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

2015-02-01刘永山李少聪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自媒体道德德育

刘永山,崔 佳,李少聪

(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

刘永山,崔 佳,李少聪

(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自媒体以其快捷、廉价、高效及高度的开放性等优越的特性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德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自媒体时代的需要,了解自媒体在大学生活中的作用和角色,合理利用自媒体手段进行德育引导,是德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自媒体;德育;大学生

一、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的去中心化与传统德育手段的尖锐冲突

所谓“自媒体”,是指由普通大众为中心和推动力的信息传播活动。自媒体通常表现为论坛、实时在线、微博等方式,且随着即时交流平台的产生和迅速普及,原来只能接受讯息的普通受众,借助互联网和手持移动终端等手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介的中心,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形态,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自媒体出现并大量普及之前,信息的传播是由一个中心向外发散的方式,即“广播”的方式,信息的流动方式是信息的拥有者发布者→信息的接受者,其中前者拥有中心话语权,而后者则只能被动地接受。自媒体时代,所有人都能非常自由、方便、廉价地进入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活动之中,每个人都获得了信息的话语权,所谓的去中心化的话语权运动由此展开。

德育一直是社会教育的中心所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往往采用灌输教育,掌握中心话语权的人——通常是德育教师——将已经预设好的德育内容传递到接受者处,就好像每一个接受者都是一个空的口袋,面对我们的宣传说教,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装进口袋。这样传统的德育方法,虽然陈旧而且缺乏创造性,但是多年来却仍然发挥着它简单直接的效用。而自媒体时代到来之后,这种教育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自媒体的扩张——大学生道德体系构建的困难重重

作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而言,“自媒体”如今已经俨然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各种自媒体终端,浏览信息、查询资料、交流讨论、聊天娱乐、发帖吐槽、传播见闻、晒自己的日常生活等等,成为所谓“低头族”当中主要的成员。大学生们一般处于18—22岁之间,在法律上当然已经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但实际上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上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1]心智发展水平上,大学生的心智水平基本成熟和理性化,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仍旧欠佳,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校园悲剧,很多都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导致的。[2]

我们经过调查,有如下一些结论:第一,自媒体在大学生中普及度非常高。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保有量进行了调查统计,随机进行的调查当中,无论家庭情况如何,没有手机的大学生极少。第二,大学生参与自媒体活动非常频繁。第三,大学生在自媒体活动中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我们调查了大学生上网的活动情况,专科生的调查中,上网活动第一位的是聊天,第二位的是游戏,第三位的是查询资料,第四位的是看新闻。本科生的调查中,第一位的是聊天,第二位的是查询资料,第三位是看新闻,第四位的是游戏。不同的调查对象上网活动有些区别,但是大体都在这四项活动当中,在这些活动中,各有约65%以上的大学生会对接收到的内容进行转帖,其中专科生有15%的大学生转帖时不考虑法律和道德底线,而本科生这个数字在23%。而是否在转帖时关注到帖子内容的道德和法律底线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回答没有特别给予关注,个别大学生认为考虑道德和法律的帖子影响力低,尤其专门讲述道德和思想政治的帖子没有人看,不会转帖。

从我们老师的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在自媒体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一些德育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追捧昂贵通讯商品的畸形消费。不少大学生为了买到昂贵的受追捧的手机,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有的大学生为此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第二,在自媒体的使用上形式大于内容。QQ、微信、微博、空间等各种自媒体的平台,以其即时、快捷、多样、全面的优点为大学生所青睐,但是大部分学生用它们在“抒发心情、表达情绪;发布或转发日常见闻和看法;纯转发新闻报道和知识”[3],用它们在进行专业学习、思想修养、社会责任的培养上的寥寥无几。不少大学生在 “朋友圈”中的生活变成了“昨天海边度假、今天高档餐厅吃牛排、明天奉上锥子脸自拍,后天各种名牌A货代购”,[4]自媒体逐步成为一些炫富和虚假自我的新形式。第三,大学生在自媒体多元价值观的充斥中容易迷失、彷徨,甚至走错方向,我们传统主流道德观念受到严重挑战。第四,生活在虚拟空间中,在现实空间中迷失自我。大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创造一个虚拟的身份,这个身份可能是大学生个人理想身份的体现,这一理想身份使得大学生满意于网络的生活样态,甚至难以区分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差别。

