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疾病商品观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2015-01-31左伟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产者医患医学

【摘要】 健康疾病观受到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认知文化的影响。受商品经济以及消费主义的影响,健康疾病被视为一种商品。此种认识一方面促使医生和患者都要考虑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又促使医生和患者追求利益最大化,产生了医患双方的紧张对立。因此需要在对医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消解健康疾病商品观的消极影响。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1.029

作者单位:533000 百色,右江民族医学院社会科学部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等学校科研课题“广西新医改的价值理性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204LX330)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ealth Disorders and its Impacts on Medical Education

ZUO Weiche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533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health disorders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stag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al cognition culture. Affected commodity economy and consumerism, health disorders is regarded as a commodity. On the one hand it is to promoting the doctor and patient should consider the supply and consumption with economic thinking, on the other hand prompted doctors and patients to maximize profits with resulting in tension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With humanistic education of medical doctors and the patient of health education, it may be to melting negative impact on health disorders of commodity concept.

[Key words] The concept of health disorders, Commodity, Humanistic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Medical education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健康属性,所以健康疾病既是生物学现象,又是社会文化现象。原始社会的人们认为健康疾病分别是神的恩赐与惩罚。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是现代医学的核心和标志,一般而言,生物医学界定“健康”就是集体生物学正常,生物学异常就是“疾病”。此定义指出了健康疾病的生物学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疾病的社会文化现象再次得到人们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给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1]”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该定义高度契合 [2]。由此可见,健康疾病观受到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认知文化的影响。随着我国商品观念、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当前我国医患双方对健康疾病的认识都受到了商品观念的强烈影响。

1 健康疾病商品观是商品经济的逻辑使然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从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以货币为媒介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消费者付出货币,获得所需要的商品。从这种逻辑出发,消费者(患者)付出货币向生产者(医生)购买商品(治疗控制及治愈疾病获得健康)需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简单而言就是患者付出金钱向医生购买治疗行为,最后达到消除疾病获得健康的结果。如果出现付出金钱太高才治好病或者付出了金钱还没有治好病,就有可能是没有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潜台词是违背了公平正义。此种观念在社会上获得很大程度的认可,并且在医院“包治百病”的医学万能宣传中得以强化。

2 健康疾病商品观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健康疾病是商品,那么作为生产者(医生)提供商品是有成本的,为了可持续发展需要利润。生产者在提供服务时候需要追求经济效益。各个医院在相互竞争中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患者。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是我国医院发展的推动力量,数据表明,“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6.2万个,其中:医院2.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3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万个,其他机构0.2万个。 [3]”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有着长足发展。如果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思维,整个医疗服务资源就不会有这样快速发展的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生产者(医生)及其背后的医疗卫生机构必然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价格合理的优质服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消费者(患者)购买商品时得考虑价格,选择合理的求医行为,防止小病大治之类的过度医疗,避免浪费医疗资源。在现实中,针对老百姓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现象,可以利用价格杠杆引导患者分流。理念上,引导消费者(患者)树立分级诊疗理念;在制度上,可以设立分级诊疗制度,逐级大幅降低越级诊治的报销比例,把患者留在基层医院,降低消费者(患者)购买商品(治疗控制及治愈疾病获得健康)时候的综合支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 [4]改革方向,改革过程中肯定需要借鉴商品经济思维理顺各级诊疗收费价格及报销比例。

2.2 消极影响

马克思说:“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了拜物教性质 [5]”。这意味着商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会产生商品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的冲动。把健康疾病视为商品的观念对生产者(医生)和消费者(患者)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生产者(医生)从消费者(患者)获取更多利润的动机会导致少数医生开大处方、大检查乃至收受患者红包、药品回扣等行为,陷入到拜金主义甚至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此种少数不良行为经过媒体宣传放大为整个医护人员的形象,无疑增加了消费者(患者)的怀疑心理,进一步瓦解医患关系之间脆弱的信任。调查表明,社会公众在看病时最不满意的是“医生开大处方导致看病贵” [6]。此外,医院过度注重经济效益、医疗资源分布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的不平衡现象也是以商品经济思维来提供健康产品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加剧了看病难,放大了消极影响。

