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对侧眼青光眼治疗探讨
2015-02-01郭春雷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恶性青光眼对侧眼采取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2011~2012年我院的12例单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他们进行了对侧眼青光眼治疗,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对患者接受以上的手术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其前房较之前加深,视功能没有继续受到影响,无恶性青光眼病例出现。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这一系列的手术治疗可以避免恶性青光眼的产生,是临床比较优秀的治疗方法。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05-0039-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5.031
作者单位: 151600绥化,黑龙江省青冈县人民医院glaucoma, is a better method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Malignant glaucoma, Combined with operation therapy, Therapeutic effect
恶性青光眼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闭角型青光眼类型,属于青光眼手术的并发症之一 [1],该疾病是因为患者的晶状体、玻璃体等和睫状环过度紧贴引起的后房房水无法进入前房,出现的玻璃体容积增加症状,对患者的视力产生了影响。该疾病最初是Von Graefe于1869年进行首次描述 [2]。在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后出现几率较大。恶性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切除玻璃体、穿刺抽吸等等,目前临床中对于恶性青光眼的认识比较多,也比较重视,我院就12例单眼恶性青光眼对侧眼青光眼治疗进行了探讨分析,现根据研究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2年我院共接收了12例单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为其进行了对侧眼青光眼治疗,共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4例,最小患者51岁,最大患者66岁。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为单眼发恶性青光眼,所有患者均实施: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术前患者局部使用睫状肌麻醉剂,1%阿托品,静脉点滴20%甘露醇,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乙酰唑胺片。上角膜缘造一个3 mm×3.5 mm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一半厚的巩膜瓣至角巩膜缘前界。将0.3 g/LMMC棉片结膜放置于巩膜瓣下,2 min后冲洗。选取透明胶膜位进行切口,切口大小3 mm左右,在其侧方开辅助切口,前房位置注入粘弹剂,分离各象限房角粘连以及瞳孔后粘连,行连续撕囊,囊下进行水分离,超声乳化仪进行白内障吸出术,清除残余皮质,置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切除小梁组织块及周边虹膜,进行巩膜瓣缝合。
2 结果
联合手术治疗前患者眼压(38.87±11.23),术后(10.62±2.98),患者的眼压有所降低,前房深度术前(1.33±0.87),术后(3.11±0.32),前房深度有所增加。患者的眼压控制良好,前房加深,无继续损害情况出现,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病例。
3 讨论
恶性青光眼会导致患者的视力受损,影响患者的眼球结构,该疾病发病快,病情恶化速度快,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就可能会发展至摘除眼球。恶性青光眼临床中患者接受传统的治疗方式能够让其前房深度恢复一半,眼压也能够获得控制,术后还是要接受阿托品来进行维持。超过半数的患者其眼压会有反复性上升情况,前房比较浅,因此后期的治疗将不能够进行,恶化至摘除眼球。目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的应用具有比较好的效果,该技术无需在患者的白内障成熟后再进行,将患者的晶状体摘除后,其瞳孔阻滞,再行小梁切除治疗,患者的房水可以正常的排出,避免了通道堵塞的问题,恶性青光眼的发病率也因此降低,术后患者的眼压改善明显,前房深度增加。该手术避免了患者的病情恶化,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恶性青光眼临床中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晶状体、悬韧带、玻璃体前表面、睫状体等的解剖关系因素影响发病。现代人对于青光眼的治疗研究越来越多,使用联合手术治疗该疾病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随着患者的病程发展,各种因素的出现,治疗将会更加复杂。此次研究使用的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三项手术联合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患者的恶性青光眼没有出现,病情得到了控制,是非常优秀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