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从脾胃论治肝病

2015-01-31胡克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脾胃论中焦附子

胡克晋

(长江航运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武汉430000)

浅谈从脾胃论治肝病

胡克晋

(长江航运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武汉430000)

目的阐明脏器肝的概念寓于中医脏象脾胃之中,以“肝脏疾病从中医脾胃论治”的观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诸位前辈临床实践的佐证,以及临床用附子理中汤加枳实、山楂作基本方剂进行治疗,疗效理想。结论“肝脏疾病从中医脾胃论治”的观点指导临床,通过治疗对保护肝脏、改善恢复肝功能和降酶有良好作用,能够防治肝组织的纤维化。故肝脏疾病应该从中医脾胃论治。

肝病;中医脏象学;脾胃病;辨证施治

笔者自从有“肝脏疾病从中医脾胃论治”的观点作临床医疗指导,用附子理中汤加枳实、山楂作基本方,对肝硬化腹水、蛋白倒置、血吸虫肝病、肝内胆管结石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对甲肝、乙肝的辨证施治有了明确概念。特此撰文,供中医同道参考。

1 脏器肝的概念寓于脏象脾胃之中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是主管消化饮食的意思。脾主肌肉;中焦取汁,上输于心,化赤为血;脾胃者,五脏六腑之海等三处《内经》文句,说明了蛋白质在人体正常代谢现象。甘味入脾,健脾益气;脾主四肢,脾健则四肢强劲,运用自如,说明了糖代谢的正常现象。豕膏色白而味甘性寒,入肺,脾两经,能益气养阴,润肌肤,泽九窍,滋养脏腑,滑利关节,说明了脂肪代谢部分生理现象。如上所述脏器肝的正常三大代谢在脾胃脏象的篇章中,散记各处中医经典著作,言简意赅,讲究举一反三。比如脂肪代谢中,动物类、植物类的食用油,味皆甘,性分寒温,然皆归脾、胃两经。过食甘,令人肥胖而中满,古人已知糖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该经文说明水和电解质代谢,主要是通过脾胃进行的。脾统血的意义是血小板及维生素K类诸凝血因子的正常代谢由脾统管。脾升清、胃降浊的意义是吸收营养,解毒排毒分别由脾和胃施使。卫气由水谷之气化生,养于脾,用于肺,致密肌表,防预外邪,温煦分肉,调和营气,说明激素代谢,免疫功能和脾的关系密切。如上所述的脾胃的生理功能,实是现代医学中脏器肝的生理功能。

脏器肝的病理现象,在《内经》脾胃两脏和足太阴、足阴阳两经病的论述中,把黄疸性肝炎、迁延性肝炎、乙肝、肝硬化的诸临床症候群基本包括。《难经》更明确把肝硬化定为脾病,如“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令人四肢不收,饮食不为肌肤,发黄疸”。肝硬化出现脾虚臌胀者,久则由脾及肾,火不生土,不能化气行水,腹胀愈盛,表现为水多于气,腹满而实,叩之而浊,治当以健脾温肾利水[1]。医圣张仲景把黄疸病分类为黄疸、谷疸、酒疸、女痨病、黑疸,并提出饥饱失调,饮酒纵欲,疲劳无度与发病有关,五疸中就包括甲肝和肝硬化。而《诸病源候论》和《圣济总录》把暴发性黄疸肝炎(急性重型肝炎)称之谓“急黄”。到十八世纪初《沈氏尊生》一书中指出,黄疸性肝炎的传染性及严重性。急黄证是胃热炽盛,入营犯血,乃子病累母。现用中医内科学黄疸篇章中,阳黄、阴黄的分类来自罗天益的《卫生宝鉴》,其中阳黄的茵陈蒿汤证,茵陈五苓散证、犀角散证是甲肝的症候群。而大柴胡汤加减证是胆石症合并感染的症候群。阴黄证中茵陈术附汤证是肝硬化的证候群。黄芪建中汤证是钩虫病的症候群。膈下逐病汤证是肺心病,风心病、慢性溶血性疾患继发的黄疸诸病的临床表现。

附子理中汤加枳实、山楂作基本方,随证加减,辨证施治,其对保护肝脏、改善恢复肝功能和降酶有良好作用。在临床观察中,标本兼治,促进肝细胞恢复,改善白蛋白、球蛋白倒置,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和改善炎性反应及渗出,促使肝细胞再生,防治肝组织的纤维化,均取得较好疗效。

2 诸位前辈临床实践的佐证及古代医家之论述

名老熊济川在20世纪60年代初治疗营养不良性肝炎,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疗效显著。湖北省中医界同仁众多知晓。

陈清明老先生在1959年以后,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性肝炎(疳积)的基本方,用五味散功散加炒三仙,远近闻名。

湖北公安名老吴镛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枳实、山楂治疗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疗效颇佳。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广州《新中医》杂志利用统计学处理的一篇治疗肝炎的文章,用芳香化浊,淡渗利湿,苦寒清热三法,结合此法我用于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芳香醒脾、淡渗利湿能健脾、苦寒清热可益胃,效果自然好。

