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口腔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体会

2015-01-31左志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口腔科口腔疾病针对性

左志霞

门诊口腔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体会

左志霞

目的 探究门诊口腔科患者常规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80例口腔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门诊口腔科患者来说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

口腔疾病;心理问题;护理方法

临床研究表明,门诊口腔科患者通常会伴随诸多不良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及恐惧等[1]。因此,为了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本组重点探究门诊口腔科患者常规的心理问题,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80例门诊口腔疾病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6~67岁,平均年龄(38.6±4.1)岁;病症类型:口腔溃疡10例、牙龈炎12例、牙周炎9例、智齿冠周炎16例、小儿龋病12例、裂纹舌6例、其他口腔疾病15例;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症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并指导患者饮食方面需注意的问题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消除患者抑郁及焦虑心理。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以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文化层次等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主要讲解疾病的治疗、康复及预后等,以此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及对待疾病,进一步降低抑郁及焦虑等不良心理。

(2)缓解患者的不满心理。护理人员需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过激行为给予理解,并采取疏导措施,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患者的不满心理得到有效缓解。

(3)降低患者的悲观心理,同时提升患者的期望心理。对于口腔疾病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及不适应症,并且病情严重者更易产生悲观心理。这时,护理人员便需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的悲观心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举例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此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期望心理。

1.3 判定标准

(1)采取抑郁(SDS)、焦虑(SAS)自量表[2]对患者心理改善情况进行判定,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改善越明显。(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法,设百分制,分为四个等级,即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76~89分;一般满意:60~75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数/n]×100%。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心里健康状况SAS(44.89±8.28)分,SDS(42.82±15.72)分;对照组心里健康状况SAS(59.12±10.06)分,SDS(59.86±11.38)分。由此表明观察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31例、满意5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9例、满意3例、一般满意5例、不满意13例,总满意度为67.50%;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门诊口腔科主要包括了口腔溃疡、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及小儿龋病等病灶[3]。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不适症,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极大的威胁。门诊口腔科疾病患者主要的心理特点包括:抑郁心理、焦虑心理、悲观心理、不满心理及期望心理等。其中,抑郁心理与焦虑心理最为突出。因此,针对这些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对口腔疾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时,需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护理人员需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及综合素质,多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此营造良好的护理关系,同时使患者的期望心理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抑郁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得到有效消除。

本组抽取了80例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1)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观察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7.50%)优于对照组(67.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门诊口腔科患者来说,通过会伴随抑郁、焦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刘春芳,方莉.门诊口腔科感染管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25):12-15.

[2]徐江,郑军,梁玉霞,等.石河子市医院口腔科及口腔诊所消毒效果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8):58-59.

[3]陆丽英.怎样做好门诊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8):31-32.

Outpatient Dental Patients With Common Mental Problem Analysis and Nursing

ZUO Zhixia,Jili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angchun 13002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utine outpatient dental pati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and take care of targeted measures.MethodsFrom June 2012-June 2013 80 cases of oral disea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two groups of patients for adverse psych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satisfaction with car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Observe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provement is better

Oral diseases,Psychological problems,Nursing

R473.78

B

1674-9308(2015)12-026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2.220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

than the control group data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Patients for outpatient dental care target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ffect is significant,worthy of promotion and use in the clinic.

猜你喜欢

口腔科口腔疾病针对性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门诊口腔科消毒效果与有效干预措施分析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