消费者(患者)把健康疾病简单化地理解为普通商品也会出现问题。健康疾病不是普通商品,不可能完全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当前医学很发达但是仍然达不到医学万能的程度,整体上无法改变个体人的生老病死的规律。即使生产者(医生)竭尽全力,消费者(患者)付出金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商品(治疗控制及治愈疾病获得健康)。但是在患者的潜意识中就应该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现实不能满足时就会造成消费者(患者)心理失衡,寻求赔偿损失,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破坏医患关系的信任原则,甚至引发严重的伤害杀害医务人员的犯法行为。

3 创新“大医学教育”模式破除健康疾病商品观的消极影响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确立,医学教育也要随之转变。化解健康疾病商品观消极影响,主要还得从教育改变人们的思想入手。这种医学教育是一种“大医学教育”,不仅要面向生产者(医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同时还要面向消费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消费者(患者)的医学素养,尽力减少患者求医时医患双方医学信息不对称导致医患沟通不畅的情况。

3.1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对生产者(医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尊重生命,怀揣仁爱之心依法行医。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它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 [7]。因此,需要对生产者(医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将一个“整体患者”从现代化医学诊断治疗过程中“重构”出来,不能“只见病而不见人”。这样,生产者(医生)不能简单的把消费者(患者)当成购买产品的顾客,只关注患者躯体问题而忽视患者情感,而是以仁爱之心去给患者看病治病,给患者更多的关怀与照料。调查表明,医德评价不高的社会大环境中“医患纠纷的直接引爆点是医生治疗过程中的态度” [6],2012 年3月发生的“哈医大血案”起因也在于患者在6次求医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最终导致积怨爆发,酿成悲剧 [8]。

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医生的主要场所,必须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一定的医学人文课程,经过学校教育熏陶过程使医学生毕业之后具备较高的医学人文素养。调查表明“医学生高度认可医学人文知识是医生职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9],在大学的医学教育中应该开设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增强医学生对医学是人学的理解,树立尊重人尊重生命的牢固理念。

当然,在医疗资源分配上,不能只靠市场这只手,还有加强政府这只手,形成一个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格局,为医生从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行医环境。例如,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对公立医院床位审批、建设标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举债建设提出要求,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同时,国家卫计委即将出台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将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标准。 [10]”这是化解大医院由于人数太多导致“看病难”的釜底抽薪之法。

3.2 普及健康教育

对消费者(患者)普及健康教育,尊重医学的科学性与局限性。医学作为一门科学获得了稳固地位,人们相信可以通过医学科学探索疾病防治的合理路径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相信通过医学科学可以破除“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消极认命观念,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既然相信医学是科学就得承认医学的局限性,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人类对人体的认识还远远达不到明了透彻的程度。换句话说,现在医学虽然看似很发达,但实际上对很多病都无能为力。消费者(患者)在就医时需要有理性的就医观,不能把医生神化,求医结果不会必然是花了钱就一定能把病给看好。调查表明普及健康教育“尽可能改变人群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优化其求医行为”很有必要 [11],因为这可以消除健康疾病商品观的负面影响,达到预防患者求医时产生过激行为的效果。

要想对消费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把健康教育作为服务社会功能的一部分而有所作为。学校应该统筹各种资源,组织学生以板报宣传、义诊、义工、义务健康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连续深入社区,既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的理解 [12],同时也提高了民众的医学素养。第二,医院在宣传自己中不能给消费者(患者)造成一种“医学万能”的印象。无限夸大医学责任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其实医学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无力承担“医学万能论”的重任,不能迷信高精尖技术必然会给消费者(患者)带来治疗控制及治愈疾病获得健康的效果 [13]。第三,媒体应该客观公正报道医患关系的新闻,同时还应该在新闻报道中增加宣传医学科学普及健康教育的新功能,特别是对某些患者中“闹一闹就可以从医院获得一笔钱”的观念要批判,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传递正能量。

猜你喜欢

生产者医患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