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语文教学模式例谈
2015-01-30伍卫红
伍卫红
如何将“教本”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学本”呢?我认为:“角色扮演”是一种能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语文的最具创造性的方法,是社会中存在的多种角色的自发练习,是在一系列不熟悉的限制条件下解决问题情境的经历,可以使学生形成观点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将“教本”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学本”,还可以促使学生深度参与创造“剧本”进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下面以《晏子使楚》这一课为例谈谈我近一年来关于“角色扮演”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针锋相对进行反驳,三次挫败楚王,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故事生动有趣,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非常适合“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式。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移情于课文中的人物,从晏子机智的语言中体会文本中人物的特点,理解他们所做出的反应,明白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做法如下:
一、自读自悟
在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晏子使楚》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不等老师布置预习,大都已经认真读了课文,对课文大意有个大概的了解。因此我布置学生进一步预习,自学生字,理解生词。上第一节课,我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弄清楚王仗势欺人的原因与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用精彩的语言让楚王自寻其辱的经过,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课文主要人物“楚王”与“晏子”的交锋的场景、内心活动,神情、动作进行合情合理地想象,写在课文的旁边,真正实现了将“教本”转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学本”,为感情朗读做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
由于《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思路清晰,对话很多,非常适合感情朗读,而感情朗读是“角色表演”的基础,因此我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自由组合成四人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指导,让学生体验楚王、晏子内心活动,把楚王的仗势欺人、狂妄自大与无可奈何、不得不甘拜下风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把晏子机智勇敢、义正词严、沉着冷静、故意为难又不失礼的内心活动展现出来。为编写剧本做好准备。
三、课外编剧
由于第一节课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学生们对课文人物关系都有了深入了解,对人物心理活动、神态动作也有了感性认识。于是我布置学生课外编写课本剧,以四人小组为剧组,每人编写一部分,然后再进行讨论,修改成小剧本。最后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排练,准备在第二节课表演。
四、指导提升
在《晏子使楚》的第二节课上,我没有循规蹈矩地按照常规教学,而是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让小组汇报表演自己认为很精彩的片断,学生在表演时进一步感悟人物内心,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样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涵,走进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整堂课的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的学习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在大家进行总结收获时,我引导学生集中讨论晏子的语言艺术高明在哪里?学生们都深有体会地说,晏子的语言艺术体现在既赢得了楚王的尊重又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既没有失礼,达到了访问的目的又教训了对方,最终让对方明白:侮辱别人就是自寻其辱。有的学生还挺有收获地说,语言的力量真是很强大,甚至会胜过军队的力量。用语言战胜对方比用武力战胜对方更好,因为世界就可以避免战争带来的各种伤害!听着学生的发言,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时的教本不仅是学本、剧本更是一种“文本”,它真正起到了传播文明、教化学生的作用。
“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最具创造性的一种方法,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也触发了学生语言表达的灵感,生成出许多生动鲜活的语言,使文本成为学本,进而成为剧本;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操练场。学生能集中注意力随人物一起喜怒哀乐。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活跃、竞争的状态,对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动作,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就有更深的了解了。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