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批注式阅读的实践
2015-01-31张怡琦
张怡琦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项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以一己之见代替初中生的个性化解读,培养他们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批注式阅读,学生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以圈点勾画的方式与文本、作者、人物进行对话,这是个性化阅读的不二选择。教学过程中,笔者基于复述、比较,对批注式阅读进行了积极地实践与探索。
一、原汁原味复述,夯实阅读基础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复述的意义与作用,把它丢弃到了一个黑暗的角落。科学地讲,复述是一种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它有效地整合了“读”与“说”两种基本的学习技法,是引导初中生语文能力逐步内化的重要过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创新教法,复述阅读文本方面给予了非常的重视,为有效开展批注式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升华学生的个性理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以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为例,笔者为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情节脉络,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设置了多种形式的复述式练习,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夯实了他们的阅读基础。
(一)概要复述
问题描述: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乙己悲惨的一生。
经典答案:孔乙己是一名读书人,但因为没有进学,又好吃懒做,所以生活拮据、无家无业;又因为经常去偷别人家的东西,在生活中经常被人取笑,严重时还会遭人毒打;终于有一天,因为偷了丁举人家里的东西,被打折了双腿;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再也没有看到孔乙己,大概的确是死了吧。
过程分析:复述的过程中,有语言不简洁的,也有过于简洁,反而失去故事原貌的,在不断地复述比较中,学生们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把握越来越全面、精准,对鲁迅文章深刻的社会性有了深层次地认知。
(二)详细复述
问题描述:揣摩“编排出九文大钱”一句话,试着复述一下孔乙己此时的心理活动。
经典答案:你们不是一直取笑我吗?我才懒得跟你们计较这些,我是谁?能和你们这群大字不识一个的短衣帮一般见识?我是有身份的人,我是读过书的,我有钱,我喝酒是必须得要个菜的!
过程分析:“排”,孔乙己用这个动作来掩饰受到别人嘲笑时内心的失落、不安;还有他作为一个读书人多年来所仅有的,一点点的,可怜的自尊;当然,这个动作也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一个落后于时代的,被损害的读书人扭曲的心理。通过这项复述,学生们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
明显地,学生们要一步达成经典答案并不容易,需要他们不断地思考、比较、纠正,不断地批注,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来说大有裨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尊重他们个性化的理解,合作式交流,避免落入机械背诵的窠臼。
二、纵横捭阖比较,升华理解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综合国力的比拼一定程度上就是创新型人才间的竞争。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初中生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义。对于语文学科来讲,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文章于主题、写法、语言各方面有着纵横交错的关联,组织学生比较批注,对升华他们的理解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精神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孟子〉二章》时,笔者没有像传统课堂那样分别讲解,就两文于写作思路、论证方法、事实论据、中心论点诸方面进行了比较批注,收获了良好的课堂效果,以下几点便均来自于学生的课本批注:
1.论证思路方面,《鱼我所欲也》采取的是“总——分”的结构形式,先以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而取义”的中心论点,然后在层层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分——总”的结构形式,中心论点是在全文层层论述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得来的。
2.中心论点方面,《鱼我所欲也》论述了面对“万钟”的诱惑,我们每一个人当“舍生取义”,这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论述了造就人才、治理国家方面的观点,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应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们一边查阅,一边批注,不待教师讲解,他们已经大体掌握了两篇文章的精髓,充分彰显了“生本课堂”的巨大魅力。
三、全神贯注批注,养成学习习惯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批注式阅读在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与学习习惯,建议每节课以3/5的时间来组织学生自主批注,2/5的时间用来相互交流。为了更好提升批注效果,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批注方法,让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在他们的地盘里,“他们做主”。
教学七年级上册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时,笔者就指导学生准确地学习、运用了批注式阅读符号。
1.“澄清”中的“澄”字是一个多音字,还有“空灵”这个词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时拿不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 ”批注,提示阅读到合适的时候,要查阅工具书。
2.很多学生在读过“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之后,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传神,这时我们可以指导他们运用“ ”把它们画出来,表示这是自己非常欣赏的优美句子,方便的时候可以反复咀嚼、品味。
3.由于对水墨画了解不多,所以有学生对“这是张小水墨画”的比喻不甚理解,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句子旁标注一个“?”,表示此处有疑问,待商榷。
除了批注符号,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并在自主预习课文的时候长期坚持,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积极践行终生阅读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