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行动中感悟在实践中前行

2015-01-31张晓娴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育

张晓娴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00)

在行动中感悟在实践中前行

张晓娴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00)

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因而要作好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育教学的各种理论、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整合,形成适于自我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多年行走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有一些体会。

一、做有心之人

1.做有事业心的人,让所从事的教育成为你心中的事业而不是养家糊口的职业,在心理上让自己有归属感、快乐感和追求的目标。

2.做有责任心的人,把每个学生的成长当做己任,投入所有精力研究之,让自己的每一天充实、幸福有收获。而教学信心的不断增强也将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满怀信心、充满活力地进行创造性劳动。

3.做有真心的人,对教育的炽爱,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是必须的,但更应该拥有一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真心,让周围的人感觉到你的真和善。所以用欣赏的眼光看,用真诚的心去捂,用平等的情去待,就可以让你的身边世界永远赏心悦目。

4.做会思考的人,一个善于思考,渴求思考,勇于思考的人成功离他不会遥远。所以要不断的反思自身的专业成长,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未来朝向,引领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思考数学每个知识的“根”是什么,内涵外延是什么、学生如何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等。

5.做会学习的人,走出去多听多看,向专家学习,与同仁对话,广纳新理论新方法用于实践,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提高。

二、悟教学之事

从教学角度说,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所以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课堂的“效”上出花样,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才能让教学真正的出成效。

(一)站位要高,才能一览众山小

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深钻教材,熟读教材,搞清楚教材的体系、模块和脉络,整理出其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掌握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在三年的教学、本册课本、本章节中的地位、作用及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教好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例如“数与代数”作为基础部分知识,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中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情感的。“数与代数”不仅能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还能利用正数与负数、精确与近似、方程与求解、已知与未知等概念中蕴涵着对立统一的思想,变量和函数概念中蕴涵着的运动、变化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二)在不断完善中做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都要潜心研究的主要问题,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决定了课堂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所以要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更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和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我们知道数学有两条线:明线是数学知识,暗线是数学的思想方法,而数学的思维方法、解题策略更应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研究,课程设计中有效完成的重要部分。

(三)在反思中改进教学方法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经常反思,才会脑中有“纲”,胸中有“材”,心中有“数”,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课中有“情”,才易于发现和感受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缺憾,才能吸纳新的营养,才能完善教学,最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形成一套自成一派的教学风格。

(四)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积极的巧妙的评价是激励学生进步的法宝,无论是哪一种,作为教师都要毫无保留的将赞扬肯定之词送给每位学生,去启迪他们的灵感、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在爱的体验中肯定自己,克服困难,战胜逆境,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促教学之果

(一)营和谐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用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吸引每一双天真的眼睛,学生才会产生创新的激情,迸发思想的灵感,闪耀生命的火花。2013年年毕业的1016班就是在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中成长,最后包揽了我校中考年级的前三名,于津川名列全市第四,现在衡中也稳坐年级前5名。

(二)培良好习惯

最基本的要求是三会:会学习,会听讲,会做作业。明确一个意识: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这就要求课上多讲方法,持之以恒的要求,不打折扣的执行。

(三)创问题情景

“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创设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开启学生心灵的“灵感点”,从而唤醒学习热情,萌芽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火花。

(四)拓思考空间

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的思维安上翅膀。在艺术创作中有一种手法叫做“留白”,在数学课堂上也要留白,就是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止”与“空白”,给出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迸溅出思想的火花。如在讲专题的解题思路时,让学生经历思路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去体会如何找解题的关键点(题目中的关键词),再通过小组讨论得到解题的捷径或技巧,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那种感觉是那么的畅快,那么的愉悦。就像是将学生引到一座美丽的花园门口,让学生们自己走进去,学生们可以找出不同的通向出口的路径,在花园中可以充分体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保障,那么开放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便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造合作小组

打造和谐的生本小组,让学生思维的翅膀迎风而起。“雁群效应”是指大雁群在飞行过程中,每只大雁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使得整个雁群飞得更轻松、更远。所以小组合作也是学习有效的必行之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当大家一起讨论时,会互相启发,在交流中拓宽自己的思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

总之,只有我们在教育中常思考,教学中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一定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我们教育教学理念和能力更能与时俱进,剩下的就是“静待花开”!

张晓娴,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学科名师,石家庄市学科名师,石家庄市三育人先进个人。)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