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改变与激素疗效关联分析
2015-01-31侯小静张玉峡张国胜朱广领
侯小静 张玉峡 张国胜 朱广领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改变与激素疗效关联分析
侯小静 张玉峡 张国胜 朱广领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改变与激素疗效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30例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4例患者治疗前后尿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Scr),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β2-MG、Sc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52.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90.0%(P<0.01)。 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管间质改变对激素疗效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控制激素水平有助于改善伴有的肾小管间质病变。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肾间质;激素;相关性
作者单位:450007 郑州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科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Renal Tubular Interstitial Changes in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and the Effect of Hormone Therapy
HOU Xiaojing ZHANG Yuxia ZHANG Guosheng ZHU Guangling, Nephropathy Rheumat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0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s of renal tubules and the effect of horm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 Methods 34 cases of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patients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subjects (study group) and the other 30 cases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34 cas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urinary microglobulin (β2-MG), serum creatinine (Scr) 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Study group after treatment β2-MG,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Scr decreased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not obvious before normal control group (P>0.05). Study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52.9%, 90.0%, far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Among patients with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tubulointerstitial change have som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hormonal efficacy, control hormone levels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interassociated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Key words]Nephrotic syndrome, Renal interstitial, Hormone, Correlation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以肾小球肾炎、肾病、狼疮等为代表的肾小球疾病症状,其中肾小球肾炎为最主要的病理改变[1]。近来年大量研究证实,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间质病变有一定的疗效,而有关于小儿肾小球肾炎患儿激素治疗的专门报道发现,肾小球肾炎患儿对激素治疗的效应差异十分明显,提示肾病综合征伴肾小管间质变化与激素疗效存在某种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全国肾脏病会议“修订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意见”标准,病理诊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改变。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63岁,平均(54.2±3.0)岁;病程1~8年,平均(4.2±2.0)年。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正常对照组30例,检查未发现伴有肾小球间质改变。两组均排除尿路感染、糖尿病、肝脏、肿瘤等影响血、尿-β2-MG的因素。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对比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强的松2 mg/d分次口服治疗,观察期为6~8周,平均(5.3±2.2)周。
1.2.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采用放射免疫透射比浊法分析法测定尿微球蛋白β2-MG,应用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S-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肌酐(Scr)指标。试剂均为配套产品,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2)临床疗效以1周连续检查3次尿蛋白为依据:完全效应:尿蛋白转阴;部分效应:尿蛋白+~++;无效应:尿蛋白仍>+++。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β2-MG、Scr等指标变化
经数据统计处理,研究组治疗前β2-MG为(9.03±6.54)μg/L,治疗后为(4.53±3.36)μg/L,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治疗前β2-MG为(6.21±3.07)μg/L,治疗后为(6.08±2.58)μg/L,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指标对比方面,研究组治疗前为(86.55±24.17)μmol/L,治疗后为(61.05±17.44)μmol/L,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7.35±13.28)μmol/L和(64.21±12.47)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经统计分析,研究组34例患者,完全效应7例,部分效应11例,无效应16例,总有效率52.9%;正常对照组30例完全效应17例,部分效应10例,无效应3例,总有效率为90.0%。伴肾小管间质改变的研究组激素治疗有效率低于未伴肾小管间质改变的正常对照组(P<0.0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论认为,肾小管间质改变在进行性肾脏损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肾小管间质改变可能先于肾小球病变发生,或说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病变,其实质是肾小球病变在参与肾小管间质病变进程,小管间质病变对肾小球病变起着加重作用[2]。肾脏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状况与其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后者决定前者的预后,其中尿蛋白含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研究发现,原发性肾脏综合征患者中65%尿视黄醛结合蛋白增多,75%尿中β2微球蛋白增多,提示肾小管间质损害对激素治疗反应差,预后也较差。
尿β2-MG与近端小管刷状缘膜蛋白摄取过程受干扰或溶酶体蛋白分解代谢减少有关,因此测定尿β2-MG对诊断肾脏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关于肾小管间质改变与尿β2-MG、血肌酐(Scr)的关系,普遍认为小管间质病变越严重,尿β2-MG、Scr水平越高,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3]。激素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从肾小管间质病变研究其与激素疗效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其β2-MG、Scr等指标普遍高于未伴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对照组(P<0.05),且前者波动幅度明显,有效率也远低于后者(P <0.05),说明对伴有小管间质病变患者行激素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进一步说明肾小管间质改变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疗效有重要的影响。临床在合理应用激素治疗的同时,还有加强对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研究,以准确评估激素治疗对肾病综合征伴肾小球间质改变患者的疗效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春梅,夏运成.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的研究现状[J]. 广东医学, 2014,35(3):461-464.
[2]陈春梅,夏运成.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因素[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1):78-82.
[3]蔡敏超,袁伟杰,朱楠,等. 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组织甲状旁腺激素的表达及其作用[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12):922-926.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7.054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7-0072-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