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模式创新:基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视角

2015-01-31杨金斌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24期
关键词:数字化家庭小学生

杨金斌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 连云港222023)

一、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彻底改变当代人思维与行为的重要技术,一直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是各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足可以证明信息技术教育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并未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是以网吧的兴起为依托的,这种没有价值取向的自主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他们当中多数是沉溺于网游、网聊和网恋,甚至个别学生被互联网的信息误导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在习得信息技术时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应用价值取向的教育。当然在学生中,也不乏有在抵御各种不良信息影响的抗争中成长起来的“数字化精英”。造成这两种鲜明反差的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缺乏适时而有效的沟通,缺乏对小学生及时、正确、有效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笔者在总结自己多年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结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以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

二、以“四结合”为特征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社会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普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寸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地步。因而应将社会信息技术教育列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其实,信息化社会从其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具有鲜活能量的大课堂,这个大课堂中既有信息技术的“平民教育”(基于网络的日常生活事务,比如支付宝应用、微信微店、网购等),也有“IT精英”中现实版的“精英教育”(软件开发等)。纵观各大网络传媒的官网,它们都开发了“信息技术教育频道”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这就大大方便了小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地接收来自Internet信息技术教育信息。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满足了“泛在学习”开展的一切条件,但“泛在学习”的内容需要通过甄别过滤、依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力水平重构,与此同时还要在学习内容中渗透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只有经过这样技术加工后的学习资源才能推介给广大小学生。我国正在实施ITffamp;AT教育工程,此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有志于学习信息技术的人员,实施的目标就是培养实用性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工程的内容(信息技术培训节目)都是通过网络传输到千家万户。这样,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2.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学校作为专业教育机构,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上应尽到它应尽的社会职能。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除了边远农村地区之外,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从发展态势来看,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多年来一直禁锢着基础教育发展的“应试教育”思维,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和软件不能及时配齐、师资水平以及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根据我国当前的现实条件,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一大批小学生无法从学校中获得系统而全面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错过了发展他们信息技术特长的最佳教育时机。

不仅如此,由于小学生没有接受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他们抵御来自于网络的各种不良信息能力较弱,极易染上不良习气,比如网游、网聊和网恋等。虽然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承担的角色决定了它的社会义务,但仅靠学校一方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同时挖掘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四方的教育潜力。

3.家庭信息技术教育

与中学生不同,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家,因此家庭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家庭的网络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7%。在乡镇,网络的普及率也达到了67%。即便是农村,网络的普及率也达到了近30%。这为家庭信息技术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懂得信息技术的家长首先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既而会密切配合学校辅导孩子学习信息技术,并能督促其掌握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搜索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在线学习。比如,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网上作业以及建设自己的“学习心得博客”等。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信息技术教育的好与坏,取决于家长的信息技术水平。当前,我国家长信息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甚至有一些家长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会打字、会上网、会玩游戏”。家长的这种错误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正确理解,也会误导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手段才能有效地实施家庭信息技术教育呢?一般来说,首先是要端正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取向,其次是要为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家庭信息化环境,三是家长自己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比如,家长需要学会查询孩子上网历史记录、学会设置IE安全级别,学会安装过滤工具软件。除此之外,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特长。家长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渠道有两条:一条是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班,另一条是自学。多数家长选择的是后者,家长遇到信息技术问题,就会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解决方案。

4.自我信息技术教育

任何外因都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由此可以推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自我教育。只有学生自己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产生了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教育才会变得更有成效。教育之所以能推动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就是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助推他们实现自我超越。

