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的系统化思考

2015-01-31黄梅

职教通讯 2015年1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员大学生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的系统化思考

黄梅

摘要:大学生党员素质与作用发挥问题是目前高职学生党建中最受关注的焦点。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切合人才培养过程,规范学生党员发展过程,提升学生党员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党员作用发挥,建立学生政治成长动态评价体系,系统化推进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提高高职学生党员队伍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课题“积极心理视域下高职生学习群体性同化力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472);2013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分层教学改革体制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协同工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YA13-62);2013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建课题“高职学生党员素质提升体系的建构”

作者简介:黄梅,女,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产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其质量直接关系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与提升的效率。因此,高职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党员的素养提升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性意义。但学生党员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系统性的积累过程,它是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标准性认定,同时,也是其素质形成的过程性评价。因而,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需要以系统化的视角,以健全规范的制度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促进党员作用发挥,服务于优质高职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系统存在的问题

梳理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系统与发展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系统标准问题

党员素质标准应当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系统,政治标准为首为纲,包涵学生的思想素养、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以及群众评价等。但在实践中,多是抓“硬”放“软”,没有“软硬兼施”,有失偏颇:即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荣誉奖励等硬标准的比较,政治要求、思想素养、群众基础等软指标缺乏有效的抓手;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性学习结果的“高”评价,而对体现“职”特性的学生技能成绩尚待纳入指标体系。

(二)主体参与问题

学生党员素质首先是一个目标性的自我积累的过程,学生个体在这过程中有清晰的对象认知与目标追求。但在学生的政治成长实践中,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并没有被充分激励和重视,对政治成长的阶段性目标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与准确的定位,主动积极性不够[1],往往是在新生阶段时大规模的“主动”申请入党,后续的成长阶段则多是因个体学习成绩或某个方面表现突出而或“被动”民主推荐的,甚至被定为发展对象后,实施“倒叙式”成长,部分存在“跑步入党”、“被动入党”、“关系入党”等不良现象。

(三)系统协调问题

大学生党员素质的形成是一项客观的系统性工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金字塔”工程,需要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与统一部署下,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局限,形成工作的合力。但在实践过程中,开展党建工作的部门相互之间关联不够紧密,配合有待加强。[2]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委职能部门是工作主体,但不应是“单打独斗”,学生的政治培训党校组织,专业学习交由教务系统,日常教育管理归口学工系统,而学生推优则归于各级共青团组织。因此,需要把学生党建与学校人才培养、学风建设、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和共青团建设系统性结合起来。

(四)作用发挥问题

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党员先进性的主要体现。学生党员在政治成长过程中应不仅是自身素质的提升过程,更应是先进性发挥、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过程。但由于高职教育三年学制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高职学生党员往往“成熟一批,发展一批,毕业一批”,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成为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中的短板。

二、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系统化的实施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系统,实质也是人才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这需要契合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切合学生的政治成长规律,以提升学生党员素质为核心,以规范发展和创新管理为重点,以党员作用发挥为落脚点,采取项目工程实施、过程化管理、绩效化评价等办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一)系统化建设的路径

以学生成长周期为纬,把学生政治、学业和社会成长“三线合一”,以党员素质形成为经,把党员素质标准、作用评价和使用反馈“三阶推进”,立于高职人才培养制高点,以发展和管理的机制来规范的综合标准体系;主动实施多阶段多形式的评价,以群众评议为基点建立评价体系;重在发挥学生核心竞争力,以对大学生党员的社会服务和企业单位的使用反馈建立跟踪反馈体系。

(二)系统化建设的内容

1.发展规范工程。在标准上切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科学规范党员质量系统,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方式考量学生学习情况、实践情况、职业技能情况等;多渠道考察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文明综合素质、群众基础,真实反映学生素质“高”的先进性和“职”的实践性,保证党员队伍先进性与纯洁性。

在规范上要立足发展工作,健全发展过程体系,多方推优、综合考察。建立申请入党人信息动态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过程管理机制,建立学生党员质量测评网络,确保发展工作程序公正,过程公开,结果公平。

在责任制上要紧贴学生政治进步成长轨迹,构建“四级四段”的责任制网络,明确学校党委、职能部门、院系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的责任,合理制定发展计划,加强宏观调控,科学组织实施发展工作,建立发展工作考核体系,健全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充分调动和保障院系党组织抓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

2.能力提升工程。在学习提升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理论学习小组、红色社团、交流研讨竞赛等校园文化载体,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融入校本职业文化,夯实专业技能,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发展力;通过主题教育、技能服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积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在服务管理过程中,在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思想汇报、党日活动等常规教育与组织活动形式,建成实体化、常态化机制的同时,要创新管理与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红色网站”、“网上党校”、党员QQ群、博客微博、手机飞信等交流载体,搭建虚拟化、网络化平台。

