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高考真题例解诗歌形象鉴赏题

2015-01-31

中学语文 2015年27期
关键词:刻画凤凰参考答案

周 仁

《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做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中的第一个考点,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个考点主要是针对阅读古代诗歌的。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现象。这三类形象鉴赏的试题高考中都出现过。现以2013年高考题为主,结合2012年和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形象题的解法做一初步的探究。

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表达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存在诗人的形象或影迹,鉴赏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地描述出来,并作赏析。

高考链接:(2013年重庆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①〔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情不仕,撰有《菊农词》。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解析:词人的自我形象要从“形”、“神”两个方面去分析。“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两句写其“形”,突出他“病”与“怪”。从“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两句写“神”,表现其坚强不屈。从写法上说,前两句是以细节描写,正面刻画;后两句是用比喻手法,侧面烘托。

参考答案:词人直接描写自己的短发、长须、高耸的眉毛、凸起的颧骨,刻画病态怪异的外貌特征。词人把自己比喻成终南山石缝里的一根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却能等闲视之,表现自己的坚强不屈。

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形象

在送别、怀古、闺怨、爱情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在诗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表达情感。

高考链接:(2012年湖北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川听晓角,容馆来开扉。

【注】明府,对县今的尊称。灵武:即灵川(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前两联是实写,通过三年任满马很瘦、为还债务把剑卖、任满车载全是书这些细节,说明他没有搜刮民脂民膏。后两联是虚写。颈联想象他冒雪远游边地,衣衫难敌风寒。尾联想象他到灵川后的生活,说明他深居简出,宁静脱俗。

参考答案: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马依然瘦弱,随身相伴的只有书。如今冒雪远游边地,单薄的衣衫抵不住透骨的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总结:1.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语言、神态、外貌、心理、动作(细节)等描写。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的渲染烘托,意象的衬托等。

2.答题思路:先概括形象特点再分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诗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出现在诗作中,因而鉴赏这些形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

1.鉴赏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

高考链接:(2010年山东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问题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突出了“凤凰”怎样的特点?

问题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诗前两句用一“奇”字,点明此鸟所视甚高,这正是阮籍的风格。三四句以凤凰的所饮所栖,传达了凤凰的不凡,亦即诗人的高洁的品质。五六句以凤凰的鸣声和行动,表现了凤凰才能出众和心怀天下的气概,此正是诗人理想的所在。后六句借写凤凰环境的恶劣,表达无奈与惋惜之情,也传达出诗人对自我遭遇的感伤。

参考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未酬的悲伤情怀。

2.鉴赏具有特定含义的物象

古典诗歌中景物的描写,往往表达出诗人的审美情怀。今天读古诗,对诗中的那些平常事物,要把握其中积淀着的历史文化内涵。

高考链接:(2013年江西高考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解析:“兰”“蕙”“菊”三个意象对于学生来说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在高中阶段的古诗中多次出现。根据注释,作者这里引用屈原的诗句,撷取了“滋兰”“树蕙”“秋菊”等意象,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情操。参考答案:兰、蕙、菊都能象征品德、志向、气节的纯洁和高尚。

总结:1.此类诗多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手法上上往往是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等。2.鉴赏思路:先分析物象的特点,同时要关注它的经历、命运,处境、环境等,然后再分析物与人的相同点,重点把握寄托什么志向。

猜你喜欢

刻画凤凰参考答案
凤凰飞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刻画细节,凸显人物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凤凰精选TOP10
无声的爱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