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对洪宗礼“五说”教育观的弘扬

2015-01-31

中学语文 2015年27期
关键词:历练教育观生活化

顾 勇

董旭午老师是一位语文教育战线上富有特点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他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生活化”专题实践研究,首创了“‘一化六教’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和“‘立体四层’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生活化语文教育观”和独特的生活化语文教学风格。近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洪先生的“五说”语文教育观,笔者又发现,他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和理念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了洪先生“五说”语文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坚持”:

一、坚持做实多维“生活”与教学元素的互化融通

洪宗礼先生“五说”教育观的“渗透说”强调,语文的读、写、听、说之间,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之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都密切相关,互相渗透。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优化整合,使知识结构与能力训练、知识教育与语文教育、智力发展与习惯培养等多元结合,充分发挥其整体综合的教学效应。

受洪先生“渗透说”的启发,董旭午老师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化”,就特别注重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等多维生活互为渗透,互化融通。课内,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联系读者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充分调动师生生活积淀等,深入感受、体验、探讨。课外,由课堂教学层(即核心层:一化六教)和依次向外扩展的对接总结层、辅助拓展层、自主历练层,建构成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

二、坚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思辨的平台与环境

洪宗礼先生“学思同步说”的核心观点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无不有赖于想。想,是听、说、读、写的总开关。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地想、正确地想、合理地想、严密地想,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受洪先生“学思同步说”的影响,董旭午特别重视课内指导学生积极思辨,他的生活化语文课堂的“一化六教”中的第三教就是“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他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而且每教一篇讲读课,都积极引导学生先去发现课文的可思辨点,进而启发他们进行形式多样的自主思辨。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思维的好习惯。他之所以长期坚持这样做,就是为了教给学生拥有独立思辨的头脑,并其练就一双善于思辨的慧眼,以便到课外生活中去观察、阅读,去发现更丰富的可思辨点,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辩。

三、坚持长期指导学生的课内外自主表达历练

洪先生的“工具说”强调,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基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只有确立了这一基点,才能客观地认识语文教学的性质、功能、目标和任务。既然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那么它就该具有一般工具的特点,即要想掌握好它就必须通过长期适度、合理的历练。同时,洪先生的“端点说(发端说)”还强调,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守住一堂课、一本书,而要使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册课本的学习,都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个端点,成为学生广泛学习的一个扩展点。

也正是受了洪先生“工具说”和“端点说”的影响,董旭午老师还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内外表达历练,并且长期坚持指导。他认为,语文教学的本务就是教学生学会思维,学好语言表达艺术,而要很好的实现这个本务,就必须指导学生长期坚持合理、有序的表达历练。他的语文课堂“一化六教”,第一教就是“教学生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即教学生把归纳、提炼、整理好课堂的一些结论当日子过。第四教是“教学生把依文练写当日子过”,即教学生把依托课文内容来学练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写等当日子过。第五教是“教学生把读世悟文当日子过”,即把教学生读世悟修辞艺术、写作技法当日子过。第六教是“教学生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这种长期坚持的课内外自主表达历练,不仅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逐渐提高,更使学生的自主精神、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创新品质等获得了良好发育。

四、坚守教师在语文教学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近些年来,董旭午老师始终强调:无论是课内教读导练,还是课外指导学生长期自主历练,都必须坚守住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和“导”一开始就指向了将来的“少教”和“少导”乃至“不需教”和“不需导”。这个由“教”和“导”到“少教”和“少导”再到“不需教”和“不需导”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精神和人格不断“站起来”的过程。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师生双主体都实现最合理的最优化。董老师不仅这样讲,更这样去实践。实际上,他的这些认识和实践,就是对洪先生的“导学说”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洪先生的“导学说”就特别强调,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艺术地“导”,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不仅在学习上能够自立,而且在个性上、意志上、人格上都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从而在学力、能力、智力上都能得到同步发展。

猜你喜欢

历练教育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十年历练,非凡直-10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挫折历练勇敢、行动见证成功
刘月明 书法更多的是人生的历练和修养
企业汇率避险:在历练中成长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