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体育法学教材的学术史考察(1984—2015)*——从“思辨”到“实证”的转向

2015-02-01胡旭忠汤卫东史全珠

体育教育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辨教材建设

胡旭忠,汤卫东,史全珠

(1.晋中学院 体育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2.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国内体育法学教材的学术史考察(1984—2015)*
——从“思辨”到“实证”的转向

胡旭忠1,2,汤卫东2,史全珠1

(1.晋中学院 体育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2.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通过对国内24部体育法学教材的分析与梳理,发现体育法学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教材编写范式的转变。纵观体育法学教材的发展历程,总结30年来的知识生产概况,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法条解读类、法学理论类、理论实践类。这三种类型呈现出从知识导向到实践导向的内容转变,即从思辨到实证的研究范式转变。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205SS15092),晋中学院校级教改项目(Jg201015)。

关键词:体育法学;教材建设;范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6-0049-04

Academic History Investigation of Sports Law Textbook

in China from 1984 to 2015

HU Xuzhong1,2, TANG Weidong2, SHI Quanzhu1

(1. Sport Dept., Jinzhong Inst., Jinzhong 030619, China;

2. Sports Science Dept., Nanjing Normal Univ.,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24 sports law textbooks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law needs changes of textbook compiling paradigm. The paper classifies the sports law textbook into three types, regulation illustration, law theory and theoretical practice. The three types show the tendency from knowledge orientation to practice orientation, from theoretical thinking to empirical study.

Key words:sports law; textbook compiling; paradigm change

在美国的116所法学院中,有94所开设了体育法学课程[1],在中国也有多所体育院(系)开设了该课程,那么什么样的体育法学教材,能够适应于中国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截至到2015年9月,国内出版的体育法学著作共有50余部,本文暂且将课题成果类和博士论文类著作,以及专题研究和论文集排除在外,对剩余的24部教材类著作采用一种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范式[2],进行整体性的梳理和比较,分析不同体育法学教材的优缺点,探讨当前体育法学教材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从而为优化体育法学教材,提高体育法学教学质量和普及体育法学知识,以及为发展整个体育法学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范式转变:体育法学发展的迫切需求

体育法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体育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在国际范围内,体育法学最早产生于美国[3]。美国经济发达,体育也高度发达,并且体育的历史和国家的历史一样长,美国法院大量的体育侵权判决案例,为体育法学的产生和高速发展提供了丰富题材,在1978年颁布《美国业余体育法》之后,体育法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得到开展,并且首先在高校法学院开设了体育法课程。进入21世纪后,体育法研究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建立了专门的国家体育法研究机构,出版发行了10余本体育法评论,目前全美有近百名法学教授从事相关工作,而且这些教授都是全职于体育法学的教学和研究[4]。在国内,第一篇体育法学论文于1984年公开发表[5],成为中国体育法学研究的发端。1985年首次举行体育法学分组研讨会,1987年体育系统内部出版《体育法学概论》,1988年由原国家体委和体育院校联合成立《体育法》起草工作机构[6],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为《体育法》)颁布实施,成为中国体育法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1995-2015年是中国体育法学快速发展的20年,对其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研论文(包括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会议论文)5000余篇;专著及教材50余部;成立全国性的体育法学组织(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会);多省市成立地方性体育法学研究团体(北京、天津、辽宁、山东等);十几所高校建立体育法学研究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津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湘潭大学、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全国的多所体育院校及综合高校的体育院系都开设了体育法学课程,部分还设立了体育法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武汉大学法学院专门开设了体育法博士点[7]。

随着国家体育政策的颁布与修改完善,以及体育产业、校园足球、体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的体育政策法规出台,必将推动体育法学学科的快速发展,也必定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进来,所以在体育专业和法学专业中开设体育法学课程也成为大势所趋。近几年来,多部体育法学的教材类著作产生,也正体现了这种社会需求。作为教材就是要将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知识内容体系展现出来,使初学者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学习,但是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材的侧重点不同,往往是编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或者是他们对体育法学的认识和看法。

2体育法教材的出版概况及评析

我国体育法学的相关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尽管之前也有一些学者进行研究,但相关的成果都是作为内部资料,直到1984年,才正式有单独冠以“体育法学”的论文公开发表。所以本研究以1984年作为起点,截止到2015年9月,统计学界出版的24种体育法学教材类著作,按照其出版时间顺序排列(见表1)。

表1体育法学教材的出版概况(1984-2015)

序号著作名称责任者出版年份出版机构1体育法学姜仁屏,刘菊昌1994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体育法学概要张厚福,罗嘉司1998人民体育出版社3体育法学汤卫东2000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体育概论体育史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法规颜天民,刘举科等2000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体育法理张厚福2001人民体育出版社6体育法米歇尔·贝洛夫等著 郭树理译2002武汉大学出版社7体育法规知识读本国家体育总局普法办公室2003中国法制出版社8体育法学刘举科200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9体育法教程孙喜峰,尚成2005中南大学出版社10体育法学概论张扬2006人民出版社11体育法学董小龙,郭春玲2006法律出版社12体育法学与法理基础闫旭峰2007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3体育法治论古立峰,刘畅等2008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4体育法的理论与实践韩勇2009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5体育法学王建中201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6体育法学实用教程王小平2010中国长安出版社17体育行政法新论宋剑英2012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8体育法学导论周爱光2012高等教育出版社19当代体育法学研究朱琳2012贵州科技出版社20体育法学(第二版)董小龙,郭春玲2013法律出版社21体育法学研究李江,蔡明明,孙国友2013江苏教育出版社22体育法学概论谭小勇,向会英,姜熙等2014法律出版社23体育法学(第二版)刘举科,陈华荣201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4体育法学概论周爱光2015高等教育出版社

