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职院校“四型一化”新型学生党支部的探讨

2015-01-31邓传静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支部党员

邓传静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建设高职院校“四型一化”新型学生党支部的探讨

邓传静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缺乏开放性等问题,提出建设高职院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开放型、信息化“四型一化”新型学生党支部思路,以开拓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局面,形成高职院校新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常态。

高职教育;学生党支部;建设思路

0 引 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对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完善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设置形式,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大力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决定的贯彻落实”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的主要基层党组织,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努力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并且能适应当前社会的优秀人才,是对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提出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熟练使用各种新媒体,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成长于新时代的他们有着自身的不足,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需要高校引导他们坚定自身立场,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从而成长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优秀人才。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深入,随着大学生自身特点的不断变化,在当前党支部工作中凸显出一些问题。如何实现高校党建工作转型升级,需要广大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1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在引导学生坚定政治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有着巨大作用,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时,显现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笔者选取3所浙江省内高职院校,对学生党支部现状进行调查,主要针对支部教育活动形式、入党后教育、社会服务活动、新媒体在党支部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党支部建设调查”问卷,样本涉及交通运输类、金融类以及综合性专科院校,涵盖15个专业,以不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问卷122份,回收率为97.6%。其中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为97.5%。调查对象中,党员、预备党员67人,入党积极分子52人。

1.1 教育实践活动内容单调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支部教育活动不多,38.64%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支部缺乏理论教育,只有45.45%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支部经常有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参观学习、实践活动是调查中被认为最有效的入党后教育,其支持率分别为56.82%、45.94%和43.78%。而当前教育实践活动中校内外社会服务活动较少,仅有9.09%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在校内外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参观学习和实践活动也较少。这表明,在开设业余党校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教育,重视早期培养和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师生党员入党后教育,定期组织支部成员开展理论学习,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精神,坚定党性修养;丰富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通过社会服务活动、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社会服务意识的高质量党员队伍。

1.2 教育活动形式有待丰富

通过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党支部教育活动形式较单调,29.55%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支部只有理论学习,40.91%的被调查者表示支部有理论学习和少量其他活动,34.09%的被调查者表示支部有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但是缺乏吸引力。教育活动形式方面,手机APP、网络平台、视频教育、翻转课堂都是被调查者最希望使用的教育平台和方法,其支持率分别为61.36%、58.20%、48.64%、34.09%,而当前的党支部教育活动对这些新媒体工具使用并不多。 这说明探索支部教育的灵活机制方面仍需努力,应不断探索当代大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实践教育活动,开发新媒体教育实践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党员教育渠道,依托新媒体平台,形成丰富党支部活动的重要抓手。

1.3 实践教育活动缺乏开放性

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有59.09%的被调查者表示支部没有开展过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党支部开展校外参观学习、实践活动较少,仅有15.68%、22.75%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支部开展过校外的实践教育活动,而与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的党支部更少。与此同时,很多被调查者希望所在支部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与社区及企事业单位进行沟通合作,其比率高达71.82%和59.76%。

调查结果表明,党支部的教育实践活动与专业相结合,开展校外的服务、实践活动,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沟通合作,已成为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迫切需求的党支部活动。

2 “四型一化”新型党支部建设思路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存在的教育实践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缺乏开放性的特点,深化学习型、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引导建设创新型、开放型党支部,也是对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高校党组织积极拓宽党员教育途径,组织学生党员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力回应。同时,为了顺应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积极建设信息化的大学生党支部,形成大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为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提供新思路。

2.1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总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着眼于加强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性修养和党务知识的再教育,着力于提高支部学习成效,不断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坚持运用好过去组织学习的有效做法,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方法[1]。

2.1.1 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的理论学习作为党支部的基础性学习活动,再进行系统学习党的历史知识,带领支部成员研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经典原著,时刻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帮助大学生党员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让支部成员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不再单一。

学习形式要灵活多样。可集中学习辅导、观看电教片,也可举办各种类型的读书会、专题讨论会、智力竞赛等,以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吸引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还可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做好学习记录,通过学习前应事先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保证学习活动质量。

2.1.2 拓宽学习渠道

充分发挥党校、思政课堂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努力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充分运用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党员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学习教育平台建设,加强网上图书馆、数字出版物等网络学习教育平台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信息化水平,建设新型学习型党支部。引导建设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总结学习经验,深化学习心得。

2.1.3 健全学习制度

健全支部学习制度,制定和完善党员培养管理规范,以支部定期考察、思想汇报、“三会一课”等制度作为保障,加强对支部成员的管理,在党支部内形成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严格的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估体系。总结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经验,明确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相关的考勤、交流、通报等要求,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党组织集体学习制度,保证集体学习质量;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组织基层党支部开展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建立健全学生党员个人自学制度,明确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激发学习内动力,加强党员入党后教育,提升党支部学习成效。

2.2 建设服务型党支部

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结合,组织学生党员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探索学生党员服务同学、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方式,寓教育于服务,从服务中体现教育,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党支部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台,让服务实践活动成为培养合格党员、检验党员质量的有效途径。

2.2.1 发挥校内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的作用

探索校内志愿者服务。校内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开展服务活动的首选。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代表,也是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通过校内服务活动,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工作,能在广大师生中树立先锋模范榜样,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扎根心底。在新生报到、运动会、招聘会等特殊时期,工作量巨增,学校需要大量的志愿者服务,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党员队伍是志愿服务的重要来源。可通过秩序引导、提供茶水及医疗帮助等形式,开展志愿者服务,协助学校各类活动顺利进行。

