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议报》书业广告考略*

2015-01-30王海刚张晓铮

中国出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书业本馆类图书

□文│王海刚 张晓铮

《清议报》书业广告考略*

□文│王海刚 张晓铮

《清议报》是立宪派创办的第一份宣传立宪的刊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其中除了反映时事的文章,还刊载了一定数量的书业广告。通过分析 《清议报》 书业广告的类型、技巧、特征及其时代写照,可管窥当时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思潮。

《清议报》 书业广告 出版史

《清议报》是辛亥革命之前最为重要的维新派报纸之一,1898年创办于日本横滨,10日一期,共出100期。梁启超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麦孟华等。后因火灾于1901年12月21日停刊。《清议报》上所刊登的新闻、时评,均侧重于中国现状,或揭露政府腐败、阐述变法之不得不行,或对照日本、泰西,宣传维新之必要性,传播民主、自由、人权的理论。[1]《清议报》作为一份较为严肃的政治性报刊,刊载了一定数量的广告,其中以书业广告所占比重最大。本文试从书业广告的视角,管窥当时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思潮。

一、《清议报》书业广告的类型

《清议报》从创刊至停刊,前后历时3年。据笔者统计,《清议报》共出版的100期中,有71期含有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广告,其中尤以书业广告居多,占全部广告总数的42.44%。除书业广告外,银行和实业公司广告的比重也达到了15.55%。此外,《清议报》还有少量的医馆、德政和会馆等内容的广告。

《清议报》书业广告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本报告白,它对《清议报》本身有一定的推广和宣传作用,内容包括本馆售报价目、编辑人、印刷人及发行所等,目的是便于读者了解和购买报纸,如首期本报告白:“本馆售报价目:周年三十三册,报费洋四圆,闰月加三册,洋四角。阅每月者,报费洋四角。零售每本洋一角五分,邮费一册五厘……诸君如有愿为本报代派处,乞函致本馆,自当随时付呈。”[2]二是特意为征集广告而刊登的广告募集令,该内容连续出现了24期,主要是为了吸引和鼓励出版社或其他机构在本报投放广告,文字有中文亦有日文。三是图书广告,此类广告所占比重最大,主要介绍图书的作者、内容、售价、代售处等基本信息,并写明推荐理由和优惠政策等。其中,社会类图书广告占27.72%,字典辞书广告占26.73%,政治类图书广告占19.8%,医学类图书广告占12.87%,教育类图书广告占8.92%,地理类图书广告占2.98%,伦理类图书广告占0.98%。

二、《清议报》书业广告的技巧

书商为了吸引读者,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在《清议报》上运用多种广告技巧,达到宣传与促销之目的。

首先,反复出现,加深记忆。《清议报》中连载次数最多的书业广告是《国民报》和《启蒙韵语》,《国民报》曾在报纸的第71到第79期连续出现,《启蒙韵语》则在报纸的第71到第78期连续出现,这一时期成为书业广告投放最频繁的时期。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书业广告,当属医学类的《验方新编》,出现频率高达13次。通过这种连续或反复出现的书业广告,可以加深读者对书籍的印象。在轮番广告的轰炸下,最终促成购买行为。

其次,语言简练,清晰易懂。《清议报》书业广告的字数一般在150字左右,最少的只有66个字,如《杭州译林》广告云:“杭州某志士等近期办一译林,专翻译东西各国要籍,以公于世。月出一册,托本馆代售。各处有志之士如欲购阅者,乞赐函本馆,俟前途出书寄到本馆时,定当按址寄送。”[3]这则广告在有限的字数内,涵盖了办报宗旨、目的、刊期及配送等重要信息。而字数最多的书业广告则有209字,如《东亚三国志》广告云:“啓者日本东京教育时论报主笔,辻君剑堂前历游清韩二国之间,归而有所感,编辑是书。其间,东亚唇齿辅车之情势,及水陆边防通商口岸,以及人口、人种、风气、物产、航路、铁道、政治、军备、外洋之交涉,机宜罔不备战,并附内外比较表,及精细地图数张。志士文人苟置一编于座右,则于全球之形势,东亚之利害,可以不出门庭,按图索之,了如指掌矣。全部装订两本定价,洋一元二角。清国北京、天津、上海、汉口、苏州、杭州,韩国汉城、仁川、釜山等处皆不要邮资,如蒙赐顾,请至代售处面购,或由日本邮便先投价银,函告本馆当即寄上不误。”[4]

这则广告详细地介绍了图书编辑缘起、内容以及推荐的理由,招徕读者。

最后,强调售价合理,引导读者购买。《清议报》的部分书业广告,强调售价合理,鼓励读者踊跃购买,如《验方新编》广告云:“验方新编一书,功效已昭人耳目,本馆刷印至再至三,荷蒙远近争购,络绎不绝……惟目下纸贵,及关税非常腾贵,此回若仍前价,实不敷成本。今由前日之价酌增数仙,自华历辛丑年正月一日起,每套定价三毫五仙,价金先惠,不折不扣,远近皆是。”[5]

广告着重说明了加价的原因是纸张价格上涨和关税增加,这种坦诚的宣传方式,缓解了加价给读者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读者购书的信心。总体而言,《清议报》书业广告以务实为主,简洁清晰,一目了然。美中不足的是,广告缺少插图,略显单调。

