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表述的科学性

2015-01-31

知与行 2015年3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朱 漪

(上海开放大学 静安分校,上海 200040)

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表述的科学性

朱漪

(上海开放大学 静安分校,上海 20004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表述的科学性不容置疑。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的说法不符合十八大精神和大多数人的看法; “不要急于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的说法不符合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所谓“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件不成熟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那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需要一个过程”为由,主张不急于下定论的看法不符合认知规律与施政需要;所谓“‘24个字’还没有达到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的说法缺少理论依据和逻辑支持。我们必须以习总书记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论述精神为指导,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①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北京社科规划网2013-01-07;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吴潜涛执笔),人民日报,2013-05-22;吴向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自觉 》,光明日报,2013-09-14;陈家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中国社会科学网,2012-12-05。,大力弘扬好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与意识形态建设的一股热潮,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最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诚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1]而且要“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2]。习总书记的讲话既指出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地位与作用,也明确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和目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上包括学术界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与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妨碍了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健康的深入开展,有必要予以澄清,以正视听,以利前行!

一、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的说法不符合十八大精神和大多数人的看法

在学术界有一种“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说法的[3]。其理由是十八大所倡导的“24个字”只是一种价值观念,还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三个倡导”基础上去提炼出最核心内容的价值。不能把“三个倡导”的“24个字”直接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顾钰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四期。。很显然,所谓“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认识并非大多数人的看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3]。众所周知,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从逻辑关系上来理解,倡导某个对象其前提条件是要先承认这个对象。“三个倡导”肯定是以“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条件的。大多数人把“三个倡导”的“24个字”直接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

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一个明确回答”的说法,其实已经由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给予了明确回答:“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4]这不仅是官方的权威认定,而且中央有关领导、学术界也都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24个字”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刘云山同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肯定了24个字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完整表述,深刻分析了“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鲜明特点:更加突出了核心要素、更加注重了凝练表达、更加强化了实践导向[5]。这三个特点充分揭示了“24个字”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依据,这是不容置疑的。许多知名学者如韩震、韩振峰、严书翰、陈家勤、沈壮海、周文彰和颜晓峰等纷纷撰文论述“24个字”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从道德建设整体思路的高度,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重要论述的明确部署。习总书记强调:“在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道德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6]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7]。

党中央已经根据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对“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从党报社论到专家解读和各界群众热议,“24个字”更加深入人心,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和思想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这“24个字”内涵深刻,清晰易记,人人都应该牢记这24个字,积极践行,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

二、 “不要急于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的说法不符合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还有一种模糊认识,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有一个建设、培育和践行的过程,并不是在短时间里就能够完成的,因此“不要急于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对于此种说法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连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不能确定下来,那就等于没有了要建设、培育和践行的对象,还谈什么建设、培育和践行?确定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前提,是头等大事,也并非那么“难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根本要求和理想追求,完全可以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把基本内容先确定下来,然后抓紧部署与落实。十八大所确定的“三个倡导”的“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显然是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吸收学界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完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有充分的理论支撑和民意基础的。如果在以后实践过程中根据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认识,需要做适当调整也属正常之事,这才符合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发展规律。

所谓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把预设好的应该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现实、落在实处,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变成人们行动的指南。越是在社会不和谐的矛盾多发期的阶段,越是需要核心价值观。社会现实急需一种科学理论和理想化的价值追求来指引我们的实践,解决社会现实矛盾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盼。十八大和习总书记提倡的“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着眼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已经证明了“24个字”的巨大社会效应。如果因为所谓的条件不成熟,而要一拖再拖核心价值观的权威表述,这给社会管理带来怎样的风险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国社会的现状是,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引发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制约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来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制约问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所引发出来的道德失范和价值混乱日益严重,严重干扰了社会和谐与正常发展,迫切需要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核心价值观建设凝聚人心,积蓄正能量,激发出国民强烈的实现国家富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社会管理层面,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公平与法制天平的严重失衡,所引发出来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腐败问题更是令人深恶痛绝,危机潜伏,令人担忧。再来看公民个人素养的表现,也是问题多多。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也不可否认一些最基本的、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却出现了严重问题。在价值判断上的不分美丑、颠倒是非所引发出来的丑恶事件不断上演,令人触目惊心。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出现了原有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而新的或应该受到提倡的价值观又一下子立不起来的现实困境。面对如此严峻的不良社会风气和道德失范,党中央不断加大道德建设力度,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宏观布局,再到十八大提出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针对性极强的核心价值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问题,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美好的道德环境,提升国家软实力。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8]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软实力最核心的部分,这种精神一旦被群众掌握了,就会凝聚国民力量,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充分发挥国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三、所谓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件不成熟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

