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未成年人阅读行为对道德观发展的积极影响
2015-01-30叶松庆
□文│叶松庆
当代未成年人阅读行为对道德观发展的积极影响
□文│叶松庆
在2006~2014年连续9年对全国部分省(市)的23589名(9年累加)未成年人进行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对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在帮助其增长知识的同时,对其道德观的发展发挥了积极影响,重视并引导好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是促进其道德观发展的有效路径。
当代未成年人 阅读行为 道德观 影响 引导要义
“阅读对于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来说,应该成为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特别是对于正值读书好时光的学生来讲,阅读就更应是他们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1]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所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2]因此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既是一种生活必需,也是一种精神运动,“不仅可以汲取知识和精神营养,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3]达到“促使其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4]
本研究在2006~2014年的9年间,选取了全国部分省(市)的272所中学,对14~17周岁(初二至高二)的未成年人进行价值观与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调查,采用结构性整群抽样方式,调查问卷当场发放与当场回收,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共发放调查问卷24685份,回收有效问卷23589份,有效回收率为95.56%。
各年的调查情况如下。2006年:安徽省8个城市18所中学的2426名未成年人;2007年:安徽省10个城市11所中学的3045名未成年人;2008年:全国部分省(市)23个城市32所中学的4025名未成年人;2009年:全国部分省(市)17个城市29所中学的2216名未成年人;2010年:全国部分省(市)19个城市39所中学的1936名未成年人;[5]2011年:全国部分省(市)17个城市21所中学的1931名未成年人;2012年:全国部分省(市)23个城市43所中学的2104名未成年人;[6]2013年:全国部分省(市)23个城市64所中学的2968名未成年人;2014年:全国部分省(市)15个城市47所中学的2938名未成年人。
在认真细致分析与利用来之不易的珍贵数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当代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对道德观发展的影响,探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式,建设未成年人阅读的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其道德观的发展寻觅新路径。
一、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对道德观发展的积极影响
“未成年人阅读行为”是指未成年人为适应学习与休闲等需要而实施的行为。乌克兰国家教育科学院教授普斯托维特认为,“任何年龄阶段,爱读书的孩子在智力水平和道德发展上,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水平和承受能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不爱阅读的孩子”。[7]这里昭示了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对道德观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身心成长的重要性。
1.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对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8]
“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原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委联合组织的,“活动每年一次、一年一个主题,至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届”。[9]“全民阅读活动”是2006年4月5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原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等11家部委共同发起组织的,至今已有近十年时间了。
通过2011~2014年连续4年的调查可知,未成年人在两种全国性阅读行为中身心方面均受益。未成年人认为,排在第一受益的是“精神上得到满足”(27.90%),第二位是“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26.87%),余下的排序为:“知识有了长进”(17.29%)、“减轻学习考试压力”(11.25%)、“达到休闲目的” (9.02%)、“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4.76%)、“不知道”(1.79%)、“没有任何收获”(1.17%)。在以上8个选项中,与道德观有直接联系的是排在第一位的“精神上获得满足”和排在第二位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未成年人认为,在“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与“全民阅读活动”中,获得了精神享受,强化了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精神享受”与“思想道德素质强化”均是道德观发展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阅读,表明阅读与道德观有着紧密的关联,可见阅读行为对道德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认识与“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10]的观点是一致的。
2.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当前国民阅读的突出问题之一。“一个人的内涵建设是需要依靠大量的阅读来完成的”,[11]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可能有“大量的阅读”,也就不可能完成内涵建设,这里所说的内涵建设包括人的道德观发展,所以未成年人“一定要有阅读习惯”。[12]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养成了具有道德意义的生活方式,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道德观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事实表明,一个在未成年时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道德资源。反过来说,一个没有在未成年时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人,很难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来自阅读的道德营养,其道德观的发展很难全面与完整。
