。依据放射生物学特点, 肿瘤组织因细胞增殖活性、血液灌注不同, 对放疗的敏感性也存有差异,即含氧丰富、血液灌注丰富、细胞增殖活跃的部分在实施放疗时, 有较高敏感性。而中央区域肿瘤在实体肿瘤中, 细胞增殖、含氧情况、血液灌注等均较周边区域下降, 因此中央区域肿瘤细胞更易有放射耐受产生, 诱导肿瘤残留出现。但HIFU通过高温效应对肿瘤消融, 高温可对放疗敏感或不敏感的肿瘤良好消融, 非选择性灭活较好,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此观点, 预后较理想。
综上所述, 针对适形、立体定向放疗后出现的残留肝癌,采用高强度聚集超声治疗, 可能具较高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残留肝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罗银灯, 钟维佳, 赵建农, 等.磁共振氢质波谱成像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可行性及其价值.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 19(2):102-105.
[2] 黄军伟, 郑军.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肝癌微创治疗中的应用.重庆医学, 2013, 42(1):87-91.
[3] 金成兵, 冉立峰, 杨炜, 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放疗后残留肝癌的初步临床观察.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 20(1):22-2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089
2014-12-25]
467000 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