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福特主义”视角: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体制与机制研究

2015-02-01付海兰彭吉黔梁成艾

职教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福特主义城乡

□付海兰 彭吉黔 梁成艾

“后福特主义”视角: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体制与机制研究

□付海兰 彭吉黔 梁成艾

“后福特主义”是一种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发展基础的、生产过程和劳动关系都具有灵活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倒塔状的管理格局、联动型的发展格局、交融性的经营格局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培养体制改革互动活跃,而其“弹性化”的生产模式、“合作化”的经营情境、“定制化”的营销策略、“生产岛”型的用人规格和“扁平化”的管理模型又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组织领导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改革举措关联密切。

后福特主义;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体制与机制;互动机理;复杂关联

一、问题缘起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精神的鼓舞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非凡的发展成就,但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在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透析这些矛盾与问题,大家会发现,导致这些矛盾与问题产生的根源或多或少地与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等的掣肘有关。虽然中国政府已加强了职业教育体制与机制建设改革的力度,可这种改革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却可以从“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中探知一二。

“福特主义”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葛兰西,他首先使用“福特主义”来描述一种基于美国方式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后来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福特主义危机”的不断深化,一些调节学派的学者在基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观点。这些学者认为“后福特主义”是一种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生产过程和劳动关系都具有灵活性(弹性)的经济发展模式。[1]认为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注重个性解放和自我生成价值取向的自组织系统的鲁棒性为理论建构基础的,它遵循的是政府、雇主和工会通力合作的扁平型的劳动组织结构,强调既能实现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之需求又能满足员工个性化发展之愿望的大规模定制式的生产方式,重视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互信伙伴关系的构建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这一以“个性解放和互信关系”等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与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的许多构想与愿望不谋而合。因此,切实厘清“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之间的互动机理和机制改革之间的复杂关联就显得愈发重要了。

二、“后福特主义”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体制改革的互动机理

(一)“沟通合作与服务导向相融通”的倒塔状管理格局: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管理体制建设的新取向

由于历史等原因,中国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沿承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呈垂直状”的管理格局。这一管理格局虽然在计划经济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却与市场经济时代“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所追求的职业教育管理新格局不大合拍。“后福特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其管理体制追求的是一种“团队合作、有效沟通、高度信任”呈扁平型的新型管理格局。这一新型管理格局主张在管理主体上要通过合作与沟通等途径,建构“政府、雇主和工会”三元合作型的组织管理新方式;在管理权力上要通过鼓励基层一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方式,建立起“基层、中层、高层、决策层”四层互动型的权力分配格局;在发展动力上要通过努力改善职员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等策略,建立“高技能、高质量、高工资”三高融合型的发展动力模式。

“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这种“团队合作、有效沟通、高度信任”呈扁平型的管理体制新格局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等经济发展特征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外在表征。这一表征要求职业教育不断通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帮扶等途径来促进“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之管理体制新格局的和谐共生。而为了促进这一和谐共生之管理体制新格局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则应紧扣“统筹发展”这一关键抓手,尽快建立一种“以服务为宗旨、以沟通为途径、以合作为方式、以信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双赢为目标”的呈倒塔状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来促进城乡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因为这种倒塔状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扁平化管理理念的外在表征,它切实反映出了市场经济时代二元化经济结构消弥趋向对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理性需求,是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管理体制改革的科学取向。

而要建构这样的一种管理体制来促进城乡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首先应在管理主体上通过合作与沟通等途径,努力创设一种“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多元合作型的组织管理新方式,以此来突显国家领导机构在“宏观政策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等宏观政策方面的领导作用、地方行政部门在“就业安置、经费投入”等中观策略方面的管理地位、城乡教育单位在“教育年限、办学层次”等微观措施方面的主导角色、企业经营组织在“实践课程开发、人才标准制定”等人才培养领域的主体作用、学生实践群体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素质提升方面的主体效应;其次应在管理权力上注重突出企业实体和学生群体的管理地位,积极创设一种“政府统筹、企业参与、学生主体、学校主导”四位一体型的权力分配新格局,借以形成一种“上下沟通、分集结合、服务导向”的倒塔状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再次在发展动力上应通过“高涵养、高技能、高切合”三高型专业人才的不断供给来提升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进而将政府推动型的传统式职业教育动力发展格局逐渐转变为“企业主体、政府主导”联合推动型的发展动力新格局,并最终通过以上新格局、新体制等的圆满创设来保证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的达成。

