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镇一品”到“特色小镇”

2015-01-30魏伟忠

浙江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要素小镇特色

魏伟忠

从“一镇一品”到“特色小镇”

魏伟忠

新年伊始,李强省长在201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作为一个新名词,迅速进入公众视野,各界代表、各路媒体纷纷予以关注和报道。可以预见,2015年以后的一段时期浙江将兴起一股“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

理由有二:一是接地气、有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农村工业化起步,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发展道路,历史的或偶然的因素,诱发了某些产业在某地萌芽,并依托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的产业组织,不断创新和集聚生产要素,逐步壮大形成为“一镇一品”特色。这在浙江比比皆是,诸暨市就有大唐的袜业、枫桥的衬衫、店口的小五金、山下湖的珍珠等,为打造特色小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契时机、有方向。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在浙江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加快“两美”浙江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而提出的,具体落实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重点工作之中。“一镇一品”,作为乡镇经济自发形成的经济形态,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需求,也难以形成持续的有效的投资,到了发展乏力、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建设特色小镇,是在原有基础上,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与原来“一镇一品”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

走好这条路,前提在于准确把握建设特色小镇的三个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笔者理解,特色小镇建设要注重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产业的融合性,二是文化的植入性,三是环境的可看性,并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的综合性功能。产业的融合性,就是要改变原有“一镇一品”以制造为主的发展模式,按照减少污染、提高产出的思路,加快引导信息、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业态与原有产业的融合,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之美。文化的植入性,就是要注重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将文化植入小镇建设的各个层面和领域,进一步发挥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之美。环境的可看性,就是在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工作中,注重健康、旅游、时尚等元素的注入,辅之特色景点等旅游功能打造,推动小镇整体环境的提升,实现环境之美。最后通过建设一些综合项目或开展主题活动,实现产业、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机叠加,真正使特色小镇成为聚合资源、提升特色产业的新载体,谋划大项目、集聚创新要素的新平台,打造品牌、展示形象的新景区。

走好这条路,关键在于做好建设特色小镇的三方面工作。特色小镇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虽有原先“一镇一品”的肥沃土壤,却更需阳光和雨露。三个方面的建议可供参考:一是拓宽视野,做好摸底。“特色小镇”与“一镇一品”,虽均有一个镇字,但指向却不尽相同。后者之镇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乡镇一级的意味更加浓厚;前者之镇则区块概念更强,更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功能融合。因此,建设特色小镇,应该拓宽视野、创新思路,一个乡村、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均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对象。这需要按照新的思路,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二是统筹规划,加强引导。由于特色小镇涉及产业、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且各方理解不同,加上特色也无标准可言,为避免各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的局面,省级层面应在各地创新基础上,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建议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特色小镇建设协调小组,组织编制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梳理形成诸如产业小镇、文化小镇、旅游小镇等小镇系列与一般标准,并可推动诸如精品小镇等高级形态的提升渠道,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特色小镇系列品牌。三是集聚要素,强化保障。既要强化建设特色小镇的专项资金、土地、政策等要素扶持,同时也要将建设特色小镇与目前全省已经在推进的产业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建设、“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相互结合、相互推动,形成各类要素的集聚效应,有效强化建设特色小镇的保障力度。

猜你喜欢

要素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小镇(外一篇)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