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述类文章设题方向及应答
2015-01-31江成云
江成云
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古诗文阅读题和现代文阅读题是高考阅读题的三驾马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论述类文章以说明、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历史、教育、建筑等诸多方面,有的文章还是最新科研成果。因此,文章中会出现一些专业术语,文章内容有的也比较陌生,难免会使考生产生畏难情绪。其实,高考总是从语文角度去命题的,考生只要冷静、细心,不为设题干扰所迷惑,答题准确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题设题干扰往往有以下八种:
1.混淆文意 偷换概念
这类干扰常常设置在阅读题的第1小题中,表述内容时,故意混淆文意,用一些相关或相近的概念置换正确的概念,扰乱考生的思维。考生在解答这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找准相关的信息点,准确把握原文。
例:2013年四川卷第5题
B.“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
原文为“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而选项将“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改为“取得重大突破”,偷换了概念。
2.不分彼此 张冠李戴
这类题在转述内容时,把与甲有关的说成是与乙有关的,误导考生。解答此类题时,考生要弄清甲和乙各自的相关内容,要分清彼此,不能混淆。
例:2013年四川卷第7题
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
原文只说“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作为弟子一代的陈淳“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选项将陈淳的技法说成是文徵明的技法,表述不分彼此,张冠李戴。
3.忽视限制 以偏概全
这类题是在转述文章内容时,删掉了某些限制性词语,片面理解文意,扩大内容外延,造成以偏概全。解答此类题时,要把选项内容与文中相关信息仔细比较,看清有无异同。
例:2013年江西卷第7题
A.病毒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没有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的生命活动。
原文说“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才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选项将限定语删掉了,因而导致以偏概全。
4.瞒天过海 无中生有
这类题在高考设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选项中的信息看似正确,但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
例:2013年天津卷第6题
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原文说,“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选项中“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纯属无中生有,“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的是偶像,而非“微博粉丝”。
5.添油加醋 扩大范围
命题者随意夸大某一事物的功能,随意扩大表达范围。考生碰到这类题时,要理解相关句子的含义,要弄清相关句子的结构,对照选项,看选项表述是否到位。
例:2013年山东卷第6题
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选项撇开原文,添油加醋,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而选项中“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太过绝对。
6.结构混乱 因果倒置
该误区有意搅乱原文结构,将结果说成原因,将原因当作结果。解答此类题时,考生要特别注意相关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
例:2012年湖北卷第7题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原文第5段说“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选项将结果变成了原因,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
7.主观臆测 推断失据
这类误区不以原文为基础,想当然地推断出结论。有的结论可能还是正确的,但与原文没有任何关系,有的结论没有注重文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观臆测,错误明显。
例: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第3题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C项“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在原文中找不出依据,属主观臆测,原文说的是“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8.指代不明 曲解原意
选项内容对词语尤其是代词的理解与原文发生偏离,曲解原文所表达的意思。
例: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第1题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文中“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的“其”应指“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并不是“《老子》和道家”,B项显然对指代内容加以篡改,曲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