三、《清议报》书业广告的特征及其时代写照

《清议报》书业广告不仅具有促销的商业作用,而且更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

其一,《清议报》以社会类图书广告为最多,占全部书业广告的27.72%。社会类图书或以译著形式为载体,帮助国人了解西方社会发展;或记录国内时事和社会动向,满足人们了解面世界的渴望。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更加意识到“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因此,《清议报》改变了《时务报》时期的宣传策略,书业广告“以教育为主脑,以政论为附从”,满足社会学习和开拓视野的愿望。各种学术和社会思潮孕育而生,为濒临危机的中国社会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也为后来先进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其二,字典辞书广告数量仅次于社会类图书广告,占全部书业广告的26.73%。字典辞书是帮助人们迅速掌握语言、准确运用语言的一种工具。如《华英字典》广告云:“冯君镜如增订华英字典……皆手自正定,精心校理,其中字画玲珑,了如指掌。欲从事西学者,允宜家置一编也。旧印已悉数销清,今再装印多本出售,每部实洋六元。如有愿购者,请函来本馆,或经向代售处购取也,井谨将代售处所列呈。”[6]欲从事西学研究者,《华英字典》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书,既点明了这本字典的必要性,又指出其具备的优势。《和文汉读法》的广告也有类似功能:“此书指示读日本文之简要明白,学者不费数日之功便可读日本文书籍,寓东人士,深知其益,故特印行公世。兹由本馆代售,每册定实价银两毫,不折不扣,外埠邮费照加,上海寄售。抛球场扫叶山房书坊。”[7]这本书为国人阅读日本书籍提供了帮助和可能。国内字典辞书《启蒙韵语》广告云:“此书专为教小童而作,其中皆以童子身心要务为题目,分十数章,四字一句押韵,句末立意甚深,措词浅白,诚启蒙之捷径矣。”[8]广告反映了在外来学术思潮的影响下,国内社会开始重视对人才早期的培养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进步。

其三,政治类图书广告所占比重也达到了19.8%,次于社会类图书和字典辞书广告比重。政治类图书广告主要以政治小说为主,如《经国美谈》和《女子救国美谈》等。其中,《经国美谈》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之嚆矢”,[9]上海《中外日报》称读该书“志气为之激昂,神采为之飞舞”。[10]又如,“杞人”序译作《女子救国美谈》时言,“自甲午而后,志士仁人欲文明吾国也,敝舌唇以抵抗时流,标新说以号召天下,卒至赴汤蹈火,不惜身命以为我国民者,其苦心亦至极矣”。此外,《清议报》还专门为梁启超翻译的政治小说《佳人奇遇》设置板块,政治小说的流行可见一斑。梁启超在1902年《新小说》创刊号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11]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政治小说的兴起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觉醒,在社会之交的巨变时期极易受到关注。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亡国灭种的危机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知识分子痛恨政府的软弱和无能,而无处申辩,只得寄情于小说来表达自己沉痛的心情和殷切的期望,通过小说来传达自己的政治思想,甚至引导社会的舆论导向。政治小说的出现和流行,意味着社会大众群体的普遍觉醒。

其四,医学、教育、地理等图书广告也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医学类图书广告所占比重为12.87%。

医书 《验方新编》 广告出现频率高达13次,反映了这本书广泛的影响力以及社会群体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教育类图书广告占8.92%,主要集中在幼儿和小学教育,如《小学新读本》广告云:“此书编辑东西各国小学教科书而成,共定三百课,分为六本。皆举学僮习见习闻之事,绘图以表之,浅说以解之,寓意以励之;由浅入深,由简至繁,令其乐于诵读,易于解悟。诚小学教科之鸿宝也。每本定价银一毫五仙,发售处在横滨一百四十番大同学校。”[12]地理类图书广告占2.98%,如《新编东亚三国地志》主要描述日本、韩国、中国三国交界区域的地理情况,为国人探索未知世界提供参考。这些图书广告充分展现了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以及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清议报》在第100期的最后,对广智书局进行了重点宣传,用约8个版面的篇幅介绍了广智书局已译待印的书目,涵盖了西方历史、社会风貌和中国文化等内容。另外,广告还标明图书售价及内容简介,吸引读者。1902年2月,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刊登了大量有关广智书局的图书广告,即是《清议报》广告宣传之延续,其目的是广泛传播西方文化思潮。

四、结语

综上所述,《清议报》丰富的书业广告展示了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与当时国内商业性报刊不同的是,《清议报》将重点放在图书的宣传和传播上,扩大了书籍的影响,为国内的知识分子和渴望进步的青年,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未知世界的窗口。《清议报》所刊载的书业广告,以理性和饱含激情的语言,为图书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有力的桥梁,帮助读者寻找到社会前进的方向,既扩大了图书的销路,又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清议报》刊登的书业广告为后世研究历史发展和社会现象提供了线索,从这个意义上讲,书业广告的研究,亦是审视和探索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新视角。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中国古代图书广告研究”(13JD36)的阶段性成果,并受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2013]资助

注释:

[1]袁进.中国近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1872-1914)[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2

[2][3][4][5][6][7][8][9][12]《清议报》报馆.清议报[M].北京:中华书局,2006:64,4482,2438,2635,639,4111,4543,6733,5084

[10]周雪樵.《经国美谈》书后[N].中外日报,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十日

[1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点校[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758

猜你喜欢

书业本馆类图书
书业再次盯上开团
对书业的30个预判
寻找书业新流量
谁是2019美国图书市场最大黑马?
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老约翰绘本馆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