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临床技能团队的培育现状与思考摘 要※
2015-01-31杨晓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广州510400
杨晓军 陈 鹏 张 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广州510400)
内科临床技能团队的培育现状与思考摘 要※
杨晓军 陈 鹏 张 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广州510400)
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泛珠三角临床技能大赛、全国临床技能大赛等多个技能大赛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本科生就业率、执业医生临床技能考核通过率逐步提升,这与严格的内科临床技能培训是分不开的。笔者通过内科临床技能团队的源流、内科临床技能团队的组成、内科临床技能团队制度的建立、培训基地的建设、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内科临床技能考核、领导的重视与关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总结了其他国家级教学团队之间的差距,和目前团队应该思考的内容。
内科临床技能团队;中医教育;培育方法
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泛珠三角临床技能大赛、全国临床技能大赛等多个技能大赛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本科生就业率、执业医生临床技能考核通过率逐步提升,这与严格的内科临床技能培训是分不开的。作为内科临床技能培训团队中的一员,感觉尤其深刻,现把感想与体会与大家分享。
1 内科临床技能团队的源流
内科临床技能团队来源于广州中医药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内科教研室自1956年创办时西医教学组同时成立,近60年的风风雨雨,西医教学组历经多位主任(欧明、黄岐、傅大明、卢丽萍、程国洸、黄丽群、罗日永、张丹、杨晓军等),在所有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教学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只有几人的小团队到20余人的团队,多年来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手段,教书育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门人才。
2 内科临床技能团队的组成
内科临床技能团队立足于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又有别于中医内科学团队。内科临床技能团队老师主要来源于西医教学组,承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内科学》《诊断学》《内科临床技能》的授课任务以及各项临床技能的培训,如问诊、体格检查、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心肺复苏术等。现在团队中既有资深的专家教授也有讲师、主治医师以及年轻的教师,如翁书和教授(曾为急诊科副主任、ICU主任)、张伟教授(现任呼吸科主任)、古学奎教授(现任血液科主任)、刘建博教授(曾为ICU副主任、现任呼吸科副主任)、陈斌副教授(现任脾胃病科副主任)、陈鹏副教授(曾为血液科区长,现西医教学组组长)、胡莉文副教授(现任血液科区长)等多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团队在临床、教学上能力强大,技术力量雄厚。
3 内科临床技能团队制度的建立
我院的内科临床技能团队人才济济,由于人员来源于各个专科,如果无固定、合理、高效的团队结构以及管理机制,仍然会一盘散沙。所以,我们团队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首先,我们对国内中医、西医院校现状进行调研,整理出调研报告,由教研室召集召开团队进行会议,落实固定、合理、高效的团队结构,制定合适、合理的管理机制(如青年医师自我规划、青年医师团队培养规划、团队考核奖惩条例、团队短期目标、团队中长期目标)等,用规章制度管人。同时团队也申报、召开省级临床技能培训班,通过学习交流提升团队成员的临床教学技能。
4 培训基地的建设
内科临床技能团队培训地点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房。临床教学基地拥有心电图机、心肺触诊听诊电脑模型、多参数监护仪、便携式除颤器、可控同步呼吸机、全功能急救模型人、高级急救躯干、复苏安尼、气道管理模型、心肺触诊听诊电脑模拟器、高端综合模型人、诊查实验台、全身心肺复苏模拟人、高级气道管理模型、复苏模拟人CPR-D、环甲膜穿刺模型、计算机虚拟急救技能训练系统、智能化腹部检查综合训练实验系统、智能化心肺检查综合训练实验系统、腰椎穿刺仿真标准化病人、胸腔穿刺电子标准化病人等800余件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700多万元。病房见习主要是通过八个病区(心血管病区、脾胃病区、肾病病区、呼吸病区、血液病区、综合病区、急诊普内病区、重症监护病区),病区病床约400张,病例来源充足,老师带教意识、能力强,通过病例的示范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意识与思维。
5 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
内科临床技能团队成员积极开展课堂案例教学,积极尝试并推进PBL、TBL、三明治教学法以及双语教学[1-6],并开展以实践为导向、以病案为中心的案例讨论(PMD)模式在中医院校本科教学中的实践,获得了经费的资助。如《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获得2010年中华医学会教育学分会资助;《内科学》综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获2010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资助;《内科学双语案例教学辅助教材》获2012年中华医学会教育学分会资助;《以实践为导向、以病案为中心的案例讨论(PMD)模式在中医院校本科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获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资助;《内科临床技能网络学习资源开发与共享》获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等。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内科临床技能团队也进行积极的探索,主要是进行多样(课堂作业、课后论文、临床病案、随机作业、技能操作等)的形成性评价措施,获得了资助和奖项。如《形成性评价在中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获2012年中华医学会教育学分会资助,《中医学专业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的改革与实践》获得201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等。
