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信息经济发展展望
2015-01-30兰建平
兰建平
2015年:浙江信息经济发展展望
兰建平
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正在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人类带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通过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渗透、融合、颠覆,既能实现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能催生各种经济新业务新业态,实现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既能规避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的劣势,又能放大浙江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电子信息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作为国家唯一试点省,适应新常态要有新思路,要逐步从“两化融合发展”向“信息经济时代”迈进。
新形势下,浙江完全有可能抓住互联网崛起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给浙江经济再次腾飞插上新翅膀。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浙江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中国信息经济发展先行区、示范区。
明确“三个第一”,全面提升“首位度”
第一技术是信息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搭建的“桥梁”,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未来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取得创新突破,将成为变革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浙江要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自主可控核心关键新技术,力争在高性能集成电路技术、物联网和嵌入式软件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字音视频与新型显示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产业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要积极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功能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通信及网络设备、应用电子等,打造“有芯”电子信息制造业。发挥安防监控、工业控制、金融等行业应用软件优势,推动软件产业高端化发展,不断壮大“有魂”的软件业。推进基础通信服务业转型,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环境下的新兴服务业态,培育“有活力”的网络服务业。
第一经济是信息经济。作为经济先发地区,浙江经济已经悄然进入发展新常态。从增速来看,“十二五”前三年和2014年,浙江GDP增速均低于10%,浙江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档。速度的换档意味着新常态下浙江经济面临提质转型的迫切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传统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指引下的发展模式必然让位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道路。面对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发展新常态,浙江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会,以改革创新激发全社会发展新经济的积极性,使信息经济成为在新常态下再创竞争优势的第一经济形态。
加快推进“云+网+端”建设
基础设施是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承载了各项经济与社会活动。新一代信息经济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三部分。“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网”包括了互联网、物联网等;“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新一代信息经济基础设施正叠加于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土地、水利设施等)、工业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等)之上,成为承载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之“路”。浙江发展信息经济首先要把基础设施这条“路”修好。
——“云”设施方面,积极实施“云化浙江”建设,科学规划全省云计算数据中心选址布局,统筹省内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积极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和远程灾备中心。
——“网”设施方面,加快“宽带浙江”战略实施,统筹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深化农村地区网络覆盖力;部署全面感知的“物联浙江”,积极有序推动设施农业物联网、制造企业物联网、各类工程物联网的发展,并接入互联网,形成遍布全省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络。
——“端”设施方面,对重要建筑设施、景点景观、古树名木、管网管线、珍贵文物等城市部件广泛部署自动感知终端,实现对部件的实时性、无人化、精准化、全天候监控和自动感知。
发展“互联网+”新业态
互联网思维在颠覆与创造、裂变与融合中,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去中心化、重视连接、无边界、开放共赢等理念对传统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伴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大规模协作将逐步走向主流,并对原有社会组织体系形成新一轮冲击。平台经济将重塑商业新生态,并演变升级为信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众创、众包、众需等不断涌现,全面构筑创新驱动的新思维、新模式。迅速崛起的信息经济浪潮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各行业渗透、融合、颠覆,既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升级,也催生新兴产业实现转型。浙江信息经济发展要注入互联网思维,加快发展“互联网+”新业态。
——“互联网+商务”,适应新型消费需求,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居家养老服务等新型生活消费电子商务;努力开拓新领域,积极发展生产供应类、租赁服务类,以及技术、劳务等要素交易类电子商务;引导专业市场有序建设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服务体系;围绕农村消费、农产品销售、农村青年创业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互联网+金融”,加快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支持互联网企业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鼓励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技术、平台和服务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金融。推进建立网络银行,拓展第三方支付、网络支付、网络借贷、小额信贷、网络众筹、网络理财、网络保险等相关业务。
——“互联网+物流”,提升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物流信息化顶层设计,全面融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港口、铁路、机场、货运站场等交通枢纽和仓储基础设施智能化,构建海铁联运、铁水联运、公铁联运、陆空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形成覆盖城乡、联通全球的物流配送体系。
推进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和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强力推动“制造业回归”;德国推出工业4.0发展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还有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德国的T-CITY、日本的“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化等。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建设引领新一轮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成为撬动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浙江发展信息经济,要围绕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建设两条主线,以应用促发展。
在智能制造方面,引导企业建立信息物理系统(CPS),集成软件、感知和通信系统,实现资源、设备、产品、人的无缝连通、相互识别和高效交流,推进制造企业物联网;通过在产品中嵌入传感器、数控装置及软件,丰富产品功能,升级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优先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突破一批面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智能成套制造装备;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引导和支持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实现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着力建立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及建筑物数据库,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管网、智能建筑等,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加快社会保障“一卡通”的全覆盖,推动社保卡、市民卡和金融IC卡等“一卡多用”。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城市教育、就业、社保、养老、医疗和文化等服务模式,加强在市场监管、环境监测、信用服务、应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领域集成应用,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
构筑信息经济发展生态“圈”
浙江信息经济在某些领域独具特色,并领跑全国。加快全省信息经济发展,要积极打造一种“丛林”式的经济形态。所谓丛林,也就是既要有大树,也要有灌木。浙江信息经济的发展不仅具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这些世界级的“大树”,同样也会涌现一个个小阿里巴巴、小海康这些成长型的中小微创业企业成为经济丛林中的“灌木”。而“信息经济丛林”的繁茂需要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经济生态环境,构筑信息经济“生态圈”。
——打造更加高效的“政务生态系统”,加速“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建设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加强技术研发支持,打通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促进产业链向多领域、多模式、多业态发展。
——打造更有激情的“创业生态系统”,推进一大批有浙江特色的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以“互联网创业小镇”、“移动互联网小镇”、“云计算产业小镇”、“天使投资小镇”、“基金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创业集聚地和孵化平台,培育扶持更多成长型的中小微创业企业,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信息经济丛林”。
浙江正在形成信息经济“引领全省、领跑全国、闻名全球”的新格局。新常态下要积极拥抱互联网,使信息经济成为新常态下推动并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升级的第一力量
作者为浙江省经信委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