体育法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发展至今产生了24部教材类著作,进一步加强了体育法学学科的建设,并使其取得独立学科地位,形成以规范性为主的问题领域。现有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总论——分论——专论”的内容结构体系进行编写[8]。总论部分是体育法学基本理论,包括体育法学概述、体育法产生与发展、体育法体系与渊源、体育法基本原则、体育法律关系、体育法制建设等方面;分论部分主要是体育法的运行和体育法律制度,包括体育法的制定与实施、竞技体育法律制度、学校体育法律制度、社会体育法律制度、体育社团法律制度、体育经济产业法律制度、体育法律责任等方面;专论部分有的教材没有设置,就合并在分论部分,主要包括体育纠纷解决机制、体育与侵权、体育不当行为、体育知识产权、体育合同、体育科技法规等等。

正如姜仁屏,刘菊昌编著的第一本《体育法学》(1994)[9]中提到的,体育法学是以体育法律、体育行政法规及其实践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既可以作为体育院校的基本教材,也可以作为体育管理干部、体育工作者和广大运动员学习的体育专业法的参考读物。目前,针对法学专业的体育法学教材相对缺乏。一方面,因为体育法学定位在体育专业当中,所以很多著作被冠以体育教材之名,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选修课程系列教材”、“西南区体育教材教法研究会教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学校体育专业教材”,在诸种教材中,唯有董小龙、郭春玲编著的《体育法学》(2006)[10]是“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而《体育法学》的大部分参编人员也都来自体育学界,很难在结构框架和内容体系中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国内开设体育法学课程的法学院寥寥无几,即便开设也是选修课,经常面临因为选课人数不够而无法开课的尴尬局面,更是没有统一的、专门适合于法学专业学生的体育法学教材。在今年召开的“第四届环渤海体育法学研讨会”上,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的姜世波教授就明确提出现行《体育法学》教材不适合法学专业的学生使用,他认为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是了解体育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了解体育规则,更要洞悉其中的原理,即使在没有规则可用时,依据原理也可以得出结论,这是法科生和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体育法课程中的最大的区别,因为法科生需要了解原理的东西[11]。因此,笔者也期望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体育法学教材能早日出版。

对于以上24部教材类著作,我们再进行纵向的分析,以“5年”为一个时间段,对体育法学的知识生产概论进行简单统计:1984-1990年出版数量为0部;1991-1995年出版数量为1部;1996-2000年出版数量为3部;2001-2005年出版数量为5部;2006-2010年出版数量为7部;2011-2015年出版数量为8部。仅从统计的数量我们可以看出:从1984年至今,体育法学教材出版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从无到有,到目前仍然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如果以《体育法》颁布为分水岭,1995年之前,对体育法学关注和研究的学者很少,也仅有一本教材类著作产生,而1995年《体育法》颁布实施之后,大量研究成果产生。显而易见,随着体育法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及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的增加,体育法学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吸引了更多体育学界和法学界的专家和学者,掀起了一股体育法学研究的热潮。

体育法学教材类著作的发展与变迁,也正是体育法学学科在这30年间建设和变化的过程。当前的体育法学教材在某些问题方面的观点并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而体育领域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也从单纯的行政关系转向了民商事关系,所以教材的编写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本研究将这24部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创作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为以下三类。

2.1法条解读类

在《体育法》实施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体育法学教材的模式大都是围绕体育法文本进行的编写,框架内容基本上是套用法学理论进行体育法学的学科建设,较多按照《体育法》文本中“体育法律制度”的分类分为社会体育法律制度、学校体育法律制度、竞技体育法律制度和体育社团法律制度。还有一些教材的重点就是对《体育法》文本进行逐条解读,比如张厚福和罗嘉司主编的《体育法学概要》(1998)[12]和汤卫东编著的《体育法学》(2000)[13]这些教材的编写思路在当时看来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体育法》出台后需要大量的宣传和解释,而《体育法》对于体育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正如一些教材的序言中写到:为了深入地宣传体育法,认真学习领会体育法的各项内容,也为了解决体育专业教学的紧迫需要[14]。但是这类教材的缺点也是存在的,一方面,编者在编写过程中简单套用法学理论知识,缺乏体育法学的学科建设意识,无益于建立独立的体育法学科地位。另一方面,仅仅以对《体育法》文本的解读和按照《体育法》文本的分类来编写教材,必定会限制编者的思路,导致缺乏体育法学研究的现实议题。

