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的研究与探讨
2015-01-31毕建杰李滨王芳王启柏霍学慧韩秀兰
毕建杰李 滨王 芳王启柏霍学慧韩秀兰
1.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2
2.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泰安 271018
农学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的研究与探讨
毕建杰1,2李 滨2王 芳2王启柏1霍学慧1韩秀兰1
1.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2
2.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泰安 271018
在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的必要性,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农学类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的途径与方向,切实可行,并取得了许多成绩与经验,旨在为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农学;人才;多样化;因材施教;分层次
大学的就业教育和多样化教育应该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非常必要。我校作为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既要考虑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又要考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双重作用,过去探索过分层次的本科课程教学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1,2]和基于协同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3];还有的高校提出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校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2007年11月被批准以来,经过7年多的建设和实际运行,在农学类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以此作为辐射和示范作用,供校内的其他省级、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参考借鉴。
1 农学类人才多样化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高校提出的培养创新性人才和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尽管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这就要求每一所高校应以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制订人才培养的方案、目标和定位。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还没有完全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学生为本,首先应该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教育为主要导向,同时实行以就业、创业为次要导向,两者应该有机结合。高校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国外的高等教育的距离会越来越近,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同时更有自己的特色,更有活力。
2 农学类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的途径与方向
2.1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培养引导。中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做法是:针对农学类大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及兴趣所在,以本科生一年级设立导师制为切入点,每名导师带1~3名学生,导师为学生的努力方向提供建设性建议与帮助,以科研型、公司型、公务员型等几种类型人才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培养,即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培养,例如科研型人才的培养,从大一开始引导这类学生,帮助他们根据个人兴趣参与相应科研教师的研究项目,大二开始担任这些教师的助手,自己撰写科研申报书,通过申报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的机会,让大学生直接参加教师不同层次的科研实践活动;公司型的人才培养,就是引导学生到大公司参观学习,通过了解公司的岗位需求,让大学生直接参入这个企业的发展活动;公务员型人才培养,就是引导大学生去行政机关顶岗实习,了解职业要求,为将来从事公务员职务做准备。由此可见,我们根据学生的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而不同,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完成大学要求的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还有很多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最终是让每名学生都以兴趣为主导,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教师的引导,他们是主动地为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而忙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兴趣的转移,掌握因材施教过程中的自愿原则,也符合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2.2 坚持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对实验教学,分层次是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内容上的要求,多样化教学是手段也是形式。自2007年11月中心建立以来,我们在各门实验课独立设课之后,实行分层次实验教学的改革,即把本科生的实验课分为必修课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3个类型。必修实验课要求所有的本科生都必须上的实验课,即基础验证性的实验内容,例如植物实验中的植物分类实验、显微镜使用实验、手切片实验等,所有学生全部参加不得缺课[4];对于提高型实验一段采取必做和选做两阶段,第一阶段必须完成,第二阶段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自愿多学习知识,多练习技术的目的而设,例如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内容,受学时数限制要求全参与,第二阶段属选做部分[5];综合型和创新型的实验属选修类型,根据自身兴趣,学生自己提出申请、批准后,实验教学中心在课外时间对其开放,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索,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学生通过申请校内的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SRT)和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等层次的创新活动,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实验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大学生多样化培养的指导和引导。
2.3 坚持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原则
近几年农业院校出现了一些现象是学农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就业难度加大,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不高。针对这一类的问题,农学院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6],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各实验课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作物栽培学实验,把小麦、玉米穗分化实验,改变过去一张挂图和版书,教师一人讲、学生只听只记,不便交流,为此学院从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经费中拿出120万元,购置了13台Moticgilab II数字摄像机,装备了南校区的作物栽培、作物育种、作物遗传3间实验室。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内,教师可将整个操作过程通过计算机与多媒体屏幕连接,让学生了解操作全过程,还可用鼠标在显示器上进行操作,点击重点可突出或放大、缩小、加色,可存储回放,可人机对话实现实验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交流,使现在的农学实验更生动、贴切。学生普遍感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学实验的提升影响很大,中心也及时把最新的科研资源应用于实验教学中,例如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中刘凤珍教授将彩色花生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引入普通的花生的组培实验内容;毕建杰高级实验师将国家专利——组培用的剪、镊一体式工具,应用于组培实验教学,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材料污染率,又启发了学生创新欲望和热情。2013级农学院农学专业学生史可佳,对蓝莓组培实验比较感兴趣,结合大学实验组培室,实地参观了泰安圣田农林科技公司,学习蓝莓组培技术,并于2014年10月成功申请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不同土壤改良方式在蓝莓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获得泰安市科技局5 000元科研资助,在这一过程中,其团队做到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目的。2013级学生对组培实验非常感兴趣,植物组培的实验教学的效果也最好,学生到蓝莓园去实地参观,亲眼看到了大公司组培蓝莓苗的全过程。他们感叹自己在学校学的和做的都太少,动手能力还有欠缺,回校后主动向学院提出了植物组培室应加强田间炼苗过程等许多合理化的建议。
3 成绩与经验
农学院每年毕业生300人左右,有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按照农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科研型、公司型、公务员型等人才培养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科研型人才培养方面,每年有50%的学生考取研究生,其中包括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遗传所、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这些单位评价我校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公司型就业为主的人才培养方面,每年有30%的学生到公司就业,其中有大公司、中型公司和有较高知名度的民营企业工作或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很多学生在毕业几年时间里就成为企业的技术专家或管理层领导。公务员型的人才培养方面,每年有10%的学生考上公务员,其中有考取中央国家机关,省、市、县、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有很多校友成长为所在区域的行政首长和部门负责人。
中心教师大多拥有硕士学历,近五年共主持省级教学研究课题5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1项,参与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3项。自2009年以来,中心作为生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牵头单位”,举办了3次联席会议,我们多样化人才培养的许多做法和体会得到同行的认可和称赞,先后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2项,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5项,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26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5项。中心的实验管理人员先后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6项,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周林主持),2013年,中心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考核,2014年,我校农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教学先进集体,2014年4月我校在南校区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中心,有14个创业典型公司或社团入驻,实验教学中心自建立以来先后接待了兄弟院校和省、市级领导的参观、考察,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多样化人才培养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1] 王守义,毕建杰,王建华,叶宝兴,郭风法.多层次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94-95.
[2] 毕建杰,叶宝兴,王建华,王守义,郭风法.作物栽培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138-140.
[3] 毕建杰,祝丽香,张明忠,霍学慧,叶宝兴.基于协同模式的中药资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方法[J]实验室科学,2013,16(1):159-161.
[4] 叶宝兴,毕建杰,孙印石.植物细胞与组织研究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 邓成超.地方本科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10(6):22-24.
[6] 叶纬明,张鹏.多方融合打造复合型现代传媒人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1-3.
Research and Discuss on the Methods of Cultivating the Diversifc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Agronomy
Bi Jianjie, Li Bin, Wang Fang, Wang Qibai, Huo Xuehui, Han Xiula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on the basis of the domestic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s forward the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gronomy class, insist on the principle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ke undergraduates according to their interests and practical to develop themselves, practice has proved feasible, and has obtained many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fo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 training provides new train of thought and some reference.
agriculture; talent; diversifcation; s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hierarchical
2014-09-24
毕建杰,硕士,高级实验师。通讯作者:李滨,博士,教授。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业高效农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长效机制与保障研究(编号:2010GG144);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研究课题: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运行管理机制研究(编号: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