有人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实践还不充分,认识还不到位,提炼还不准确的条件下,如果只是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去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上未必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践上也难于达到期望的效果。这种所谓的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还不充分,认识还不到位,提炼还不准确”的三个不成熟条件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恰好相反,我们认为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时机已经出现,认识已经到位,提炼基本准确。一是人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忽略思想道德建设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多少人已经深切体会到了邓小平早就警示过的“没有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即使现代化建设起来了也不好,富起来了也不好”[9]。“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10]。可以说,现在恰好是建设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时机,此时不推出应有的核心价值观,尚待何时?二是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充分讨论,有关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识也达到了空前一致的程度。虽然学界还有少数人存在不同看法,但是绝大多数专家学者都同意党的十八大所概括的“24个字”核心价值观,认为这是综合各方面意见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研究过程来看,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经历了从开始阶段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到十八大的科学总结再到学术界的深入研究统一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以十八大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有关讲话为标志,依据什么原则确立并明确提炼到底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解决是走了一条百家争鸣、集思广益、权威表述的研究路线,体现了学术研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需要一个过程”为由主张不急于下定论的看法不符合认知规律与施政需要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不例外。问题是如何看待这一认识过程。由于核心价值观涉及物质基础条件、社会制度保障、意识形态成熟等方方面面,对它的认知与构建肯定要经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肯定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肯定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的。在这一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我们肯定能够获得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了的真理性认识,即便以后还要检验其正确性,但是既然现阶段已经获得了一种真理性认识,就应该大胆宣传出来为人知晓,然后不断加以完善。由党的十八大所提出并由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大力推进的“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在现阶段能够获得的一种真理性的认识,已经为大家所接受,只是还需要深化对它的认识,要真正实现这些核心价值追求则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现在就不能明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一切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对了的就坚持下去,不合适的就及时加以修正。

有人举出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确定核心价值观经历了上千年、几百年的例子来证明我们不应急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法的所谓正确性。但我们认为,其实恰恰相反,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确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都是经历了一开始就初步确定了自我统治的基本主张,再到以后不断检验、调整与巩固的过程,而且其中的主要核心价值观都是在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只是日后需要完善而已,需要表述更加完整,观念逐步强化,但是其中主要的方面很难再有什么大的变动。其实确定一个核心价值观并不难,难的是实践核心价值观!因为这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述必须直接反映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该阶级根本利益要求有直接关系,更与核心价值观是任何统治阶级维护自我统治的必要手段直接相关,可以说核心价值观是和统治阶级与生俱来的一种东西,任何统治阶级在一开始管理社会就十分清楚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核心价值观。但是要实践这些核心价值观就十分艰巨和困难了,这要具备各种条件,必然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所谓“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确定核心价值观经历了上千年、几百年”,其实讲的是实践核心价值观所要经历的时间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德治国往往是治国之本,其根本的东西就是用核心价值观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资本主义社会一开始就确定了资产阶级权利观、自由观。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开始就确定了人民主权至上的平等观、民主观。任何统治阶级都是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地位与利益追求的,都是一开始就宣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只是在表述上需要一个提炼的过程,需要一点时间罢了。我们很难预想未知的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踏踏实实做起来,把已经达成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下来、落实下去,那种非要等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确定一种核心价值观的想法,只能是一种既不切合实际又贻误时机的空想。

五、所谓“‘24个字’还没有达到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的说法缺少理论依据和逻辑支持

