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人群特征比较

2015-01-30张静燕邱允忠姜华汤林波陆一新刘庆晔

新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单发结肠镜多发性

张静燕 邱允忠 姜华 汤林波 陆一新 刘庆晔

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结直肠息肉数目的多少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种。凡2枚及以上息肉称多发性息肉,因其数目多,大小、形态、组织学分类均不一致,癌变几率大。了解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人群特征,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结直肠息肉,预防结直肠癌。故本文对241例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人群特征进行比较。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因便血、排便异常、腹痛腹胀、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术后复查、结直肠肿瘤家族史、健康体检在我院住院及门诊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确诊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息肉数目分为单发性结直肠息肉组和多发性结直肠息肉(≥2枚)组。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周岁以上;②完成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充分;③结肠镜检查仅发现1枚息肉并经病理活检确诊者纳入单发性结直肠息肉组,发现2枚及以上息肉并经病理活检确诊者纳入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及其他类型息肉。排除标准:①结肠镜检查未至回盲部;②家族性结直肠肿瘤,主要包括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FAP、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息肉病(息肉数目≥100个);③伴有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肠结核、肠淋巴瘤等其他严重肠道疾病;④严重心脑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其他恶性肿瘤、精神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二、方 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人群特征资料,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质量)、饮食习惯(蛋白质、蔬菜、水果、饮用水日摄入量等)、个人生活方式及嗜好(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疾病史、手术史、家族史、月经史(女性被调查者);②结肠镜检查诊断及病理结果。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各人群特征与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回归分析先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意义的变量(P<0.1),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 果

一、241例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一般情况

共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241例,其中单发性结直肠息肉组 80例,男 39例,女 41例,年龄(52.28±9.69)岁;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组161例,男112例,女49例,年龄(59.16±8.56)岁。就诊原因:便血161例(66.80%)、排便异常182例(75.52%)、腹痛腹胀109例(45.23%)、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术后复查28例(11.62%)、结直肠肿瘤家族史30例(12.45%)、健康体检12例(4.98%)。2组患者上述就诊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241例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病理诊断类型

241例患者中共发现息肉731枚,共有265枚取活检并经病理确诊为息肉,其中84.91%为腺瘤性息肉,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的比例较高,但与单发性结直肠息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5,P=0.274),见表1。

表1 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比较 [个(%)]

三、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结直肠息肉单、多发为因变量(单发=0,多发=1),以各人群特征及除息肉以外的结肠镜检查结果为自变量,其中的BMI(24 kg/m2)、蛋白质(200 g/d)、蔬菜(300 g/d)、水果(200 g/d)、饮用水(1 200 ml/d)日摄入量界值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版)》,年龄界值为普遍认同的无症状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年龄(50岁)。与单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比较,男性、年龄≥50岁、饮酒、吸烟、脂肪肝、结肠炎在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中出现的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见表2。

表2 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人群特征的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四、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把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选用(似然比)向前逐步法筛选方法。结果表明,年龄≥50岁、吸烟与多发性结直肠息肉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人群特征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结直肠息肉指起源于结直肠上皮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近年来国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在7.52%~26.67%,一方面与地理差异有关,另一方面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2]。大部分临床报告提示结直肠息肉以单发性息肉为主[1]。于亚男等[2]对青岛地区1 164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调查发现多发性息肉者较多,占54.47%。本研究中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占66.8%。可能原因是:内镜检查及肠道准备技术的进步,息肉的检出率增高,遗漏率下降[3]。由于本研究未限定研究对象的最高年龄,平均年龄较高,故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增高[4]。

结直肠息肉发病是多因素所致,普遍认为年长、男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超重、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代谢综合征是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5]。但关于多发性结直肠息肉危险因素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提示,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在年龄、吸烟上有显著性差异,年龄≥50岁、吸烟为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P<0.05)。另有研究发现饮酒、红肉摄入过多及代谢综合征与多发性结直肠腺瘤相关[2,6-8]。本研究未发现其与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相关。

结直肠息肉是肠黏膜上皮成熟异常,或增生与死亡失平衡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多部位、多发性及较大息肉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4,9]。本研究同样提示多发性结直肠息肉者年龄明显高于单发者,这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及各系统功能随年龄增加逐渐衰退有关。

香烟中含有多环芳烃、杂环胺、芳香胺、亚硝胺等多种致癌物质。现已证实吸烟与多种肿瘤相关。本研究显示吸烟是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于亚男等[2]发现男性吸烟者腺瘤性息肉多发。Shin等[6]研究发现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3个以上多发性腺瘤及高级别腺瘤的危险性更大,吸烟年数和吸烟量与腺瘤发病危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一方面香烟中的致癌物质可与DNA相结合形成DNA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的修复;另一方面吸烟时烟草中的一氧化碳导致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大量生成,引起组织缺氧,破坏DNA、脂质和蛋白质[10-12]。Martínez等[13]发现远端结直肠息肉的APC和KRAS基因突变与吸烟相关。同时吸烟与致癌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从而影响机体对致癌物质的解毒功能[14]。