理中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阎氏小儿方论》载附子理中汤乃理中汤加附子而成。运用本方的核心病机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盛,阻滞中焦。程应旄曰:“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谷气升而中气赡,故名曰理中,实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阳也。若胃阳虚即中气失宰,膻中无发宣之用,六腑无洒陈之功,犹如釜薪失焰,故下至清谷,上失滋味,五脏凌夺,诸症所由来也。参、术、炙草所以固中州,干姜辛以守中,必假之以釜薪而腾阳气,是以谷气入于阴,长气于阳,上输华盖,下摄州都,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矣,此理中之旨也。若水寒互胜,即当脾肾双温,附子之加,而命门益,土母温矣”(《伤寒后条辨》)。清代名医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云:“余谓先后并补之方,因附之功在先天,理中之功在后天……非附不能挽欲绝之真阳,非姜、术不足以培中宫之土气。”上述皆表明了附子理中汤具有温补脾肾,先后天并调之功。

《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大宝论》云:“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论述皆表明了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临床上治疗疾病若能注重固护阳气,则能够占得先机,防止疾病向损伤肾阳的方向发展。故附子理中汤在临床上运用范围较广泛,关键在于准确抓住核心病机。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自古以来,诸多医家对中焦脾胃较为重视,尤其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补土派”创始人李东垣。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就是一个圆运动的过程,而中焦脾胃正是处在圆心的位置。中焦阳虚湿困为圆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温振中焦阳气,祛除中土寒湿,是治疗圆运动障碍的主要治疗四维模式。理中汤重点着眼于圆心中焦脾胃。温振中焦阳气,祛除中土寒湿,使得中轴运转,轴动轮行,整个圆运动也就得以正常运行,同时附子之温升,有助于推动机体运转,所以附子理中汤治疗西医肝脏疾病,只要契合病机,疗效理想。

3 小结

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是不同体系的两种医学,前者是宏观医学,后者是微观医学。心、肝、脾、肺、肾五字在两种医学论著中,其内涵的意义是要区分清楚,方能互相参考,取长补短。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肝,讲的是脏象概论,其含义超出肝的脏器单位。而其的生理、病理描述,主要是小脑延髓,迷走神经,次要是心血管系统部分,再生殖、泌尿系统部分。消化系统的病理仅限于胃肠。目疾限于青光眼类的内眼病。肝主情志,抑郁型或狂躁型精神疾病属肝。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张仲景立温里之法,创理中汤。后阎氏又创附子理中汤,均有温里散寒之功。诸药合用,使中焦之寒得辛热而除,脾胃之虚得甘温而复,诸阳升,浊阴降,脾胃健运,诸症可除[2]。

理中汤温补脾胃之阳,加附子温补脾肾之阳故附子理中汤为先后天并补之剂。方中附子温补脾肾,干姜温中焦脾胃而祛里寒,人参大补元气,助运化而正升降。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此方能改善体内微循环,增加肝脏组织的血灌流量,从而对肝脏组织缺血缺氧及免疫性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细胞解毒功能,从而达到护肝、降酶、利胆的作用,防治肝组织纤维化。其中人参皂苷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直接减少氧自由基并提高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细胞溶酶体膜有稳定和保护作用,还可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加速内毒素及内源性毒物的清除,保护肝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甘草酸提取物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能强烈抑制钙离子内流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并能提高血浆蛋白和A/G值,降低转氨酶[3]。

此方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在临床治疗西医肝脏疾病时,首先应该辨清寒热真假。若误施于真热假寒证,祸不旋踵。其次应注意患者素体如有阴虚、失血之证,不可过剂,以免重伤阴,寒去热生,或辛热之品劫阴动血。至于四季之寒热,地域之不同,亦须作为药量大小的参考。肝脏疾病患者宜慎起居,顺时令,勿妄劳作;勿暴饮暴食,勿贪嗜醇酒,勿恣食辛辣肥甘及不洁之品;畅情志,豁达心胸,精神内守;勿纵欲过劳。

现代医学中的肝,是脏器概念,其生理、病理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医脏象脾胃之中,自古《内经》、《难经》等,今见中医内科学及诸位前辈临床佐证,现代医学中的肝病,就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脾胃病。虚证从脾治,实证从胃治。故肝脏疾病应该从中医脾胃论治。

[1]程良斌.张赤志治疗肝病经验[J].中医杂志,2006.47(12):901-902.

[2]黄江荣,黄蔚,黄祥武.理中汤加减应用举隅[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4):58-59.

[3]蔡瑜.甘草酸对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医学会杂志,2003,13(83):1122-1125.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Cure of the Liver Disease Adop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HU Kejin
(Health Management Center,General Hospital of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Wuhan430000,China)

Objective Illustrating the concept of liver is contained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Methods Guiding the clinic treatment by the application of"curing the liver disease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leen stomach theory".The basic prescription consists of Fuzi coordinating spleen stomach potion,including the Beishi,Shanzha.The therapy may improve liver function and lower transaminase while realizing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the liver.It is clinically proven effective.Conclusion Henc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may be adopted while treating the liver disease.The treatment could be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for liver fibrosis.The treatment of the liver disease should be preced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liver disease;viscera theory of TCM;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differential treatment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6.067

1672-2779(2015)-06-0132-03

杨杰 本文校对:张军

2015-03-10)

猜你喜欢

脾胃论中焦附子
从脾胃论治喉源性咳嗽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脾胃论》治未病思想之于慢性病防治探析
研读经典——《卑胃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