我们可以从未成年人最喜爱的书刊类别的态度中来分辨未成年人阅读习惯的养成状态。从2006~2014年连续9年的调查可以看出,未成年人选择“青少年读物”的比率为22.83%,排在第一位,余下的排序为“与学习有关的期刊杂志”(18.30%)、“休闲图书”(18.15%)、“时尚刊物”(7.39%)、“学习辅导图书资料”(8.84%)、“休闲期刊杂志”(5.53%)、“不知道”(4.39%)、“网络出版物”(5.67%)、“影视同期书”(3.65%)、“大报纸”(3.28%)、“小报纸”(2.49%)。显然,95.61%的未成年人都在阅读,阅读已成了绝大多数未成年人的生活习惯。表示“不知道”的未成年人占4.39%,这部分未成年人是不阅读的,不可能形成阅读习惯。可以说,养成阅读习惯的未成年人从阅读中获得的道德营养将有助于自身道德观的发展。
3.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有助于引导道德取向
在2006~2014年连续9年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对“最喜欢阅读的书刊内容”的选择反映了未成年人的道德取向。未成年人最喜欢阅读的书刊内容的排序为,“科学知识”(31.48%)、“体育与休闲”(15.78%)、“科幻”(13.49%)、“情感”(11.21%)、“武侠”(7.92%)、“案件侦破”(7.37%)、“爱情”(5.87%)、“不知道”(4.02%)、“带有色情”(1.97%)、“暴力凶杀”(1.01%)、“黄色”(0.83%)。“科学知识”书刊名列第一,表明未成年人肯定了科学知识对自己的帮助。“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导引着未成年人的道德取向,进而有效地作用于未成年人道德观的发展。
对“最喜欢阅读的书刊内容”的不同选择,表达了未成年人不同的道德存在。如,喜欢“科学知识”(31.48%)的未成年人,其道德意识一般处在良好的状态;喜欢“情感”(11.21%)的未成年人,其道德情感比较浓厚;喜欢“科幻”(13.49%)的未成年人,一般富于遐想,虚拟意识较强;喜欢“武侠”(7.92%)的未成年人,其正义感比较强烈;喜欢“体育与休闲”(15.78%)的未成年人,一定有自己的爱好或偏好;喜欢“案件侦破”(7.37%)的未成年人,具有探新猎奇的道德心理;喜欢“爱情”(5.87%)的未成年人,一般已有性别意识;喜欢“黄色”(0.83%)的未成年人,表明这部分未成年人有道德迷离倾向;喜欢“带有色情”(1.97%)的未成年人,其道德境界一定不高;喜欢“暴力凶杀”(1.70%)的未成年人,一定心存暴力倾向;认同“不知道”(4.02%)的未成年人,大多处于道德是非界限不明的状态。因此书刊内容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影响很大,未成年人通过阅读可以有效引导自己的道德取向。
4.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强化了道德传承与纳新
未成年人的阅读选择已多样化,一改以前那种高度同一、单一性极强的模式。当问及未成年人最喜爱阅读的作品时,2011~2014年连续4年的调查表明,各项的总排序为:“中国文学名著”(32.34%)、“中国现代作品”(25.15%)、“世界文学名著”(23.17%)、“外国现代作品”(7.73%)、“不知道”(11.62%)。“中国文学名著”与“中国现代作品”被排在第一、二位,成了未成年人选择比率较高的阅读作品。这与2013年11月8日公布的 《上海市青少年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的“从中国读物来看,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分别为一、二、四、五名,其选次共占总选次的11.57%”[13]的结果相似。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道德营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潜在着有重要价值的现代道德元素,把“中国”字号的名著与作品排在前面,意味着当代未成年人乐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乐意汲取中国现代文化的营养,未成年人的道德传承与纳新也就在其中了。
5.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培育了节俭素质
阅读行为一般以宁静、祥和的形式出现,通过专注与遐想,既能增长未成年人的科学知识,领略外面的世界,扩大眼界,平衡心理,又能强化未成年人专注、坚韧的意志品质,同时还能养成适应环境、恪守纪律的自觉性,培养节俭素质。
在2011年的调查中,设置了“零花钱用于阅读的份额”“压岁钱用于阅读的份额”选题。
用于阅读的零花钱份额排序为:“不清楚”(20.46%)、“20%”(16.31%)、“5%”(13.72%)、“50%”(11.96%)、“10%”(11.34%)、“零”(11.19%)、“全部”(8.27%)、“80%”(6.78%)。由此我们看到,72.79%的未成年人把零花钱全部或部分用于阅读,让未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打消了高消费的想法,因为家长供给未成年人零花钱的动机是让他们自主消费。
用于阅读的压岁钱份额排序为:“零”(11.76%)、“不清楚”(18.49%)、“5%”(13.62%)、“20%”(16.73%)、“10%”(11.76%)、“80%”(8.65%)、“50%”(13.57%)、“全部”(5.44%)。由此我们看到,69.75%的未成年人把压岁钱全部或部分用于阅读,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未成年人自我平抑了乱消费的念头,因为未成年人是可以随意处置压岁钱的。
那么,未成年人在一年中用于阅读的金额有多少呢?2006~2011年连续6年的调查表明,“每年200元”的未成年人占22.46%,其余各项排序为:“每年100元”(20.82%)、“每年500元”(15.46%)、“每年50元”(13.39%)、“每年20元”(9.02%)、“每年1000元”(6.00%)、“每年1000元以上”(5.80%)。也就是说,92.95%的未成年人都有不同数额的钱用于阅读。按每本10元的价格算,在92.95%的未成年人中最少也能买2本书。把钱用于阅读,势必减少了未成年人在其他方面的消费,而愿把零花钱与压岁钱这两种未成年人有自主权的钱用于阅读,更是有效地培养了未成年人的节俭素质。
二、对未成年人阅读行为的引导要义
在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中,政府与学校的作为、家长的表率都会作用于未成年人,政府与学校的作为成效、家长道德品质的优劣都在影响着未成年人。积极作为的政府与学校、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家长在阅读行为中的表率与示范会积极、正向引导未成年人道德观的发展,这比单纯组织一场时政报告与简单说教更有实效。
1.政府要大力鼓励与积极引导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