(二)“市场导向与人才驱动相结合”的联动型发展格局: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办学体制转型的新方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开始解体和整体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计划经济体制作用下形成的以政府包揽办学和单一计划办学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也开始发生变化,[2]以“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等为典型表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走向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主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力量。鉴于经济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这一“后福特主义”化的特征,自然对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提出提高的要求,并最终影响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进程。

前面已经提到,“后福特主义”是一种以个性解放和创新进取等为核心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的健康高效发展需要一个结构合理、运转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来为其导向、需要一个创新意识强、进取精神浓的企业发展情境来为其保驾、需要一个“市场导向、技术创新和人才驱动”型的生产运作方式来为其护航。而这一机制的形成、情境的创设和方式的建构都离不开人的因素的影响,而要想通过人的因素来促进“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则少不了职业教育的功效。为此,应立足于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办学体制的改革为抓手,紧扣“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三个需要”之发展理念,从办学体制建设之权力结构、运行机制、行为目标和组织结构等要素入手,切实加大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改革力度,努力创设一种“市场导向与人才驱动”联动型的城乡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新格局。

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握好办学体制的权力结构要素,按照投资收益的原则切实处理好政府、企业、受教育者和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充分发挥各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一种“政府领导、企业主导、受教育者主体和职业教育机构引导”类的互助协作、整体联动型的办学权力新格局;二是要把握好办学体制的运行机制要素,从激励机制之市场需求与个性完善整合驱动、调控机制之市场动态与政府宏观整合驱动、决策机制的合作沟通与民主集中整合驱动、信息机制的市场供求与自我挖掘整合驱动四个方面来建构一种 “风格多样、主体多元、形式多变、路径多向、内容多异”的多元化办学体系;三是要把握好办学体制的行为目标要素。办学主体的行为目标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建设的灵魂,要通过市场竞争和人才驱动等途径来努力达成政府、企业、受教育者和职业教育机构等办学主体的各种诸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个性完善、科学进步、事业发达、生活圆满等行为目标,使各办学主体的行为目标能按照各自的投资意向尽可能得到圆满达成;四是要把握好办学体制的组织结构要素。[3]要按照投资收益的原则,灵活运用市场竞争这一杠杆,充分释放企业、行业及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设一种校企联合、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主管理的新型办学组织结构,进而形成一种“市场导向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政府领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行业协会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受教育者主体与办学机构引导相结合”的区域协调、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lsw1-Eth-Trunk1]trunkport G 0/0/1 to 0/0/3“加入成员端口”

(三)“批量生产与个性定制相配合”的交融性经营格局: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培养体制创新的新路向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的人才培养体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专业轻基础,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4]等弊端,这种人才培养体制不但不适应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渐走向解体的发展需求,而且还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明显不合拍。资料显示,“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践行的是强强结合的新水桶理念和市场导向的人才驱动观念,以期通过定制化的批量生产模式、个性化的弹性销售途径、多元化的产品表征方式、合作化的经营发展策略、创新化的技术推动路向等渠道来突显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市场的竞争性特征,最终达成企业与顾客双赢的目的。

而要想达成“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所追求的企业与顾客双赢型的发展目标,就必然少不了职业教育所提供的智力支持和人力帮衬的效用。而要想使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出这一整体优势,则需要从城乡职业教育互动协作、整体发展的角度,以职业教育之培养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科学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步伐,理性定位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应有功效,积极创设一种“批量生产与个性定制相配合”的交融性人才培养新格局,借以切实保障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改革目标的达成。