2.2.2 拓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积极带领学生党员走出校门,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带支部成员走进社会,以特殊学校、困难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车站等场所作为社会实践的工作点,开展群众服务活动。例如:在节假日人流量剧增的时候到汽车站、火车站开展文明引导,疏导交通,缓解公共交通系统压力;深入社区,针对可改善的环境、社区等问题,进行访谈和调查,并帮助社区解决问题;赴偏远农村开展义务支教,帮助资源欠缺的困难学生;与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外来务工子女等结对帮扶;到偏远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将文艺、科技活动送到偏远农村。如有条件,还可对国际国内大型会议、赛事进行志愿者服务,让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也能帮助主办单位顺利开展活动,形成有序的活动氛围。

2.2.3 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服务活动

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动员、组织高校学生党员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技术知识,深入社区、街道、基层单位等,开展力所能及的群众服务工作。例如机电、机械等专业进行家电维修服务、安全用电及节约用电宣传;电子类专业开展信息咨询、互联网普及活动;文史哲方面专业进行心理疏导、儿童作业及生活辅导等;法律专业开展普法宣传、维权援助等方面服务。通过这些服务活动,既可提升学生党员服务意识,树立学生党员在社会的先锋模范形象,也能提升学生党员专业知识和能力,营造高校与社会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引导高校党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2.3 建设创新型党支部

依托高职院校特色,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形式,增强支部活动的规划性、针对性,引导支部活动紧扣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党支部活动内容和形式,增强党支部活动吸引力,建设创新型党支部。

2.3.1 拓宽支部实践活动内容

针对当前党支部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偏重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单一,形式枯燥,创新党支部活动内容和形式,把支部活动同教师科研、学生学习的专业联系起来,拓宽新媒体渠道,提高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党支部活动基于对支部成员的管理,需要有针对性和持续性。当前的支部活动缺乏计划,经常是被动完成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任务,难以形成新形式的支部活动。支部活动应有长期计划,以提高党员素质为基本要求,针对专业、教研室、学生年级开展学校特色活动,同时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作为支部活动的重要指针。

2.3.2 构建支部实践活动平台

构建支部实践活动平台,让党支部活动形式紧扣社会实践,紧扣时事政治,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服务;紧扣社会时事政治,开展辩论、主题演讲等党支部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发展微信、APP活动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促进高年级党员与低年级党员的交流,丰富支部活动载体,不断推进党支部活动创新,使支部活动创新出新的内容和形式,焕发勃勃生机。

2.3.3 探索教育活动新模式

探索专家授课、社会实践、网络教育三位一体的新模式。从党支部教育活动组织创新路径方面,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构建“骨干教师、党务干部、辅导员、优秀学生党员、校外专家”多维资源体系,建成集课堂授课、社会实践、网络教育三位一体的新模式。

2.4 建设开放型党支部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应积极主动扩大学习、实践平台,引进优质的党支部教育资源,鼓励支部活动走出校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沟通、合作,建设开放型的党支部。

2.4.1 引进校外教育资源

扩大引进优质党支部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当前先进的、成熟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鼓励聘请校外企事业党建专家,与党支部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鼓励各级党支部与其他高校、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引导党支部成员积极与校外企业、企事业单位开展交流沟通活动。各党支部应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以共建促自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2.4.2 党支部活动走出校园

鼓励党支部走出校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党支部建设。通过服务社会活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具有社会服务意识的优秀党员。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联合实践教育基地,提高高校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鼓励利用社会资源,开发典型案例,重视社会舆论宣传和社会效益,达到从实践活动教育支部成员,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作用。

2.5 建设信息化党支部

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对党组织信息、党员信息、党费信息、党校培训信息等进行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载体,推进高职院校党支部信息化,是创建新型党支部的必要途径。

2.5.1 教育资源信息化

加快信息化党支部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教育支部成员,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出版物等网络学习教育平台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支部党员教育实践活动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党支部教育实践体系,让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都具备与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时期党支部中,开展数字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远程实时教育,强化对党支部党课、学习活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其成为党支部学习活动考核的参考标准。

2.5.1 建设新媒体教育平台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信息化的新型党支部。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覆盖范围广泛、具有交互性等优势,为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有效渠道。拓展融合声音、影像、文本等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平台,能保证党的教育工作更加深入、具有吸引力。党支部可以通过互联网,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向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各种信息,增强党群沟通,保证教育渠道畅通无阻。建设党支部信息化管理平台,促成高校间资源共享,建成高职院校基层“网上支部”。

2.5.3 引入“翻转课堂”授课模式

将“翻转课堂”引入党支部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规划学习内容,自己控制学习节奏,自主选择学习风格和呈现方式,教师则通过课堂讲授和协作促进学生学习。将这种学习方法引入党支部教育活动,通过视频讲座、播客、电子书等,可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还能通过互联网与别的同学讨论。支部成员充分利用手机、PDA等设备进行随时随地学习,突破传统学习的地域限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 结 语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开放型、信息化的“四型一化”新型高职院校大学生党支部,是一项持续、长期的工作。牢固把握党和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线,顺应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不断改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问题,突破向“四型一化”新型高职院校大学生党支部转化过程中的困境,才能充分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常态。

[1]吴胜红. 团队学习:高校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36-37.

[2]杨建辉. 高校基层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实践研究[J]. 黑河学刊,2015,(3):97-98.

[3]唐育虹. 建设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党支部的实践对策[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07-10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ype of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Branch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DENG Chuan-ji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112, China)

This study bases on the analyzing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branch, to build a Learning oriented, service oriented, innovative, open, and information type of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branch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construction new type of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branch. Which is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glob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create new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ent Party branch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tudent party branch;new type of university

2015-09-08

邓传静(1984-),女,四川成都人,讲师,E-mail:dovecity@163.com。

D262.4

A

10.3969/j.issn.1671-234X.2015.04.016

1671-234X(2015)04-0069-05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支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