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高校艺术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以全国“四校四导师环艺专业毕业设计实验教学”的教学实践为例
2015-01-31王秀燕
柴 岩 王秀燕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141)
一、引言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各院校不仅逐步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教学模式,同时对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断地进行了优化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相对不变的课程模式,使得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往往缺乏创新性、多样性,难以适应新时期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可见,传统单一的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教学模式亟待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今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积极探索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而毕业设计环节则成了很多院校改革的应有之义。此间,各院校尽管以各种方式展开广泛的交流与沟通,但大都只是结果性展示,缺乏对毕业设计环节创新过程的交流。
应该说,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学生能否适应社会未来需要的关键环节,而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里,往往难以真实体会到社会实践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艺术设计教育急需探寻一种各院校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多方面力量共同完成毕业设计指导的新模式。而全国“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活动乘高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提倡实验教学的东风,首开先河,勇于创新和实践,提出了知识与实践并存型人才培养的战略,从而改变了过去单一知识型的培养方式,这无疑为设计教育培养高质量合格人才,为高校在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提供了有价值的可鉴案例。
二、研究基础
“四校四导师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旨在创造中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的新思路,探索毕业设计实验教学模式,目的是打破院校间的隔墙,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此项教学活动始于2008年,最先由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天津美术学院三所艺术类高校牵头,并以此三所院校作为核心,同时邀请国内1-2所综合类高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共同组成教学指导教师,即责任导师,此后,又相继邀请国内知名的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10名担任“设计实践导师”。在责任导师和设计实践导师共同组成的实践导师组带领下,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探索从知识型人才入手,教学紧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维教学模式,并着力打造三位一体的导师团队,即责任导师、实践导师、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指导团队。让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从单一的理论化专业教学信息交流转变为多元化直接交叉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完成毕业设计,真正实现教授主导与社会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此项教学活动开展7年来,不仅学术交流活动逐年增加,而且人员的参加范围逐步广泛,从第一年的仅4名导师和16名学生参加,到第三年融入10名深圳著名设计师团队作为实践导师,到第七个年头吸引了匈牙利佩奇大学的加入,规模扩展到14所院校37名毕业生参与,使得该实验教学模式逐步从国内走向了国际,并成为中国设计教育界的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
实践表明,“四校四导”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具体项目去接触市场,进而提前感知职场与未来事业的需要,使“学术与市场、学术与项目、学术与职场”等三个维度之间有了深层次的交流。这样,既有利于通过毕业设计让实践导师从中挑选适合企业的设计师,也使得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也解决了未来的就业问题。此项教学改革的探索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参考价值,就在于以下几方面。
其一,打破了高校间的教学藩篱,让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从单一的理论化专业教学信息交流转变为多元化直接交叉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完成毕业设计,真正实现教授主导与社会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各院校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
其二,通过引入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著名一线设计师共同组成设计实践导师,建立三位一体的导师团队。探索从知识型人才入手,建立紧密与社会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多维教学模式。
其三,学生在完成以实践项目为毕业设计课题的过程中,与市场和职场亲密接触,不仅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真正地实现了高校所应培养的知识与实践并存型人才的目标。
笔者认为,以此为模式并作为范例,将其融入到艺术类课程教学中,是实现高校艺术类实验教学模式创立和改革的良好借鉴。
三、当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育教学现状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研究,结合当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目前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专业教育理念陈旧
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我国大多数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往往重视填鸭式教育而缺少创新教育;往往重视教学条件建设而忽略管理,这种思想长期存在于教学与管理之中。此外,艺术教学则一直沿袭着“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一些高校的领导和教师,乃至到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即重视理论教学,始终把理论教学放在第一位,认为实践教学只是辅助教学;重视课堂教育,轻视实习实训,不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改革,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只重视成绩成果,而忽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建立创新式教学教育模式的意识。这些惯性思维固化成为落后的教育理念,阻碍了实践教学的管理与改革。
现今,我国综合类高校中开设的艺术专业如雨后春笋,但如何形成自身的特点却是件难事。现阶段,尽管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教育已从精英式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艺术教育中的某些传统专业恰恰需要保留“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既要保持创新意识和艺术特质,突出艺术个性的培养,同时要注重与社会接轨,突出职业特征和时尚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更新,不断破除传统的旧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教学条件差,资源配置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国内多数高校大多注重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招生人数,增加专业数量,尽管一些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但尚没有充分地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在盲目扩大了招生规模后并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办学条件,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其结果势必导致教学条件难以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甚至拉大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差距。