6 内科临床技能考核的内容
中医院校的基本技能主要有中医学理论、中药学知识、方剂学、舌诊与脉诊、中医外科、针灸技能、推拿技能以及临床接诊与医患沟通能力、急救技能等项目。在内科方面则侧重在问诊、肺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心肺复苏术等方面。以上技能,需要多个专科进行合作;如心血管专科在心脏的检查方面、消化专科在腹部检查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我院通过内科临床技能团队的建设,充分协调好各个临床专科,整合专科以及教研室资源,使学生能够受到各个专科的老师的专门指点与教导,学生在临床操作中获益良多。
7 领导的重视与关心
学生取得好的成绩除与自身努力外,与老师的培训是密切相关的;老师的努力也与团队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团队的建设与大学、学院以及教学办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自身建设无一定的学术基础、无前瞻性、无科学性、无合理性,团队的建设是不可能得到领导的关注的,临床教学基地的配套就不可能完善,经费的支持就没有着落,老师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提高,自然学生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加强团队自身的建设是每一个团队领导在位期间应该想的事情、应该做的工作。
8 不足之处
我院内科临床技能团队立足于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又有别于中医内科学团队。内科临床技能团队课程、专业形成的目标定位明确、成员结构合理,与中医内科学团队建设内容又有明显的不同。笔者感觉不能将教研室简单定格为教学团队,也不能将教学团队代替教研室,使教研室失去存在的价值。另外,我们也看到与我院骨科团队、妇科团队等国家级教学团队与我们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梯队建设问题,团队协作问题等,是我们目前团队应该思考的内容。
[1]陈鹏,张丹.从语言教学规律谈医学专业双语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6):526-527.
[2]陈鹏.网络在医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110-112.
[3]陈鹏,张丹.双语案例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9):50-51.
[4]陈鹏,潘莹莹.PBL教学法在本科生内科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347-348.
[5]彭锐,李俊哲,吴伟.PBL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3):70-71.
[6]彭锐,吴伟,王素灶,等.全英班留学生中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8):21-22.
Thinking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Team of Internal Medicine
YANGXiaojun,CHENPeng,ZHANGDan
(TheInternalMedicineTeachingRoomof theFirst AffiliatedHospitalof GuangzhouUniversityof 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405,China)
In recent years,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gotten excellent results in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 Clinical Skills Competition and the National Clinical Skills Competition respectively.The undergraduates'employment rate and the pass rate for the national clinical skill examination of the medical practitioners are getting higher gradually.All these achievements are related with rigid training on the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al skills at usual time.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origination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our clinical skill training team.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itution and the training base for the clinical skill training team,the multi-method teaching modes,the training efficacy and the examination of the clinical skill and the leaders'concerns were also discussed.The paper discussed the distance from other national teaching teams and our work focus at present.
clinical skills team of internal medicine;education of TCM;cultivation method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2.042
1672-2779(2015)-12-0083-02
:张文娟本文校对:张文娟
2015-05-15)
广东省教育厅课题(No:2014GXJK026);广东省教育厅课题(No:2014JDB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