某些认为“24个字”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其主要理由是认为“24个字”的纬度太多,内容太全面。认为纬度太多了,就不能达到高度提炼、准确概括和简洁表达的目标;内容太全面了,就不能把最精练的东西提炼出来。他们只承认“24个字”只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浓缩,或者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一一对应进行提炼,还没有能够集中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华,也就是说“24个字”还没有达到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只是一些全社会需要提倡的基本价值观念,而不是核心价值观,还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三个倡导”的基础上,提炼出最能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反映价值观念中最核心内容的价值,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述认识是存在问题的,其过高的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上述分析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横插一个“三个倡导”,把本来只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给弄复杂化了,这是一种多余的提法。包括那些对现有权威表述有不同认识的学者也认为,要防止出现对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泛化、复杂化、全面化的倾向,要避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复杂化。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又要再加一层关系,那么提炼就更加复杂更加困难了。为什么要把本来不是太难的“提炼”搞得如此复杂化呢?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研究方法出了问题?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研究风气出了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学界研究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实之风。有的学者喜欢搞别出心裁的研究,显示“独此一家”的风格,殊不知这样的研究往往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观念推导理论,采用的是“经典注我,我注经典”的研究思路,是一种学究式的研究方法。二是以为“24个字”的“内容太全面了,就不是核心价值观的东西”,这里存在逻辑判断问题。内容全面了,既可能出现核心与非核心并存的情况,也完全可以出现这些内容都是核心内容的情况,为什么不能出现既全面又核心的东西呢?能够称为核心的东西,首先必须是能够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没有了全面性,也就失去了核心的根基。“24个字”其实就是一个既全面又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认为“24个字”“不是核心价值观,只是一种价值观念”,这是一种缺少理论依据的武断说法。认为内容多了把什么都包含进去了,就不是核心价值观了,这种说法没有道理。“24个字”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华的提炼,就是属于核心范畴的核心价值观,对此学术界已经从不同角度作了论证,限于篇幅无须再赘言。四是认为“维度多了就不能高度提炼”,恰好是没有看到中央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维度提炼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用意。“24个字”的三个纬度纠正了学界有的学者由于维度缺失而出现提炼内容不全面的问题。比如,有人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过“人民至上、劳动光荣、团结进步、追求真理”[11]的表述,这一表述只涉及了“公民”一个对象,鲜有社会主义其他本质属性,是不完全的一种表述。还有诸如“发展、富强、和谐、仁爱”[12]的表述,这个内容也只涉及了国家和个人两个对象维度,其内容也是很不全面的。

有人说“24个字”的内容太多,还不够精练,还不是精华的东西,还应该对“24个字”进行再一次的提炼。那么试问,如何对这“24个字”进行再一次的提炼呢?无外乎有三种办法。一是按照重要与否的选择标准,把最重要的当作核心的东西留下来,不重要的东西就排除掉。谁能说“24个字”的12个要素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 ,谁也不能下此定论。“24个字”中无论是哪一种观念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显然,这种提炼方法是行不通的。二是按照包容与否的选择标准,把有资格包容别的要素的东西当作核心价值观保留下来,被包容的东西就可以被代替,就可以排除在外了。很显然这样提炼也是行不通的,因为每一个要素都可以包容别的要素,都是互相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事实上也不能简单地把“三个倡导”划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因为每一个价值观念都是“跨层面”的,不能人为割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既然前面两个方法行不通,那就只能采用第三个提炼法,就是换一种说法代替这“24个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精华的东西给提炼出来。如果说“24个字”不是最核心的东西,需要等待条件成熟后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代替这“24个字”。那我们又不禁要问,还能有什么概念可以替代“民主”与“平等”呢?而没有了“民主”与“平等”这些属性,还能叫社会主义吗?还能有一种什么概念可以叫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没有人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实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但目的和关键的问题是要以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既要能够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包含的社会属性、精神追求、价值共识,又能够让人们乐于接受。提出这种近乎完美的目标原则和文字要求者的主观愿望可能也是好的,但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呢?其实连对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完美主义”情结的学者自己也承认“核心价值观提炼本身就不能是全面的”,那么为什么要对中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主题的“24个字”核心价值观如此苛求呢?凭心而论,相对而言,“24个字”已经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属性、精神追求、价值共识,句句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词语。所以我们认为,“24个字”既全面又核心,既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又通俗易懂,“24个字”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回答。

六、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必须注重方法和途径创新[14],把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15]。习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因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16]。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当代中国人民特别是共产党人而言,一定要像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把学习和贯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价值观落实在自觉的行动中。因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只要全党全民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成为美好的现实[17]。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4.

[2]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1).

[3]颜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N].天津日报,2012-12-17.

[4]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13-12-24.

[5]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实,2014,(1).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6.

[7]习近平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9-2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9]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705-706.

[1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4.

[11]姜迎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J].红旗文稿,2012,(08).

[12]李建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J].红旗文稿,2012,(05).

[13]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实,2012,(23).

[14]韩震.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需注重方法和途径创新[N].光明日报,2014-01-15.

[15]沈壮海.把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3-01-05.

[1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17]严书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EB/OL].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1-20.

〔责任编辑:崔家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3-0000-06

[作者简介]朱漪(1961-),男,上海人,副教授,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13--2014年课题“推进成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研究”(2013-065Y);上海市静安区终生教育学会课题“成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2013004 )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
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