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技术实践探讨
2015-01-31岳威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文/岳威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技术实践探讨
文/岳威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本文以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技术实践探讨为题目展开相关讨论。首先对其进行简要概述,主要从设计所需的原则切入,分别从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气配电线路系统几大方面着重阐述了相应的节能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交流与探析,同时希望可以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利用的信息,以供参考。
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
伴随技术进步,人类从各方面全力向现代化迈进,带来了资源、能源及生态方面的破坏,尤其是在当下时代,当人类认识到自身发展所处的艰难处境之后,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等理念成了继续发展的主导思想,而且正在努力从技术上,向各个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现在来看,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比如在建筑电气的节能方面做出了可喜的业绩,因而应该对其进行细致的探讨,从而为以后的全面发展节能措施打好基础。
一、从原则角度分析
建筑工程在我国出现了以城市化为主的大面积建设,与此同时,虽然从数量上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在质量、品质的追求方面,还欠缺一些功能性的认识与发展。也就是说,未能将建筑的功能性全面发挥,比如与环境的关系的处理,在节能方面的考量,在建筑电气设备方面的动力与能源思考,从而使其达到各方面的和谐与节能。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方面,应该注重新时代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体系化、功能化、全面化为基本原则,做好对各方面的控制与管理,尤其是在用电设备负荷容量、电能的质量、电气设备三个方面,应该坚持使其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其次,坚持以安全可靠为原则,从电气线路的绝缘方面、负荷能力、热稳能力等方面,尽可能的使供电、配电、用电诸多环节做到连续、一致与统一,使其平稳运行,做好基本的防雷电措施,还应该对静电、浪涌等加以预防,提高其安全性与适用性,对建筑物的防火灾能力进行检测与验收,把危险最小化,并做好消防工作。
第三,应该坚持以科学的态度,信任技术的支撑能力,在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下功夫,从而提高整体电气设备、用电设备工作的有效性,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技术与人为的改善达到最小损耗,提高电气设备等的使用寿命,所以,应该对设计系数、均衡负荷、补偿功能、运行费用、维护修理等各方面进行总体的系统化科学构建,从而达到对资源能源的贯综合利用与循环使用,提升利用率。
二、具体的节能技术实践讨论
建筑电气设计方面节能技术的实践应用,应该注重整体的系统性,从各个环节入手,从而实现具体的供电、配电、用电方面的节能。
1、从供配电系统方面分析
为了达到节能节约的目的,首先在设置变配电所与箱式变电站时,就应该对于负荷的承载问题、电缆的长短问题、供电半径等问题进行细致的通盘考虑,达到节约的目的,在这方面,应该遵行就近原则,从而实现近中心、短电缆、缩半径,最终实现工能。另一方面,应该对于变压器容量、数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尤其是应该考虑到我国的气候环境,对于不同季节的供电需求等实际情况,从而进行合理化的调节,增加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无谓的浪费。另外,可以应用并联想方法,能完成集中控制、进行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影响问题。
2、从照明系统来分析
照明系统属于用电环节,在这一方面,可以在光源的选择与灯具的选择方面做些事情,鼓励使用高效节能的LED绿色环保光源灯具,不但可以提高光源发光效率,还可以将节能具体化,其缺点即在于价格较高,但是相比之下,选择它可以更好的节能和提高资源利用。另一方面,应该对建筑进行分类讨论,比如商业用途的建筑、居住用途的建筑都应该分别采取不同的节能措施,在细节上与具体的应用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另外,在公共环境下的用电也应该选择荧光灯、日光灯等,但应该对其使用频率与可能的范围进行仔细研究与调查,保证其用途在合适的位置与适当的范围之内。其次,在光源用电附件方面做好功能的选择,尽可能的以蝙蝠翼式灯具为主,合理控光,还应该选择配置好合适的镇流器,保证其功率因数低带来的影响。对于灯具的控制方式,亮灯方式进行合理控制,比如跳格控制或者重点控制等,做好人为控制,使节能做到人人有责,减少浪费。
3、从电气配电线路系统方面看
在用电方面,还应该重视配电线路方面的损耗,因为线路阻抗与电流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损耗,根据其基本原理,当导体导电率、长度、截面等不同时,阻抗也不同。所以,首先,应该重视导体的选择,最好以高导电率的导体为主,现在应用较多,导电功能较好的是红铜芯电缆;其次,应该对配电线路的长度进行控制,尽量避开迂回,从而使其线路达到最短距离,因为电线的长度对于功率因数会产生影响,作用于线路损耗与线路压降,从而对供电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电源负荷中心的位置控制就变得尤其重要;第三,在电线、电缆的截面积方面,应该从经济性、电能损耗方面进行节能考虑,从而提高其操作性,减少电能损耗和更换电缆的周期,所以,必须选择合理的导体截面,也就是对其线型大小及导电率等进行优化选择。
结束语
总之,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除了足够的努力,更多是由于其自身的历史意识与对延续的思考。在当今面对各种困境的现实条件下,人类正在努力通过技术研究与突破改善,由自身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有的研究者称本世纪是一个全面努力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时低,因而有必要认识到在当下对建筑电气设计方面的节能研究,对其各个层面与环节进行细致探究,从而使其形成较好的发展模式,将其推广到更大的应用范围,克服各种因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困难。
[1]苏建元,孙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节能评估模型[J].低压电器,2013(16).
[2]张剑.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问题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5(3).
[3]陈新平.浅析超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
[4]高军.有关建筑电气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