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2015-01-31张敏
张 敏
一、调查背景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办出自身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应将相同、相近专业的教师组织起来,创建专业教学团队,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单打独斗、学科之间相互脱节的状况,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中明确指出,中职学校要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结构。2012年,南京市教育局在《关于开展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要求,在“十二五”期间要打造“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这一系列文件明确了职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财会专业是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的主干专业之一,每年的招生人数稳定在140人左右,在校生人数居所有专业之首。因此,学校在中期发展规划中,将“加强财会教学团队建设、打造财会‘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列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基于以上原因,课题组围绕教学团队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教师走访和问卷调查,旨在为教学团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和支撑点。
二、调查过程
1.调查时间:2014年9月-2015年2月。
2.调查对象: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财会教师。
3.调查内容:团队现状及想法。
4.调查方式:走访、询问、问卷、资料分析等。
5.调查资料整理分析时间:2015年3月 -2015年4月。
三、调查情况
针对本次教学团队的调查活动,课题组进行了精心准备,调查时间比较充足,并对每一位团队成员进行了访谈和征询意见。调查中,大家畅所欲言,积极为团队建设献计献策,调查后期,教师还填写了不记名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份,收回 9份,有效问卷 9份,有效率达到100%。
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客观单项选择题与主观问答题两大部分,从教师们的选项及回答中,反映了财会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和思路。
(一)数据统计
财会教学团队现有9名专任专业教师,其中,女教师8名,占比为88.9%;4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3名,40岁以上的教师占到66.7%;9名教师的学历全部合格(本科);教师中高级职称有5人,占55.6%;转学科的教师3 人,占33.3%;9 名教师除具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外,还拥有其他资质、技能证书,其中有2人具备2个以上的其他资质、技能证书;参加过企业实践累计时长1个月内的教师有4人,1-3个月的有4人,4-12个月的有1人;9名(占100%)教师所教财会专业课程不固定,且超过3门以上;教学团队中5人大概了解团队近阶段工作目标,占55.6%,非常了解和不清楚的教师各有2人,分别占22.2%;有6人认为本团队有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占66.7%,还有2人对此并不清楚,1人认为本团队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团队中有7人认为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团队活动,占77.8%,有4人觉得自己的才干在团队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占44.4%,有5人认为才干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占55.6%;9名教师中有5人认为团队能够保障成员间知识共享,占55.6%;9人认为团队气氛融洽,占100%;有5人认为,团队偶尔或从不与兄弟学校交流合作,占55.6%;有8人愿意与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成果,占 88.9%。
(二)调查中的主观问题
1.您认为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2.您的专业发展目标是什么?
3.您所在的团队平时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什么?您对活动形式有其他建议吗?
4.您觉得所在团队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5.您目前有比较感兴趣的项目(产品研发、课程开发等)吗?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财会教学团队的已有优势
1.教师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和睦,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丰富,团队气氛融洽。绝大多数教师主动关心团队发展、参与团队活动、愿意合作,多数教师在团队中能各显其才,为集体荣誉而努力工作。人的主观意识美好,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团队而言,是坚固的奠基石、无价之宝。
2.政府的重视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将为财会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我们的团队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二)财会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
1.教师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财会专业近12年来没有新教师加入,团队中年长教师居多,平均年龄为41.7岁,最年轻的教师33岁;9名教师中只有1名男教师,其余8名均为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中年教师的家务繁忙、家庭负担沉重,年龄的老化使得教师工作缺乏激情,从而出现进取心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更新缓慢、安逸想法明显等问题。而男教师极少使得团队易出现阳刚之气不足、教学活力差、创新思维欠缺、挑战性工作人手不够等状况。
