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性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

2015-01-31吕艳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吕艳梅

回顾性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

吕艳梅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过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特殊护理包括疼痛护理、用药护理、溶栓护理、支架术后护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特殊护理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特殊护理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护理;溶栓护理

作者单位:154200 黑龙江省萝北县人民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病机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以及冠状动脉痉挛[1]。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前多数伴有前驱症状,临床常见剧烈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少数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容易误诊急腹症、高龄患者可以出现神志障碍及全身症状。此外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可见胃肠道症状,75%~95%患者24小时内多见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大面积心肌梗死可引起心源性休克。笔者临床工作中发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特殊的相应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增强治疗效果,特此研究,系统归纳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12 年2月~2015年1月收治,进行实验研究的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占入组患者的61%,进行实验研究的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占入组患者的39%,入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47岁,平均年龄(52±9.72)岁。

1.2 研究方法

研究分组:入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日常护理基础上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特殊护理,包括疼痛护理、用药护理、溶栓护理、支架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对照组予一般常规日常护理。

1.2.1 常规护理 (1)饮食护理:给予高维生素、足量蛋白质的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热量及维生素的供应,鼓励患者增加饮食次数,单次少食,禁烟酒,逐渐向普食过渡。(2)排便护理:预防便秘,协助患者床上排便。排便困难者可给予开塞露或甘油灌肠。(3)日常休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7天是并发症高峰期,护理人员嘱患者严格卧床、谢绝探视降低心肌的耗氧量。病情稳定3~4周后逐步离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2.2 特殊护理 (1)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疼痛位置不定,尤其是下壁梗死,容易误诊为急性胰腺炎及胃炎等;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疼痛部位在头颈部、咽喉、下颌部易误诊为颈椎病、牙周炎等;部分高龄或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疼痛不明显或无痛。疼痛类型多为压榨疼,而剧烈疼痛可增加心肌的耗氧量,诱发心力衰竭等,因此尽快止痛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至关重要,护士应严密观察,详细分级记录疼痛的程度及时间,必要时予药物止痛,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药物源性呼吸困难。(2)用药护理:给药时及时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硝酸酯类药物可以引起脸红、头痛;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率;阿司匹林可以诱发牙龈出血;吗啡、度冷丁等止痛药可以产生依赖性等。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脉率<60次/分,停服洋地黄类药物,出现严重恶心、呕吐、黄绿视等症状及时向责任医师反应,依据医嘱及时对症处置。(3)溶栓治疗的护理: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迅速改善症状,挽救生命。在溶栓前护士向患者家属仔细讲解溶栓治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及时注入溶栓药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出血倾向。检测血压,认真记录,定时检测心肌标志物。(4)支架术后护理:术后进行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对于存在心律失常者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严格记录心电图及血压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责任医师报告,依据医嘱立即采取抢救措施。术后定期观察穿刺点敷料情况;记录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手部血运状态,包括桡动脉波动情况,手部皮温、手部颜色及关节活动度等,观察时采取双侧对比的方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责任医师报告,依据医嘱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7%及死亡率15%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0.01%及死亡率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特殊护理具有重要价值。

4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量减少、剧烈疼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咳嗽、发绀、出汗、皮肤湿冷、心律失常等。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十分重要,护士必须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细心的观察能力及精湛的护理技术,注意发现患者的前期表现[2-3],及时评估,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向责任医师反馈,遵医嘱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存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67%及死亡率1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1%及死亡率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特殊护理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朱文玲,胡大一,等.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冶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2] 潘杰,宁淑娥.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一周内焦虑情绪调查、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现代护理,2004,10(4):304-306.

[3] 王洪飞.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7):108-109.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Value of Clinical Nursing Care to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V Yanmei,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luobei, Luobei 154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Study on clinical value of clinical nursing care to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124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Observe special care including pain managemen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dications after nursing, thrombolytic therapy nursing, Stenting care.Results Special nursing car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bserved group was superior to general care control group, P<0.05.Statistical results meet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Special nursing car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important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in management, Thrombolytic therapy nursing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1.089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1-0108-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473

猜你喜欢

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个性化疼痛护理对减轻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的应用价值
疼痛护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施行意义评价
骶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