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2015-01-30朱小平
朱小平
(四川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教学研究与管理·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朱小平
(四川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对某地方医学院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了解学生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实施的满意度及需求,指导和促进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Abstract: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 of clinical medicine science degree and specialized degrees in a local medical college was compared to understand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demand for clinical medical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 and to guide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clinical medicine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medicine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Keywords:clinical medicine; science degree; specialized degree;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
我国自1998年开始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至今17年。目前,全国已有95所高校开展了试点工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试行过程中,还存在分类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环节区分度不明显、人才质量规格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厘清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不同特征和要求,提高对不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认识,更好地进行分类培养,满足社会对各类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文以某地方医学院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研研究生对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培养的需求及满意度,并就促进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提升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地方医学院校2012级、2013级2个年级的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学生无记名自愿参加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科学学位70份、专业学位190份),收回有效问卷226份(科学学位60份,专业学位166份),有效回收率86.9%。其中,男生101人,占44.7%;女生125人,占55.3%。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研究生对培养模式选择、课程学习、学位论文、临床实践、质量评价、导师指导方式的需求及满意度,以及学校在分类培养方面的执行情况。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将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选取一些典型数据进行比较和讨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模式选择
从自愿选择培养模式看,科学学位研究生出于导师要求(29人,占48.3%)高于个人意愿(16人,占26.7%);专业学位研究生出于个人意愿(94人,占56.6%)高于导师要求(35人,占21.1%);从对就业前景的乐观程度看,专业学位研究生乐观程度(130人,占78.3%)高于科学学位研究生(35人,占58.3%),41.7%(25人)科学学位研究生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就业时受到培养类型的限制。上述结果说明,地方医学院校中研究生更倾向于选择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认为就业前景更为乐观。
2.2 课程学习
两种类型的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效果总体满意,认为教学中教师注重综合讲授、课堂讨论、团队学习、小组作业汇报、实践观摩、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医学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培养的需求。但学生学习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逃课现象。据调查,经常逃课的研究生,专业学位27人(16.3%),科学学位5人(8.3%),其原因主要在于:(1)部分课程内容理论性强,与临床实践结合不密切,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预期;(2)课程设置存在趋同化现象,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3)部分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新颖的学科前沿知识欠缺。
2.3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25人(41.7%)科学学位和69人(41.6%)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延迟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和开题的情况;在选题方面,83人(50.0%)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择临床基础性研究课题,说明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和认识有待厘清,需要学校、导师加强指导。
2.4 临床实践
调查显示,学生对临床能力训练总体效果比较满意。46名(76.7%)科学学位和111名(66.9%)的专业学位学生比较赞同目前的临床轮转制度和安排,两种类型中多数学生的轮转科室为2~4个,共有24名学生(10.6%)认为应该固定在本科室培养;在临床能力培养中,普遍认为目前科学学位研究生最缺乏的是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最缺乏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建议学校加强科学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基础知识的学习。
2.5 质量评价
调查显示,24名(40.0%)科学学位、64名(38.6%)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研究论文较能反映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效果;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临床能力考核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的重要手段,主张采取多样化方式进行临床能力考核,赞成临床操作评价(68人,占41.0%,)、病案评价(49人,占29.5%)、标准化病人考核(45人,占27.2%)等方式。
2.6 指导方式
导师指导和帮助作用的发挥,按由大到小的顺序,科学学位学生为:学位论文、课程学习、临床实践、思想教育、为人处事;专业学位学生为:临床实践、学位论文、课程学习、思想教育、为人处事。这一结果说明,导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的侧重点较为明确,基本做到分类培养。在对开题报告、临床实践、学位论文环节的培养和指导中,导师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指导不深入的情况,部分导师忙于业务工作,与学生联系交流较少,存在“学生带学生”情况。
3 结论与建议
3.1 明确目标定位,满足服务地方所需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主要面向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培养医学师资和从事基础或临床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具有进行创造性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在于学术理论、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训练;后者主要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要求具有坚实系统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熟悉临床科学研究过程,培养的侧重点在于临床能力的训练和提高[1]。地方医学院校承载着为地方社会培养能看病、会看病的高层次临床医师的责任,应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的客观要求,立足于地方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自身发展和就业的特殊需求,找准目标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不同培养模式的招生比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服务地方所需,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坚实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较强临床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
3.2 调整课程设置,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2]。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要避免趋同化现象,体现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区别。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学偏重理论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在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和科学研究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学生领悟知识、探究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能力;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则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对临床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能力[2],应主要安排临床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任课,传授临床医学学科前沿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如此,才能更好地将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3.3 明确科研重点,提升研究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重点是要通过一定的科研训练,培养临床研究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目的大致相同,但不同培养模式的侧重点不同:科学学位研究生一般完成导师科研基金或科研项目,通过临床基础研究或实验研究,取得具有学术理论价值的创新性成果。论文质量标准体现为学术性或原创性。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根本区别在于应用性,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选题一般结合临床工作实践,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等,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体现研究的应用价值。
3.4 强化临床实践,完善质量评价方式
根据地方医学院校重点培养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要突出强化临床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建立健全临床能力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以及会看病、会治病的能力。因此,临床能力考核与答辩是培养质量的主要评价方式,包括临床研究论文答辩、病例评估、病例答辩、客观标准化考核等方式,坚持日常考核、出科考核、阶段考核与毕业综合考核相结合,建立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规范过程管理,保证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5 改进指导方式,科学构建指导模式
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方式,是指导师培养研究生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的不同,决定了导师指导模式的不同。我国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主要采用“学徒式”培养模式,即让研究生充当导师助手,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科研实践中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则主要采用“协作式”模式,即由本专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临床能力、丰富指导经验的导师和临床一线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和一定指导能力的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和培养研究生。本专业导师主要负责论文工作和本专业临床实践工作指导,临床实践导师主要负责临床能力训练和培养,双方各司其责,可以避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训练期间导师管理不到位,指导不深入或是“学生带学生”情况发生。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位类型,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优化培养模式和导师指导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指导模式。
[1]汪玲,何珂,包江波.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4(6):81-84.
[2]连铸淡,陈新超,徐永刚.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65-66.
Acomparativestudyaboutpostgraduatecultivationmodeofclinicalmedicinesciencedegreesandspecializeddegrees
ZHUXiaoping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 Shichuan 646000,China)
G642.0
B
1672-0024(2015)05-0004-03
朱小平(1977-),女,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
泸州医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调查比较研究”(编号:YY1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