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加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2015-01-31黄伦峰
【摘要】 文章将医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联系起来,着重研究医学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产生的影响,在个人访谈和调查问卷基础上,重点研究和探讨构建医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为解决医学生就创业问题,增强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新的研究角度。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1.018
作者单位:462000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本课题为2014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立项课题:从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立项号:JYB2014204)
The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Getting Jobs Ability According to Social Practice
HUANG Lunfeng (Luohe medical college, Luohe 462000, China )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nection of social practice and getting jobs ability,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practice to getting jobs ability. On this basis, the key research is how to construct a system and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getting jobs ability.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of getting jobs, Training
1 医学生社会实践与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所谓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1 社会实践有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参加社会实践,尤其是参加一些与医学专业相关的“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医学生会对所学专业和专业知识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思考,进而摆正自身位置,确立人生目标,端正就业观和择业观。
1.2 社会实践有助于医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可迁移能力指从一份工作中转移运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来完成许多类型工作的能力。迁移的本质,是两种学习之间在认知规律、知识结构上相同要素间的影响与同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既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迁移到实践中,又可以将实践中观察到、学到、思考过、操作过的东西应用到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去,进而提高其交流和表达技能、团队工作和人际能力、组织管理和计划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3 社会实践有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丰富学生对国情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了解,从而增强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可以使学生在接触实际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并提高其综合素质 [1]。
1.4 社会实践有助于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最直接的一点,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认知到学习和工作的不同、学校和社会的不同、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进而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未来的就业中调整其就业期待,提升其就业能力。
2 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问题
2.1 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调研
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程度与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员参与性不够,参加社会实践的多表现为在学生会、社团任职的活动积极分子,大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为了加分评奖,部分学生参加活动为了好玩,态度不端正,效果不明显。
2.2 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业较重,理论课、实验课和考级考证所在时间较多,学生没时间参加社会实践;二是部分学生功利化思想较重,什么有用学什么,只重眼前利益,不重自身能力培养锻炼;三是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性不强,时代感不够,每学年的活动多有雷同,不切合学生的需求;四是一些活动变成了行政任务,为了完成活动而举办活动。
3 构建医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3.1 医学院校应以“就业创业”为核心,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围绕“就业创业”,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热情和干事创业的激情。
3.2 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最好与专业进行有效结合
通过开展医护“三下乡”、“四进社区”或者义诊义疗等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医学生专业密切结合起来,既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又能增强学生职业神圣感和自豪感,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3 医学院校应有意识地将医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就业指导课程有效结合
就业指导课程是国家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统一要求开设的必修课程,但一些院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完成任务,没能很好地将之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造成了老师教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无趣,针对性不强。所以,医学院校应将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课程有效结合,以课程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完善课程,形成良性循环。
3.4 构建和完善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要消除“为了实践而实践”、“行政任务的实践”和“空洞无物、一成不变的实践”等思想认知和模式,结合医学院校和地区实际,不断创新医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构建和完善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打造一批红色(有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建设一批绿色(诸如药植物园、中药山区)实践基地,增强学生的识别、操作能力;联系一批警示(多发病、常见病地区)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认知和预防水平,等等。
3.5 设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医学院校要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制定学年计划,设定实践目标,完善实践方案,安排实践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参加社会实践的批次、时间、数量、成效等装入学生档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扩大参与实践的学生数量,增强实践效果。
总之,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从传授学生知识为主的教育,转向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教育。除了要着重提高学生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文素养、与人交往和合作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外,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 [2]。要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预见、预测、构想未来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速度,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些都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得到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