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检验方法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临床对比

2015-02-01唐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5期
关键词:诊断率胶体金丙型肝炎

唐翠

不同检验方法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临床对比

唐翠

目的 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在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验效果。方.100例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胶体金法组和酶联免疫法组, 各50例。最后借助化学发光诊断法来确诊, 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进行对比。结果 胶体金法组中有44例阳性患者, 诊断率为88.0%, 而酶联免疫法组中有36例阳性患者, 诊断率为72.0%, 同时胶体金法组患者的检测时间(5.5±1.2)和检测成本(4.5±0.5)均低于酶联免疫法组(9.5±7.5)、(7.8±0.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体金法在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而且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比较低, 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及康复提供了保证,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同检验方法;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效果

丙型肝炎在潜伏期临床表现不明显, 仅存在轻微厌油、右上腹部不适感等症状, 极易被患者忽视, 耽误了疾病最佳治疗时机。因此, 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诊断率, 对疾病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将会对主要检测方法给予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胶体金法组和酶联免疫法组, 各50例。胶体金法组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45.5岁, 病程3个月~1年, 平均病程6.7个月;酶联免疫法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46.5岁, 病程4个月~1年, 平均病程6.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上午8:00~11:30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 并将获取样本放置于离心机中进行高速离心处理, 将制备成的血清放到冰箱内保存。委派同一批有经验的检测人员对两组患者获取的血清标本进行检验, 同时两组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操作。胶体金法组:在试剂条位置将蛋白A病毒抗原及抗体固定好, 通常情况下抗体位置选择在控制区, 抗原位置选择在测试区。然后将试剂条标记线以下的部分放入血清当中, 放置时间>15 s, 从而保证蛋白A 与胶体颗粒充分的反应。15 min内对反应结果作出准确判断。判定过程中, 要避免将测试区和质控区混淆。酶联免疫法组:将酶复合物进行有效的稀释后, 将离心好的血清加入其中,进行为期1 h的孵育, 常规进行加底物、洗板等操作, 并且保持在避光条件下30 min, 待充分反应后将终止液加入使反应停止。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胶体金法阳性标准:测试区存在比较明显的紫红色条带即可确诊为阳性;反之则可确诊为阴性;②酶联免疫法阳性标准:标本A值≥ Cut-Off即可确诊为阳性;反之则可确诊为阴性;③最终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确诊, 如果出现2条或2条以上显色条带即可确诊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验方法诊断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检测之后, 胶体金法组中有44例阳性患者, 诊断率为88.0%;酶联免疫法组中有36例阳性患者, 诊断率为72.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检验方法检验时间和检验成本比较 通过相关统计发现, 胶体金法组患者的检测时间(5.5±1.2)min和检测成本(4.5±0.5)元均低于酶联免疫法组的(9.5±7.5)min、(7.8± 0.6)元,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丙型肝炎在临床上被归纳为乙类传染疾病, 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如今已经发展为国际医学界比较关注的疾病问题。丙型肝炎具有较强感染性, 治愈率、转阴率低,有发展为肝硬化的风险。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疾病还未研究出比较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 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不明显, 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 提高丙型肝炎疾病的早期诊断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能为后期治疗及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酶联免疫法虽然很早就被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之中, 但该方法操作步骤比较复杂, 同时需要批量检测, 检测成本比较高, 因此被医疗工作者所忽视。而胶体金法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其检测准确率、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均优于酶联免疫法(P<0.05), 在本次研究中得到有效证实。同时, 有研究中胶体金法检测患者结果为阳性, 但其酶联免疫法的检测结果却呈现阴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检测期间处于丙型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丙型病毒感染处在S/CO值较低阶段。上述两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 从而影响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本次研究还发现, 在检测丙型肝炎时, 不论是胶体金法还是酶联免疫法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检测结果。研究中还发现, 胶体金法具有操作快捷、简便, 无需特殊设备等特点, 具有较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在单标本检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 在丙型肝炎的临床检验中, 胶体金法已经成为首选方法, 大大提高了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准确率, 为后期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综上所述, 丙型肝炎患者除了需要进行上述检验外, 还需要做好丙型肝炎相关预防工作。因为临床输血和血液制品已经成为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 所以需要血站做好相关检验和预防工作, 将器官捐献者与输血者的血液进行有效检测, 此外在输血过程中还要对患者的输血指征进行检测, 遵循输血相关规范和标准, 从根本上降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传播率。

[1] 欧慧. 丙型肝炎检验方法的临床研究与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3(15):125-126.

[2] 刘丽丽.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思考.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0):180.

[3] 杨卫卿. 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4):11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085

2015-08-17]

464094 明港信钢医院

猜你喜欢

诊断率胶体金丙型肝炎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运用研究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图版
胶体金在钩体病监测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价值及弱阳性影响因素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