具体来说,一是要切实把握好“需求导向”的市场发展理念,在兼顾学科完善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与教学、招生与就业等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不断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要切实把握好“后福特主义”之“批零兼顾”的发展理念将“后福特主义”的“批量生产与个性化满足”兼顾的生产模式创造性应用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来。在区域规划、专业设置、招生比例、办学规模、班级设置等领域切实履行“批零兼顾”的发展理念,通过大班型与小班化层级的设置、长线型与精湛性专业的融合、紧缺型与普适化招生的兼顾、特色型与大众化发展的调适、落后区与发达地规划的协调等途径,不断使规模化与精英化、集团化与个性化、粗放化与集约化等协调发展思想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三是要切实把握好“后福特主义”之“动静结合”的发展理念,将“后福特主义”之引进人才与改善情境等动静结合的发展理念灵活运用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去。通过包括人才交流市场的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的形成、人才创业情境的创设、城乡资源的合理匹配等内容在内的培养体制的改革来促进城乡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和教师工作情境的不断优化,进而不断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人才培养体制建设呈现出一种 “批量生产与个性定制相配合”的交融性发展格局。

三、“后福特主义”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机制改革的复杂关联

考虑到体制与机制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在教育体制随着经济制度的变革而变化时,其关联伙伴—教育机制也必然会随之而发生悄然变化,并逐渐通过资源整合、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复杂关联的不断表征来突显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价值。

(一)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沟通”基点的组织领导机制建设是“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之“扁平化”管理架构的内在需求

在“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中,企业采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组织网络创新等路向来详细地追踪消费者的行为趋向并予以及时反馈。正是由于这种以“及时生产”为核心发展理念的信息和技术共享网络平台的存在,不但有效增加了企业生产一线工作团队的自主权,而且还清除了企业内部设计、生产、营销和管理等职能相分离的等级制障碍,实现企业内部协调信息从中央集中处理到分散处理范式的转换,使在这些部门中工作的任何员工,不需要经过等级制的纵向渠道就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其他部门的信息,最终使整个企业的管理结构呈现出典型的扁平化特征。[5]“后福特主义”的这种以信息和技术共享网络平台为依托的扁平化管理架构要求其员工具备先进的组织领导理念、精湛的策划谋略能力、娴熟的沟通协作技巧、深厚的信息技术功底,而这一扁平化管理架构所需求的依附于员工身上的那些诸如理念、能力、技巧和功底等素养都需要通过职业教育的努力来加以铸就。但当前中国城乡二元对立严重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却与“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之“扁平化”管理架构的要求明显有出入。因此,很有必要从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角度,努力创设各种有利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和谐情境,通过变革职业教育组织领导机制等路径,切实转变以往那种垂直命令、计划调配式的组织领导理念,逐渐树立起“顾客至上、宾至如归”的服务观念,充分发挥各办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尽快建构起一种以真诚服务为宗旨、以坦诚沟通为根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勇于创新为动力的组织领导新机制,使各办学主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借以增加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进而在各类称职人才的源源供给中确保“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之“扁平化”管理架构的理性需求。

(二)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共享”内核的资源整合机制建设是“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之“弹性化”生产理念的外在表征

“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遵循的是个性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导向发展规律,为了达成其通过追求消费利润最大化的途径来突显自身竞争活力的愿望,其一定会在充分尊重顾客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以互信关系的建立和共享理念的认同为依托,凭借弹性网络化的生产模式,将各中小型企业的智力、财力和物力等优势资源组织整合起来,形成强强合作的“新水桶”发展格局,并最终达成边际效应最大化的效果。“后福特主义”的这一以互信和共享为内核的“弹性化”生产理念要求其员工具备良好的互信底蕴和分享情结等综合素质,而这一良好的互信底蕴和分享情结等综合素质的养成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加以实现,但中国当前的这种城乡职业教育不和谐的发展局面明显不利于这些综合素质的养成。故鉴于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当务之急应在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切实加大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改革力度。要通过资源整合机制改革等路径,综合考虑城乡双方的资源优势及整合条件,积极探索城乡职业教育之间课程与教学、招生与就业、实习与实训、资金与设备、师资与技术等优质资源的整合方式和共享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建构一种以互信和共享为生存内核的资源整合机制,进而充分彰显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效应,借以切实彰显“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之“弹性化”的生产理念。