此外,部分高校在教学条件差、办学经费不足、课时和师资矛盾诸多的情况下,不能建立规模和数量与需求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相关企业也缺乏保持稳定的实习对接关系,甚至正常的校内实习也难以保证,只能采取降低实践教学的质量,简化实习程序,缩短实践课时等办法。
3.教学缺乏创新,产学研分离
高校的优势在于产学研一体化,让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的设备、工艺、技术和方法,能够及时把握社会需求,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增加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战性,促进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但是,目前多数高校还不能达到产学研一体化,存在着产学研“三不粘”的问题,即教学和科研分离,科研的专搞科研,教学的专搞教学,教学中缺少创新的动力,而科研则缺少助手和后备军,学生则缺乏社会锻炼,实践教学远离生产实际。其结果,导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更新跟不上创新的要求,学生也会对实践实训教学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1]。
4.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足,教学缺少活力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不重视实践教学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在实践教学人员职称评定、学习进修、薪金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管理制度,导致多数人都不愿从事实践教学,使得实践教学师资不足。而现有的高学历的实践教学人员,由于现有政策的不完善,使他们不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缺乏进取心;而新引进的年轻教师虽然自身很努力,但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缺乏经验和实践技能。此外,在缺少课题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个别教师长期疏于研究,不了解学科发展现状,不钻研教学教法,习惯于沿袭过去传统的教法,内容陈旧落后,低水平徘徊。这些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反思。[2]
四、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途径
在开展“四校四导师”联合毕业设计课程教学这个具有开创性的交流活动中,各院校均体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虽然院校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但发现差异、感悟差异有利于将艺术设计学科各自优势融合互补,进而寻求正确的教学发展思路,有利于寻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方向。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力求创新
当今的艺术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新月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力支持和倡导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这方面,“全国四校四导师毕业设计实验教学活动”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而且要求此活动不是简单的从一种固定的模式走向另一种固定的模式,而要永远保持探索精神、先锋精神。为此,“打破壁垒”、“跨界”成了核心词汇,“多元化”成为了外在体现,通过校际之间的跨界、校企之间的跨界、区域之间的跨界,师生可以达到思想上和学术上的无限制的交流和碰撞,继而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模式,在师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多元化的设计理念。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美术院校的艺术教学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学之间的差异,美术学院的知识体系大多还是以形态、形式感的创造为主,学生在进行设计思考时往往更多地从具体的形态入手,缺乏理性的思维和科学严谨的判断,而综合性的大学在专业上一般更具合理性,因此,院校间应该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相互弥补自身的缺憾与不足。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吸收国外院校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以更广的视野,通过更深入的交流,让世界听见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声音。
2.共享教师资源,改善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
(1)与名教授联合治学,严谨治学
“四校四导师”活动是天津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组成联合辅导核心课题组,再分别结合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2所综合性艺术设计院校,通过选聘不同类型高校(艺术类、综合类高校)专业学术带头人担任责任导师,从而打破了院校和学科之间的隔墙。在这个教学平台上,不同的教学背景和办学基础的院校彼此间可以相互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在教学环节中,由于各个高校知名教授的联合参与,从而达到教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利于提高各个院校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
(2)共同交叉辅导学生
学生在导师组共同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每所院校的学生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多所院校著名教授的指导,充分体验多所高校的不同教学氛围,通过接触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专业视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质,把自己学习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设计能力发挥到极致,使学生毕业设计更有成效。
3.邀请名设计师担任实践导师,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和校企的完美接轨
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已由原来的高等教育单一知识型人才培养转变为知识与实践并存型的人才培养,“四校四导师活动”特别聘请了国内设计名家担任“设计实践导师”,这些实践导师既是一线设计师,又是设计机构负责人,他们以自身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帮助学子们提前了解设计实践案例,为学生迈向社会提供了助力和扶持。
实践表明,设计实践导师的融入给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为产学研的进一步落实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把设计实践导师聘请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相关的客座教授,既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也弥补和解决了一些院校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这种校企间的双轨同步教育,提速了人才的成长步伐,促进了优才生的培养,有利于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设计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提出新的改革方案和实施举措,而全国“四校四导师环艺专业毕业设计实验教学”这一交流活动,给了我们新的启示,这一实验教学模式完全可以融入到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进而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本性的改革和创新,实现高校产学研一体化,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1]李范珠,张如松,赵宁,等.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195-196.
[2]左铁镛.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7(2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