2.2法学理论类

进入21世纪以后,体育法学的研究人员迅速扩大,特别是一些法学院的学者和具有一定法学背景的体育学者开始关注和参与体育法学的研究,涉及到法理学、民商、刑事、行政、国际私法等领域,有的教材中具体分为宪法中的体育、体育与刑法、体育与侵权法、体育与竞争法、体育与知识产权法、体育与公约等一些内容。比如由刘举科主编的《体育法学》(2005)[15],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选修课程系列教材”,其中第五章的内容就是“宪法对国家制度和体育制度的规定”。又如宋剑英主编的《体育行政法新论》(2012)[16],其作为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丛书之一,具有很强的法学理论知识。这类教材的最大优势就是法学理论充实,不仅仅在实体法上涉及体育的内容,而且开始注重体育程序法的研究,不过作为教材来说,这样的内容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还是有些深奥。另一方面,体育法学教师的缺乏,也直接影响到体育法学课程的建设,根据笔者在体育法学研讨会期间与部分高校教师的交流中得知,很多高校没有体育法学的教师,因为体育专业的教师不熟悉法学知识,法学院的教师又不能很好地把握体育的特殊性,所以开设这样的课程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3理论实践类

体育法具有社会法的属性,必定要走向社会法的方向[17]。体育法学近几年发展的重大转向就是从法理意义上的学术探讨走向权利义务的具体分析,进而探讨体育活动中的法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这一变化表现在教材中,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比如王建中主编的西南区体育教材《体育法学》(2010)[18],其框架就是理论篇、运行篇和制度篇;另一部教材的名称则直接为《体育法的理论与实践》[19],此书是韩勇博士在2009年所编著,其将各章节名称分别定为体育与侵权、体育与工作、体育与不当行为,并且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案例,为读者或者使用本教材的学生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使体育法学课程不再空洞,让学生可以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和新闻媒体关注的体育法律事件同体育法学课程结合起来。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今年8月份刚刚面世的一部教材,即周爱光教授主编的《体育法学概论》 (2015)[20]。作为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这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二部体育法学教材,而第一部也是由周爱光教授主编,名为《体育法学导论》 (2012)[21],是一部针对研究生的教材。《体育法学概论》作为目前最新的体育法学教材,已经在全国的很多高校开始使用。这部教材也是理论实践型,除了全新的结构框架,也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并且特别增加了案例分析、知识链接和推荐阅读文献等,切实做到了将体育法学教材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变为实践导向。

以上的划分方法不一定合理,也肯定不能完全涵盖所有教材的内容体系,但确实是体育法学教材在发展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知识形态,这也符合体育法学学科发展从思辨到实证的研究范式[22]。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依法治体也势在必行,但法治观念的转变与治理体系的落实还需要长期的过程[23]。体育法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也必定会随着这个长期的过程而发生一些转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当前国内24种体育法学教材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剖析。体育法学教材的编写不同于学术研究中严格的规范分析,应该把法律与体育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从社会的整体出发研究法在体育社会中的实际效能,体育法制不应仅是由法制构筑的法律之“皮囊”,而应是具有理念和价值的“骨血”[24]。本文与其说是“立”,毋宁说是“破”,笔者希望这种“破”能够引起学界对体育法学教材,乃至体育法学学科发展的反思。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Sports Law Institute.Survey of American Law School—Teaching of Sports Law,2003.

[2] 陈寒飞.中国法律社会学教材的发展与流变—基于国内教材类著作的学术史考察(1987-2012年)[J].社会中的法理,2012(2):243-267.

[3] 韩勇.在路上:中国体育法学向何处去?[J].体育与科学,2014(6):78-84,100.

[4] Young, S.J.A content analysis of legal aspects courses in sport management[J].Journal of Legal Aspects of Sport,2011(3):225-243.

[5] 石刚.体育法学[J].体育教学与研究,1984(3):1-4.

[6] 于善旭.体育法学[A].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57-359.

[7] 韩勇.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从法解释学到法社会学[J].体育科学,2010(3):75-82.

[8] 王译晨.我国体育法学教材编写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12-18.

[9] 姜仁屏,刘菊昌.体育法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10] 董小龙,郭春玲.体育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1] 朱文英,姜世波."第四届环渤海体育法学论坛"综述[J].体育科研,2015,36(4):16-21.

[12] 张厚福,罗嘉司.体育法学概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13] 汤卫东.体育法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4] 王小平.体育法学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15] 刘举科.体育法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6] 宋剑英.体育行政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17] 胡旭忠,汤卫东.论体育法的社会法属性—基于黑格尔法哲学的体育法本质解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1):12-15.

[18] 王建中.体育法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9] 韩勇.体育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0] 周爱光.体育法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1] 周爱光.体育法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2] 陈伟.从法学通识教育到法学实践教育的转向—兼论法学教学方法的变革[J].法学研究,2015(1):107-112.

[23] 蔡骞.我国职业体育中的软法问题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5):69-71.

[24] 肖永平.体育法研究从“皮”到“骨”的学术转向—评《中国体育发展与法制化建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5):1-2.

收稿日期:(2015-11-06)

猜你喜欢

思辨教材建设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对高职家政服务类专业精品课的促进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让阅读对话更灵动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浸润“过程”味儿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