在培训教育过程中,要分级分类培训,实施“三分法”培训,依托学校党校、二级学院分党校两级主阵地,实施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三段式培训,分层实施,分级培训,分类教育,明确培训要求,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3.作用发挥工程。通过发挥党员示范责任区、党员联系班级、党员宿舍、党员导学等作用,组织学生党员在生活区挂牌亮身份,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通过党员助理制度,探索网格式管理、组团式服务等途径,在学生管理、公寓服务、社团活动等方面给学生党员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发挥标兵骨干作用;通过岗位实践、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渠道展示良好的素养,发挥桥梁辐射作用,成为校企双方合作的联系桥梁、学校人才质量的宣传品牌。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系统化的评价

基于高职双属性特征,立于校企双主体育人,强化学生个体、学生群体、教师、基层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的评价主体地位,实施“自述、评议、晋段、整改”系统递进评价,辅以严格公正的发展程序,形成规范化的学生政治成长动态评价体系。

(一)自述

其是一种结果性描述,亦可称为“微积分”成长法,一学期一述,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1)德,主要指学生的政治素养、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等,反映为学生在党团学活动、学习生活和岗位实践过程中表现的出来的行为评析等,这是首要的标准;(2)能,主要指学生的理论与专业学习、实践以及相关职业技能的获得等,反映为学生活动经历、专业及社会实践等;(3)勤,主要指学生自我角色责任的完成、具有的服务的意识与能力等,反映为学生守纪修身以及为师生、社区以及社会服务等;(4)绩,主要是指学生所获得专业学习成效、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等,反映为各类奖学金、职业技能大赛奖项、校内外各种荣誉的获得以及企业评价等。

(二)评议

这是一种过程性评议,主要是结合学生政治成长的几个阶段由不同的评议主体进行评价,即多阶段多形式的评价,为学校党组织对相关学生个体政治成长过程的鉴定提供依据。

从评议过程来讲,在申请入党阶段,主要是申请人所在班级团支部、党小组及培养联系人进行评议;定为积极分子时,需要班级团支部的评议推荐、培养联系人意见及所在学生党支部意见,有时亦需要企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定为发展对象后,在更注重学生的各项业绩的评定,同时也充分重视学生的群众基础与企业评价;成为预备党员后,注重的是学生先锋作用的发挥;转正后,则主要重于服务社会能力的评议。

从评议主体来讲,基层党组织系统是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主体,学工系统主要在依托文明修身卡进行日常管理规范的考评的同时,要对学生奖学金等进行评议;教务系统主要对学生的成绩以及职业技能竞赛情况进行鉴定;各级共青团组织则主要是对学生的社会服务、社会实践进行鉴定;企业主要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或预就业阶段的思想素养、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晋段

晋段是一种结果性鉴定,主要是由学校党组织根据班级、学团系统、教务系统、企业等主体的评议,并结合政治教育培训经历和政治审查情况,按照严格的发展程序,实施“441”政治成长评价法,即申请入党人定为积极分子时要求所在班级团支部推优公示票决、定为发展对象时要求所在院系分团委推优公示票决、成为预备党员时要求所在党支部公示党员大会票决、预备党员转正时要求所在党支部公示党员大会答辩票决。

(四)整改

整改是一种成长性计划,主要是学生根据各主体的评价和党组织的鉴定结论,结合自身的政治成长目标,对下一段的政治生活进行规划。

四、高职大学生党员素质系统化的深化

在多年负责学生党建工作实践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大学生党员素质系统其实就是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双主体”(组织主体与学生主体)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需要:(1)逐步完善系统性的制度体系。良好的制度体系设计与执行,是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的保障。高职学生党建有着其特殊性、复杂性,应以党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来推进实践的开展。发展过程的规范有序,教育过程的高效有力,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都要以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来加以保障;(2)要尊重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优秀大学生群体是学生党建工作的角色主体与活力源泉,要改变过去单向的“组织本位”的领导思维,变为“组织主导”服务于“学生主体”,尊重他们的自主性、选择性与创造性,力求实现其个体的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3)形成多方协同的党建格局。逐步改变党委职能部门与学校各级党组织单一的“组织主体”格局,引入学工系统对学生文明修身的实践课程要求、教务系统对学生专业与技能学习的认定、共青团组织对学生团内奖励和社会实践的要求等,多系统多部门参入实践,以学生党建带动学风建设、推进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校团的建设,形成多系统配合的大党建格局。

参考文献:

[1]刘亚东、张万鹏.基于主体参与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25-26.

[2]齐卫平.高校党建工作复合性的多向度问题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10-13.

[3]韩鹤进.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员质量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26):49-51.

[责任编辑李漪]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党员大学生
我是党员向我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