阅读行为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重要方式,要促进未成年人道德观的发展,就应大力倡导与积极引导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一是领导要把该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勇于实践。比如,要选好主题,切实落实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要加强监管与督促。在全民阅读中,要给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更多的关注,为未成年人的阅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二是强化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要求,让未成年人自主、自觉施行自己的阅读行为。三是应规定“在升学考试中加入阅读行为考核”,引导学校与家长关注和重视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充分发挥阅读行为的道德教育作用。
2.教育管理部门与相关学校应充分发挥阅读行为的道德培育功能
人们往往关注直观的容易很快见成效的道德教育形式,对于阅读行为对道德观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阅读行为中存有丰富的道德培育功能关注不够,这就严重阻碍了教育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学校重视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一定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14]要有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增多,未成年人的道德观才会得到提升的价值取向,真正认识到“只有阅读成为在我们的学校里最日常的行为,成为教育最神圣的教育使命,我们才能够让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在场、生命在场的地方”。[15]真正把积极引导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当作学校工作的重要成分,从小培养未成年人自觉阅读的习惯。未成年人形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必然会增多日常的阅读行为,也就有了发展道德观的新路径。
3.家长的表率对未成年人阅读行为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
家长引导未成年人阅读行为的观念没有太大的转变,这些家长要么认为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自生自灭不用去管;要么认为未成年人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了,不能再增加他们的阅读了;要么强调自己的工作忙没有太多的时间;要么家长自己也没有阅读习惯,甚至从来不阅读,因此不重视未成年人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不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予以积极指导,甚至对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予以限制,以致城市中的“两成家长不会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读书引导成家长盲点”,[16]对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对其道德观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而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能否得到有效引导,家长的作用极为重要。由此可见,明晰家长的价值判断,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势在必行。家长要积极支持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帮助他们“合理理财,把压岁钱和零花钱的大部分用于书刊消费”,[17]为未成年人道德观的发展添加动力。
4.未成年人自身要高度重视阅读行为对道德观发展的影响
阅读行为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影响确实存在,有些影响可以立竿见影,有些影响则是潜移默化,有些影响产生正能量,有些影响产生负效应,未成年人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一是要积极挖掘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二是要注意规范自己的阅读行为,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阅读积极、健康、向上的书刊作品,避免在阅读中“走失方向”,尽量从阅读中接受正能量,防止负效应;三是要努力养成阅读习惯,每天抽一些时间进行阅读,天天读,让阅读成为自己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只有高度重视了,未成年人自身的阅读行为对道德观发展的积极影响才会逐渐显现。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工作开展中,为逐渐提升BIM的应用水平,需要管理人员对BIM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加以控制,针对性地落实好控制工作,及时处理细节问题,使其满足BIM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应用水平提升方面的要求。
三、结语
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对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未成年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与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修养,能够积极引导未成年人的道德取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未成年人的道德传承与纳新。可见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在有助于自身增长知识的同时,对其道德观的发展发挥了积极影响,重视并引导好未成年人的阅读行为是促进其道德观正向发展的有效路径。
安徽师范大学)
注释:
[1]叶松庆.对部分中学生阅读与购买书刊状况的调查[J].出版发行研究,2007(4)
[2]铁凝.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N].人民日报,2009-05-04
[3]叶松庆.两代大学生阅读观调查研究——1997-2007安徽师大学生阅读变化的比较与走向[J].出版发行研究,2008(8)
[4]陆钟其.课外阅读与中学生道德品质之关系[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1(3)
[6]叶松庆.安徽省科普资源现状与利用机制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6)
[7][13]徐颖.上海青少年阅读调查报告出炉 青少年未冷落纸质阅读[N].新闻晨报,2013-11-09
[8]叶松庆.当代未成年人的微阅读现状与引导对策[J].中国出版,2013(21)
[9]胡晓林.市直学校“读书活动”受表彰[N].大别山晨报,2014-01-28
[10][14][15]翟晋玉.阅读改变教育[N].中国教师报,2013-11-27
[11][12]张骞.复旦大学校长演讲:中学生一定要有阅读习惯[N].新闻晚报,2010-05-14
[16]张科,董迅.调查显示——未成年人阅读课外书缺少正确引导[N].济南日报,2004-10-18
[17]叶松庆.当代青少年书刊阅读与购买现状的实证分析[J].中国出版,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