结直肠息肉以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为主,与非腺瘤性息肉相比,腺瘤性息肉有着明显的癌变倾向,且绒毛状成分越多,恶变几率越高。同时息肉的体积、数目也与恶变几率相关。美国根据息肉切除术后随访监控期间发生进展期肿瘤的风险性高低,将其分为低风险组:管状腺瘤1~2个,腺瘤<10 mm;高风险组:腺瘤含有绒毛成分,高度异型增生,腺瘤≥10 mm以及3个以上的腺瘤。低风险组的随访间期为5~10年,高风险组的随访间期为1~3年[15]。本研究发现腺瘤性息肉在多发性息肉中的比例较高,并未发现其与单发性息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能排除是因为本研究采用多部位活检而非将所有息肉全部切除后再行病理检查的方式,从而降低了腺瘤性息肉在多发性息肉中的比例。因此,应重视并区别对待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结肠镜检查中多点、多处活检,减少微小病变的遗漏;对于息肉大于10 mm,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及早治疗,尽可能保证息肉摘除或切除的完整性,无残留,送病理检查;术后密切随访,考虑结直肠息肉遗漏及残留的可能性,建议术后半年至1年复查结肠镜,根据检查情况及既往结肠镜检查结果确定下次复查时间;如患者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建议患者戒除。

总之,单、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人群特征存在差异,年龄≥50岁、吸烟与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相关,是其危险因素。提倡戒烟,对于具有上述特征的无症状人群,建议行结肠镜检查。而对于具有上述人群特征的单发性结直肠息肉患者,也可考虑及早手术,术后提早进行结肠镜的复查。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未设立健康对照组;病例来自本院患者,来源单一;样本量较小;尚需大样本、设计更完善的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

[1]李鹃,岳文杰,刘懿,等.结肠息肉1239例内镜及病理分析.上海医学,2010,33:585-588.

[2]于亚男,张琪,田字彬,等.大肠息肉的发生与青岛地区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相关性.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631-635.

[3]Kim HW.Inadequate bowel preparation increases missed polyps.Clin Endosc,2012,45:345-346.

[4]刘国伟,蔡全才.无症状平均风险人群大肠癌的筛查.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958-2963.

[5]宋雯,赵梁,朱萍,等.肠息肉发生发展与诊治研究新进展.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876-879.

[6]Shin A,Hong CW,Sohn DK,et al.Associations of cigarette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with advanced or multiple colorectal adenoma risks:a colonoscopy-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Korea.Am J Epidemiol,2011,174:552-562.

[7]Fu Z,Shrubsole MJ,Li G,et al.Using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nalyses to clarify the role of well-done meat and heterocyclic amine exposure in the etiology of colorectal polyps.Am J Clin Nutr,2012,96:1119-1128.

[8]Hu NC,Chen JD,Lin YM,et al.Stepwi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onent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 in a Taiwanese population receiving screening colonoscopy.J Formos Med Assoc,2011,110:100-108.

[9]Kim YG,Jang BI,Kim DH,et al.A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Using the Propensity Score on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ectal Polyps between Younger and Older Koreans:Proximal Shift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olorectal Polyps among Older Koreans.Gut Liver,2010,4:481-487.

[10]Gao Y,Hayes RB,Huang WY,et al.DNA repai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tobacco smoking in the risk for colorectal adenomas.Carcinogenesis,2011,32:882-887.

[11]张勰义,张晨鹏,孙晓光,等.吸烟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322-3324.

[12]Siamakpour-Reihani S,Scarbrough PM,Wang F,et al.Systemic markers of oxidative status and 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s.Ann Epidemiol,2012,22:587-591.

[13]Martínez F,Fernández-Martos C,Quintana MJ,et al.APC and KRAS mutations in distal colorectal polyps are related to smoking habits in men:results of a cross-sectional study.Clin Transl Oncol,2011,13:664-671.

[14]Fu Z,Shrubsole MJ,Li G,et al.Interaction of cigarettesmoking and carcinogen-metabolizing polymorphisms in the risk of colorectal polyps.Carcinogenesis,2013,34:779-786.

[15]Lieberman DA,Rex DK,Winawer SJ,et al.Guidelines for colonoscopy surveillance after screening and polypectomy:a consensus update by the US 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Colorectal Cancer.Gastroenterology,2012,143:844-857.

猜你喜欢

单发结肠镜多发性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保护措施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正确认识多发性硬化症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1HMRS在鉴别脑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中的应用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