三、德育应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

(一)转变思维

1.充分利用好课堂。自媒体的生活给大学生造成了无限多的可能性,但是也给他们带来了技术上的依赖和孤独感,[5]而这种孤独感能够在课堂这个氛围当中得到比较全面的缓解。在自媒体语境中进行大学生德育,照本宣科的课堂可能难以打动学生,可以考虑从微观角度进行德育渗透,利用课堂纪律、作业和课下活动来引导学生。

2.利用好自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自媒体构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创建广泛的“全民参与”的论坛,设置一些与校园文化相契合的主题,让学生作为主体,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表现自己,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作道德和法律的规制和引导。

3.转变思想,调整和改变师生的角色和关系。以往我们的德育主要课堂学习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通常是说教或灌输的方式。在自媒体平台的作用下,师生之间地位平等,交流更加通畅无障碍,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德育状态,在此基础上的德育教育才会更出色。

4.重视德育实践,避免纸上谈兵。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自媒体平台上的德育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道德需要这些转变为实践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着意设计和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如演讲、讲座、社会调查、志愿者、义工、街头宣传等,接触和了解社会现实,将道德教育转化为道德实践。

(二)实践验证

1.课堂转变实践。我校对入学新生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了多年的课改实验,采取专题式、实践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借此改革的机会,我们也将自媒体的相关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实践检验。课堂上以师生平等的方式进行教学,老师走下讲台,并鼓励学生走到人前,交流是平等的,对话是双向的,打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下,安排学生进行自己身边的道德观察和文明调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一些生活感悟写出来,在自媒体平台上引导学生对时下的一些网络热点问题进行法律分析。在教学实践周的时候,学生们采用了演讲、文明道德现象调查PPT展示、微电影、设计制作并张贴文明行为标语和公益广告等方式实践,取得了特别明显的德育效果。

2.教师、德育工作者积极参与自媒体生活。教师和德育工作者也进入自媒体,实际地参与到学生的自媒体生活当中,听取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进行引导和规范。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学校层面建立了交流平台,设立了相关QQ群、论坛、微博等,以“校园不文明现象之你我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寝室情”、“为他们点赞——小事中的不平凡”等主题进行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一些小故事、小视频、照片在网站上得到展示,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学生们还走出校园,将社会上的一些道德文明现象的调查上传网络,其中许多系列的照片点击率很高,在学生中的影响也非常大。迅捷、廉价的自媒体平台,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自媒体媒介,大学生们对社会文明道德的认识通过真实调查和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学生们对这样形式的德育喜闻乐见,在生活中、工作中和其他社会实践中不自觉地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取得了非常好的德育效果。

机遇与挑战是同在的,自媒体时代尽管给我们的大学生德育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这些机遇给我们探索和构建大学生的德育体系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渠道。自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感知、表达的平台,德育工作者们需要做的是为这个平台提供一个道德保障,为我们的教育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方式。

[1]高庆,姚慧敏.在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张莼波.大学生心智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J].学理论,2013,(35).

[3]王小占.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现状的调查与建议——给予武汉地区高校的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

[4]Wang Zi Social Media Nightmares[EB/0L].(2014-02-07)[2014-06-18].http://paper.i21st.cn/story/91542.html.

[5]余建斌.人工智能使人类更孤独[N].人民日报,2014-8-1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e-Media Era

LIU Yong-shan, CUI Jia, LI Shao-cong

(Zhangjiakou Colleg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Featured with its rapidness, cheapness, efficiency and openness, we-media has not only become a daily life mode for college students, but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 as well. Th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way has become inappropriate to the need in we-media era. Knowledge of roles and parts played by we-media in college students’ life and proper application of we-media in moral education are new issues worth studying for moral education workers.

we-media; mor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2015-04-11

刘永山(1974-),男,张家口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13070133)的研究成果。

G641

A

1008-8156(2015)02-0041-03

修回日期:2015-05-10

猜你喜欢

自媒体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