(三)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外包”表征的经费投入机制建设是“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之“合作化”经营情境的根本要求

“后福特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尤其重视对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产领域进行资金投入,至于那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联不大的劳动过程或生产领域,则主要采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转包、外包等途径多渠道来进行融资,借以减轻企业的资金流转压力。“后福特主义”的这种以转包、外包等为经费投入形式的合作化经营情境要求大家在着手城乡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对关联到城乡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应想方设法加大经费投入比重。而对那些与城乡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直接关联不紧凑的招生与就业、考核与评价、实习与实训等领域,则可以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办工厂、集团化、股份制、董事会等互利互惠形式,通过转包、外包等融资途径,多方面筹集资金来保障其顺利发展,并最终通过多方合作来建构成一种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以切实保证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需求”驱动的市场运作机制建设是“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之“定制化”营销策略的现实需求

“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很注重通过对顾客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市场消费需求来进行分析,以归结出不同顾客阶层的消费习性特征和个性爱好表征,并根据顾客的不同口味和个性爱好来定制企业自己的营销产品,从而使企业以溢价优势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后福特主义”的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制化经营策略迁移到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市场运作机制建设领域,则要求城乡职业教育应扣紧市场发展脉络,在仔细分析和准确归结出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愿望的基础上,凭借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这一“晴雨表”,通过“校企合作、校办工厂、集团联营化、定单培养式”等途径,在办学理念转变、管理模式更新、经营方式变革、课程教学创新、考核评价转型等方面紧密结合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实际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努力建构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不断彰显各市场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进而切实保证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质量的提升。

(五)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之“通才”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建设是“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之“岛链式”用人标准的本质反映

“后福特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践行的是精益生产理论。精益生产理论注重通过各种工作轮训将企业员工培养成能自我管理的多技能型 “岛链式”劳动者,以期减少监督管理、质量控制、维护清理等不能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间接工作岗位。[6]“后福特主义”的这种以追求多技能“岛链式”劳动者为目标的“生产岛”型的用人规格对城乡职业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人,其教育质量的优劣最终要通过劳动中体现出来的人的职业能力来加以彰显,这就是说,人的职业能力结构是判定职业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后福特主义”生产岛型的用人规格要求城乡职业教育在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通过校企联办、定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世界级工人”、称职的“应用型工人”、优秀的“创业型工人”、熟练的“多面手工人”以及敏捷的“信息化工人”,使“世界级、应用型、创业型、多面手和信息化”等通才型、岛链式评价标准成为城乡职业教育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最终以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来保障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效益。

[1]井上宏,钱秉刚.智慧与创造的经营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8.

[2]陈大红.基于就业导向的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5):38.

[3]刘占山,孙琳.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17.

[4]葛玉刚,王久战,赵爱平.第一资源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2.

[5][6]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01,300.

责任编辑 刘扬军

付海兰(1964-),女,贵州石阡人,铜仁市工业学校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彭吉黔(1965-),男,贵州思南人,铜仁学院纪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梁成艾(1970-),男,贵州铜仁人,贵州铜仁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部荣达教育资助基金2013年度课题“民族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编号:RDZY13029),主持人:侯长林;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贵州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编号:14ZD004),主持人:彭吉黔;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4GH 060),主持人:喻丽。

G710

A

1001-7518(2015)13-0071-05

猜你喜欢

福特主义城乡
探索未知——2022款福特BRONCO EVERGLADES
福特领裕
福特EVOS
新写意主义
近光灯主义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