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的双向调节与临床应用

2015-01-31夏俊龙王育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麻黄炮制双向

夏俊龙王育勤

(1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郑州450000;2河南省中医院脑病二区,郑州450000)

中药的双向调节与临床应用

夏俊龙1王育勤2*△

(1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郑州450000;2河南省中医院脑病二区,郑州450000)

影响药物的双向调节的因素有很多,本文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及现代药理研究、临床实验观察,试从同一味药物所含不同成分、剂量变化、采收时节、炮制方法、入药部位、不同配伍、机体状态等几方面阐述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形式、表现以及临证时如何根据具体病症的不同灵活运用药物,以有目的地发挥药物的双向或者单向的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中药药理;双向调节;中药临床药学

中药的双向调节系指通过药物作用调节机体在病理过程中亢进或低下的状态,使机体反应恢复正常的一种效应。中医学的特点是辨证论治,使用不同的药物调节机体的阴阳,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中药在临床应用中不少都显示出其双向调节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

1 中药本身与双向调节

每种中药都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方,在临床应用治疗疾病时不似西药是单一成分在起作用,往往是中药的多种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分的多样性使同种中药具有了不同或者截然相反的两种作用。如素有“止血神药”之称的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其所含有三七氨酸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加血小板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而三七总皂苷又可使血栓素AZ的生成减少,使其能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同时三七总皂苷对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证明了三七的补血作用[2]。大黄既含有具有泻下作用的蒽醌类物质,又含有收敛止泻的鞣质类物质。[3]当归中的非挥发性物质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其挥发油尤以藁本内酯含量最多,藁本内酯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张力下降、节律变慢、收缩力减弱、几分钟后完全松弛,作用持久。在临床应用此类中药时应采用不同的煎煮、炮制或者使用药物的不同有效成分最恰当地发挥药物疗效。

2 药物不同剂量与双向调节

在临床应用中不难发现一部分中药其功效会随着应用剂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甚至作用完全相反。如麦芽小剂量能催乳,大剂量能回乳。常用的调味料花椒对离体结肠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时兴奋,增加肠蠕动,大剂量时则抑制肠蠕动,抑制结肠平滑肌的收缩[4]、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张力增高。收缩力增强、形成挛缩;大剂量反使子宫麻痹而收缩停止[5]。附子有强心、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作用,而剂量过大可导致心律失常[6]。因此,在应用因剂量不同而作用不同的中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用量。

3 采收时节与双向调节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写道:“夫药采取,不知时节,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与朽木不殊。”由此可见,同种药材,因采收季节不同会有异效。如青皮、陈皮,均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树的果实,青皮为其未成熟或者青色果实的果皮,其性峻烈,行气力猛,苦泄下行,偏入肝胆,擅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消积化滞;陈皮为其成熟果实的果皮,行温而不峻,行气力缓,偏入脾肺,长于燥湿化痰。又如枳实、枳壳,均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枳实猛而走下,长于破气消积;枳壳缓而走上,长于行气消胀。

4 炮制不同与双向调节

《本草纲目》:“升者引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中药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须经过炮制方可应用,中药的炮制扩大了药物的应用范围。例如大黄生用泻下攻积力量峻猛,被称为将军,酒制后泻下作用缓和,增强了活血化瘀的作用,炒炭后收敛和吸附作用增强,有止血止泻的作用。附子所含乌头碱能使心率减慢,但不耐热,故炮制后这种作用大为减弱;而附子含有的消旋去甲乌头碱,有强心和增快心率的作用,且因能耐热,炮制后此作用反而增强,故附子生用和制用时可出现两种相反的功效。甘草生用性凉,能清热解毒,炙后性温,善补中益气;生地黄性寒凉血,熟地黄性温养血等等。临床应用时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合理的炮制方法是中医药的一大贡献。

5 药物不同部位与双向调节

中药大多数为天然动植物药,其药物的不同部位入药,作用亦不同。麻黄与麻黄根均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前者以草质茎入药;后者以其根及根茎入药。前者功效能发汗解表,后者功效则能固表敛汗。苏叶与苏梗均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紫苏叶用其叶,紫苏梗用其茎。紫苏叶能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行气安胎、解鱼蟹毒;紫苏梗能疏肝理气、温中和胃、下气安胎、利肺止咳。

6 配伍与双向调节

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配伍,表现出不同的作用,主要体现于复方中。如桂枝配麻黄,能增强其解表发汗之功效,而桂枝配白芍则能调和营卫,达到收敛止汗之目的。黄芪益卫固表而止汗,可用治表虚自汗盗汗,配以白术、防风,即玉屏风散;同牡蛎、浮小麦、麻黄根合用,即牡蛎散起止汗作用,然黄芪经适当配伍亦可发汗,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黄芪诚有透表之功,气虚不能逐邪外出者,用于发表药中,即能得汗。”对于气虚之人又感风寒,若单用发表药往往效果不佳,而将黄芪配入荆芥、防风、羌活、桂枝等解表药中,可收到较好疗效。

7 机体状态与双向调节

在应用药物时根据机体当时的生理、生化状态来调节整体,让两种截然相反的病理状态,不论其亢进或低下,增高或降低均使之向着正常化方向纠正。如人参、黄芪对一些血压偏低的病人能起到升压的作用,而对某些血压偏高的病人,却能起到降压作用。若大出血的病人,血压急骤下降,速服独参汤后,血压可回升;偏于气虚型高血压患者,以人参、黄芪为主,配以他药,恰恰可以通过补气达到降血压之目的。黄芪在应用于体质强壮,肝阳素旺者时少量即可助肝阳升发,从而引起升压,对于此类高血压病人不宜用黄芪;素体弱、气血亏虚、血压较低者,可选用黄芪补气、升举阳气,以达到升压的目的。而不要拘泥于黄芪“少量升压、大量降压”甚至给出一个限定的量的无据、机械的说法。

综上所述,中药的双向调节在临床应用中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能正确、准确地阐明影响中药双向调节的影响因素,对中药在临床的辨证用药,趋利避害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中医药研究的突破点。

[1]候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

[2]冯陆冰,潘西芬,孙泽玲.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8,11(10):1185-1187.

[3]傅兴圣.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6):1534-1538.

[4]袁太宁.花椒挥发油对离体家兔结肠平滑肌收缩功能的作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26(1):14-19.

[5]金玉青.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3,4(3):44-48.

[6]阎爱荣,张宏.附子的药理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9):745-747.

The Two-way Adjust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 Junlong1,WANG Yujin2
(1Grade 2013 Graduate,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00,China;2Encephalopathy Department,Henan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00,China)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two-way adjustment of medicine.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clinical experiments,and observation,try to describe the form,performance,and how to use medicine according to symptom of the two-way adjustment of medicine from different ingredient,dose changes,harvest season,processing method,the section,the different compatibility,and the body form for the same medicine.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the two-way or one-way treatment of medicine would be used purposefully.It can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pharmacology of TCM;two-way adjustment;clinical pharmacy of TCM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6.003

1672-2779(2015)-06-0006-02

杨杰 本文校对:吴秋影

2015-02-09)

*通讯作者:mzzzp@126.com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麻黄炮制双向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麻黄-杏仁药对成分-效应间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