2.专业教师人数少,所教学科杂乱,教学任务重。财会专业教师只有9名,但是,在校的财会专业学生却有13个班级,共600多人。此外,财会课程教学还涉及物流、电商专业的学生。教师的工作量一般为12-15课时/周,他们中还有一些人要担任班主任或中层干部等工作,多数教师每学期任教3门以上的课程,有时还会因为教学计划的更改而教授新课程。在如此繁重的教学压力之下,教师每天忙于教案、教后记的编写和上传以及批改作业,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深层次备课、挖掘课程资源,理论知识和技能也得不到及时更新,因此,提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大多数教师没空搞教科研,课题、论文、案例成果甚少。
3.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双师型”教师欠缺。由于财会类专业技术职称在社会上很实用、很“吃香”,所以,要通过全社会的选拔性考试难度较大。财会教师达到江苏省教育厅规定的非教师系列技术职称要求的并不多,而且,要考取财会类研究生、获得高一级学历也比较困难。在以上种种因素的制约之下,教师的学历低、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低,从而也造成了教师本身的上进心减退,教师个人成长停滞不前,专业团队各项评比指标不达标,以致学校的专业发展缓慢,师生的自豪感、成就感锐减。
4.专业实训实习条件较差。由于学校场地较小、分校区办学,因此,实验实训室较少,多种实训无法开设。教师自身参加实践技能学习与练习的机会也少,从而在客观上助长了教师不想学、不想练的思想,导致教师技能差,并直接影响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
5.团队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的团队活动仍然以学校组内备课、听课为主,并附带参加一些市区的教研活动。这种单调的形式难以提高团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6.教师对团队建设的关注度有待提升。根据前述调查结果,还有少部分教师不太了解团队规章和近期工作目标,在团队中不能积极施展自己的才干,不想热情参与团队活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这表明财会教学团队的凝聚力还不强,人心不齐,事情难办。
7.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较少。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累计时长普遍在3个月以下。财会是一门紧跟工作实际的学科,国家相关财务政策的变更、财政部有关账务处理制度的改变,以及先进的会计信息化方法的使用等等,这些变化应用的最前沿都在企业单位,因此,教师企业实践的不足必然会造成教学内容滞后。此外,会计课程十分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动手能力的欠缺,必然会影响到对学生上岗能力的培养。
五、思考与建议
1.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学校的扶持十分关键,如果学校在政策措施上给予团队充分的保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团队建设就能获得源动力。
2.团队带头人应该符合下列条件:具有高学历、双师证书、双师能力;对未来专业、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够高瞻远瞩、洞察深远;具有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和分享能力;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教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必须有一个优秀的领头人,才能阔步向前,硕果累累。
3.增加专业教师人数,增强教学力量。从政府层面解决新教师问题,招聘有编制的年轻教师,或由学校出面招聘非编制优秀教师、鼓励非财会专业教师改行转学科,以补充新鲜血液,从而改善团队现有的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问题。期望通过新教师的引入,改变师资力量薄弱、人均工作量超大的现状,将教师从课堂教学任务的重围中解放出来,使教师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多下功夫、在教科研方面多出成绩。
4.从学校领导层面制定相应条例,要求或鼓励年轻教师考研、进修学历,规定适龄教师考证,并在课时、工资、岗位晋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从而使更多的教师尽早成为“双师型”财会教师。
5.团队活动应形式多样,且不拘泥于校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力求眼界开放,形式多样。一方面,请校外专家来学校辅导;另一方面,组织团队走出校门,找校外的先进团队参观、取经,放下身段,虚心向别人请教和学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进步的法宝。
6.定期开展团队活动,信息公开。利用QQ、微信、书面文件等形式,将团队的任务计划、奋斗目标、工作信息等详细提供给每位成员,让每位成员成为团队主人,自觉肩头任重。通过经常性的活动,使教师有归属感,从而主动关注团队建设,愿意在团队中发光发热,推动团队向前进。
7.关心团队成员个人的成长,协助教师成功。财会团队的很多教师有着自己的想法,如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将手头的课程教好、带出好成绩,考证过关率高,提升教科研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等等。团队建设依赖于教师的力量,因此,协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目标是学校和团队领导最明智的选择。要从精神上、实际行动上关怀并帮助团队成员,倾听他们的意见,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助。
8.寻求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途径,想方设法搞好校企合作。理论是财会教学的基础,财会实践才是王道。闭门造车,死学课本,不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去,团队的实力就无从提升。学校应联系代账公司,小规模的会计、税务事务所,小微企业等,让教师进行顶岗实习,参与项目,不断提高实践水平;同时,也可聘请企业的专家来团队做讲座,或对学生进行实务辅导。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使教学团队的实践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