就学生个人来说,前面所论述的三种信息技术教育均是外在的影响因子,只有将其转换为学生内部的自我信息技术教育,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得到执行。纵观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在课程开发理念、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及课程目标实现的教学策略上均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与个体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这也就是说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需要深入理解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紧跟时代发展的学习意识。此外,还要让小学生真正明白信息技术只是我们学好功课的工具,而非学习的全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强调问题引导,简而言之,就是带着需要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来规范学生的动手技能。在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要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中的文化内涵,激发并维持他们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均要善于总结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时如何处理信息、展开讨论、协作分工等。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于中学生,他们只对具体直观的问题感兴趣,同时还存在畏难心理,因此,设置的引导性问题不能过难,但也不应过易,以小学生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为宜。小学阶段是自我教育意识、态度培养的最佳时期,积极引导并培养他们自我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能力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四结合”模式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四个方面实施。小学生无论是从注意力的持续保持,还是从现实问题的分析上都有待提高,因此,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创新应紧扣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即“家庭信息技术教育引导起步,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跟进强化,社会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拓展,自我信息技术教育主导未来发展”。

1.从分立走向整合

由分立走向整合有两层意思:一是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整合。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离不开实际应用,因此,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应用信息技术。二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四方教育合力的整合。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刚刚起步、家庭信息技术教育尚未成熟、社会信息技术教育深受不良价值取向影响、学生自我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不理想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就更需要加快上述四方教育力量的整合。

2.重视IT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发展趋向和发展速率。这主要是因为早期教育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体系,培养他们对特定事物的深厚兴趣。因此,信息技术早期教育应以IT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主线,依托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激发他们应用IT技术来改造自然、提升社会生活质量的热情。这对于他们后继IT学习是相当有意义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非常强,因此IT入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IT早期教育应做到“三要”:一是要激发他们对IT技术的热爱,这是从其思想层面解决他们在以后学习道路上可能产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真正树立“依靠而不依赖、喜爱而不沉溺、为我所用、趋利避害”的信息技术态度和价值观;二是要净化信息化环境,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加上他们的自我克制能力较低,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净化信息化环境就是在最大限度内消除无关信息的影响,使他们专心学习IT技术;三是要购置精彩动画、益智游戏等与IT技术有关的趣味性教学软件。

众所周知,承担早期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家校互动对小学生的IT早期教育是相当必要的。孩子之所以从学校和家庭信息技术教育获益良多,这主要是缘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得益于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尤其是价值观和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教育。二是得益于父母重视家庭信息技术教育,支持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各学科的学习任务。

3.社会应实施“数字化移民”策略

数字化移民是提升家长信息技术水平的一项艰巨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父母的信息技术水平决定着孩子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因此数字化移民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是相当有意义的。那么何谓数字化移民呢?要想了解这个概念,首先要介绍一下“数字化土生土长者”(Digital Natives)这个概念,所谓“数字化土生土长者”即是与科技一起诞生、共同成长的人。现在的小学生可谓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一起成长的一代,他们应用计算机、上网如同人们呼吸一样自然,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速度惊人。而30岁以上的成年人则不同,他们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必须经历一个相当艰难的学习过程,面对崭新的数字化环境,他们要付出比“数字化土生土长者”更多的精力来适应。这类人群就是“数字化移民”(Digital Immigrants)的对象。教师和家长都是“数字化移民”,他们显然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不如“数字化土生土长者”。那么作为“数字化移民”的教师和家长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呢?这是当前教育界探索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社会信息技术教育应承担起对30岁以上人群的“数字化移民”任务,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教师和家长也应在教育实践中,依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四结合”教育模式,创造一切条件加强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与他们一起走上一条互学互教、互帮互促的成长之路。

四、结束语

在论文中,笔者对自己多年来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四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能有效地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方教育力量,以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当然,这种教育模式是个系统工程,仅靠学校、家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统一行动起来,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1]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21世纪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7-10+63.

[2]李锋,王吉庆.信息技术教育: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追问[J].中国电化教育,2013(2):1-5.

[3]王佑镁.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2):112-116.

[4]傅德荣,王忠华,蒋玲.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基于元认知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9-23.

[5]林众,罗良,王沛.教育学视野下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进路及其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4(7):30-35.

猜你喜欢

数字化家庭小学生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家庭“煮”夫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恋练有词
数字化制胜
我是小学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