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的对话之旅

2015-01-30贾莉丽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岷县甘肃笔者

□ 贾莉丽

(甘肃经济日报社,甘肃 兰州 730030)

记得十一年前,刚上大学时自我介绍,笔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俄国著名诗人巴尔蒙特曾说过,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了这世上。而今天,我站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为了新闻的理想,我来到了这世上。”

当时,对于新闻,笔者只是喜欢,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但并不了解。

后来,做过编辑、记者,笔者才明白新闻是什么?新闻就是深夜里还在电脑前改稿排版,或者不是在采访,就是奔波在采访的路上。

累吗?后悔吗?很多人这样问过笔者,我的回答是:累,但不后悔。为什么?因为这么多年,有很多平凡的人,可爱的人,他们从我的身边走过,我也从他们的心上走过,他,她,或者他们……与我,我们之间有过新闻采访。不,更确切的是我们之间有过心灵深处的对话。

那么,在采访中,我们如何做好这场心灵的对话之旅?今天,笔者不想谈责任,不想谈使命,不想谈正义,只想谈见过的人,遇过的事,还有作为一个长期跑基层的新闻工作者的采访经过和心路历程。

采访中,做一个有心的人。有心,才会有爱,有爱才会有鲜活的故事。记得2012年兰州“失独老人”的报道,那次报道最大的难度就是对“失独老人”的采访,“白发人送黑发人”,媒体的关注对他们来说只是又一次揭开伤疤。刚开始,笔者从几个社区拿到部分家庭的电话号码,给他们打电话联系采访,整整一个月,但他们最终还是拒绝了。而同时,就在那个月里,笔者尝试加一个“失独老人”的QQ群,加了十次,被拒绝了十次,到第十一次时,我在备注里写了这样一句话,笔者说:“我是一个有心的人,只想做你们的听众,不会伤害你们的。”后来笔者终于进了那个群,在那里,我看到了“失独老人”们的泪水、伤痛和恐惧,几乎白天黑夜,笔者都盯着他们的动态,只要有需要,就陪他们聊天,帮他们排除孤独。久而久之,他们认可了笔者。家住雁滩的李雪华老人说:“每年春节,从年三十晚上一直到初七,我都没日没夜地在喝酒,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因为不上班,闲着就会想女儿,实在太痛苦了。”她还说:“自那次趴在她的坟头哭晕过去后,我就再也没有勇气去那里了。我老了,心脏已负荷不起超载的悲哀了。”当时,看到这些话,笔者眼泪稀里哗啦的往下流。因为内心的痛苦,加之,现实中老人们拒绝采访,笔者曾经想过放弃那次报道,但有一天晚上,我做梦,居然梦见了李雪华,还有很多哭泣的老人和过世的孩子。从那以后,笔者就觉得好像一直有什么影子在跟着,内心十分不安,后来我给自己说,不能放弃这次报道,至少要给他们一个交代,尽微薄的力量让社会知道还有他们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再后来,笔者直接去了几个失独老人的家里,有继续拒绝的,但幸好也有接受采访的。就这样,历经两个月的时间,笔者完成了稿件《不堪承受的失独之痛》和《亟待化解的暮年之困》,真实报道了“失独老人”的生存现状以及他们养老的一系列现实难题。

采访中,做一个有“根”的人。有“根”,才会有情,有情才会有感同身受的去报道。笔者来自农村,也深爱农村。因此,这几年,采访几乎大多在农村,尽管是一个人的走乡串户,但无论走在哪里都觉得有家的温暖,因为有来自土地的亲切,来自农民的淳朴。记得2013年11月,关于甘肃乡村变迁的报道,当时选择了正宁县的一些偏远的山村,为了真实了解农民生存的艰难,笔者避开了地方的配合,选择了一个人去采访。在樊湾子村的采访中,恰逢大雪封路,笔者在农户家住了3个晚上。后面雪停了,接着又去地处子午岭深山区的榆树坪村,提起榆树坪,一起前往的当地司机心直口快:“我真是不想拉你去,全是雪溜子,也不知道山上能不能上去。”后来到了半路上,笔者帮司机装防滑链,推车,身上沾满了泥。到马秀梅老人的家里时,已经是中午12点,老人非要做鸡蛋面吃,笔者拗不过就同意了。她先和面,后生火,笔者帮她炒鸡蛋,揪面片,当时调料只有盐,便问有姜或者花椒吗?老人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就只有盐,笔者心领神会的说“有盐就挺好的”。后来走的时候,我给老人塞了一百元钱,但她硬是不要,最后还是隔着车的窗户把那一百元钱扔给了我。那是笔者吃过腥味最大的一碗面,也是吃过的最香的一碗面。再后来,还去了松树坪村。稿件《那些正在消失的村庄》、《城市梦与乡村愁》除了真实反映这些村庄的萧条没落,还反映了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看病、养老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实际难题,以及迁移到城市的农民工所面临的“融城”艰难等困境。

这些年,岷县地震、甘肃第一代农民工养老、流浪儿童、股市低迷中的股民现状等很多的采访,笔者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但我觉得作为一个记者,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要走进百姓的生活,真正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前些天,岷县褚怀德老人还给笔者打了电话,他说:“3个去北京上学的孩子们生活学习都很好,都当了班干部……。”在岷县的那次地震中,褚怀德的老伴、儿子和儿媳都遇难了,只剩下他和3个年幼的孙子。还有一次深夜12点,采访过的一个环县的双联户,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她在电话中哭着说:“我既当男人又当女人,白天黑夜在工地上搬砖头,和水泥,抱石头,什么苦活累活都跑着干,可我还是惶地(可怜的意思)没本事没钱让我的孩子们吃饱……”。其实,这样的电话有很多,而笔者要做的是尊重他们,做他们最真诚的朋友、听众和最忠实的记录者。

猜你喜欢

岷县甘肃笔者
新机
老师,别走……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师生书画作品选登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甘肃卷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应急处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