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再发危险因素分析

2015-01-31李秀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发组颈动脉斑块

李秀丽

缺血性脑卒中再发危险因素分析

李秀丽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再发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诊治的3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为期两年的随访,根据患者有无再发将其分为再发组(104例)和无再发组(28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再发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经Logistic单因素分析发现,再发组的年龄、Fg、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再发组(P<0.05),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再发组(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hsC-RP超过3 mg/L(OR=2.69;95%CI 1.41-5.52;P=0.004),Fg超过4 g/L(OR=2.28;95%CI 1.16-4.63;P=0.022)是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独立因素。结论 Fg、hsC-RP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再发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的39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本组患者均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确诊,所有为患者均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且均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房颤动、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为期两年的随访,根据患者有无再发将其分为再发组(104例)和无再发组(28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Fg、hsC-RP水平等,并对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总结再发危险因素。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再发组的年龄、Fg、hsC-RP水平分别为(72.34± 11.26)岁、(4.31±0.84)g/L、(3.64±1.24)mg/L,无再发组的年龄、Fg、hsC-RP水平分别为(60.26±10.14)岁、(3.29±0.65)g/L、(2.37±1.03)mg/L,再发组的年龄、Fg、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再发组(P<0.05);再发组患者的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42.3%、73.1%、92.3%,无再发组患者的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7.1%、55.7%、83.3%,无再发组的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再发组(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hsC-RP超过3 mg/L(OR=2.69 ;95% CI 1.41-5.52 ;P=0.004),Fg超过4 g/L(OR=2.28;95%CI 1.16-4.63;P=0.022)是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独立因素。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高发的脑血管病,并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再发缺血性脑卒中。国外著名医学研究者Hier等报道称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大约为14%[1]。而我国许静[2]等通过研究表明,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超过20%,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掌握缺血性脑卒中再发危险因素并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再发率至关重要。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高血压病、颈动脉狭窄、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脂、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但其再发机制未得到明确[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sC-RP>3.0 mg/L、Fg>4.0 g/L[1]。

hsC-RP属于全身炎症反应急性期非特异性标志物,目前临床上主要将hsC-RP作为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临床研究表明,机体受到创伤的时候,由白细胞介素-6(IL-6)调控,肝脏合成释放入血,显著提高了hsC-RP水平[2]。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王韵等通过试验表明,hsC-RP水平能够反映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组织缺血梗死后的急性炎症反应,且患者的病情程度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Fg则属于一类糖基化蛋白,主要是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Fg主要参与生理凝血/止血过程的最后关键环节,常规水平为3 g/L左右。临床上将空腹血浆Fg水平超过4.0 g/L者判定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上在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发生与发展中逐步引入了对Fg的研究,刘首峰[4]等表明,伴发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Fg升高,且其病情程度与Fg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的3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研究分析,结果可以看出,Fg、hsC-RP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再发主要危险因素。

[1] 谭杰,李承晏. 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5):437-440.

[2] 许静,荣良群,魏秀娥,等. 基于卒中登记的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9):18-20.

[3] 崔京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1):31.

[4] 王韵,郝咏刚,董谦,等.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4,9(5):376-382.

Ischemic Stroke Recurrence Risk Factor Analysis

LI Xiul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Daxing’anling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Jiagedaqi 165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of ischemic stroke recurrence.Methods To collect the hospital treated 390 cases of ischemic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patients were implemented a two-year follow-up,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recurrence will be divided into again hair group (104 cases) and no recurrence group (280 cases),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ummarizes the recurrence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g, hsC-RP level no recurrenc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Conclusion Fg, hsC-RP levels are risk factors of ischemic stroke recurrence.

Ischemic stroke, Risk factors

R743

B

1674-9308(2015)09-002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09.019

16500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市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发组颈动脉斑块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中MCP-1、IL-3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晚发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临床特征分析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晚发精神分裂症与极晚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