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娱乐性阅读让孩子爱上读书

2015-01-30冉震萍

中国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娱乐性读物儿童文学

□文│冉震萍

娱乐性阅读让孩子爱上读书

□文│冉震萍

在儿童读物创作与出版蓬勃发展的当代社会,儿童的阅读活动却明显不足。除了保证时间、空间等阅读条件,培养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当务之急。娱乐性阅读即以有趣、轻松、自由为主要内涵和特征,带给儿童愉快的阅读体验,从而产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针对娱乐性阅读在实施中容易产生的误区,成人应采取必要的引导,帮助孩子亲近阅读。

娱乐性阅读 趣味阅读 轻松阅读 自由阅读

当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迅速发展的时候,儿童的阅读量却明显落后了。虽然文质兼美的经典与新作层出不穷,阅读推广者也不断推荐书目,撰写各种导读书籍,然而儿童的阅读量还是没能达到预期。学习压力重,电子媒介诱惑大,这是儿童文学阅读减少的原因,但同时也是选择阅读的理由。汤锐早在1998年发表的《多媒体时代的儿童文学》一文中就指出:印刷媒介也有其他媒介所不可企及的优势,如没有或极少受时间、地点和内容的限制,可以很方便地反复欣赏玩味,特别是“在满足儿童学习需要和解决心理问题等方面的功能大于电子媒介。”[1]儿童并非没有阅读的需要,是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与阅读习惯。恰当的引导与培养,是成人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在既有方式不见效的情况下,不妨转变思路。娱乐性阅读也许可以为儿童文学阅读开辟一条新径。

一、何谓“娱乐性阅读”?

“娱乐性阅读”在英文中被称为pleasure reading或reading for fun,是外语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即外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阅读任何他们能得到的外语阅读材纸,包括报纸、杂志、通俗小说乃至经典文学作品等。显然,娱乐性阅读强调的是多读,不拘形式、时间与内容,以量的积累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外语教学中提倡娱乐性阅读的目的是减轻或打消学生对陌生语言的敬畏感,以轻松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方式唤起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亲切感。娱乐,在这里只是一种态度和方式,而不是最终目的。

其实,不止外语学习,在母语阅读中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形。专家和老师们一再强调让孩子们读名著,但大部头或年代久远的经典常常令他们望而却步。而各种阅读课、读书活动,或者太过正式,让孩子感到增加了负担;或者容易流于形式,没落到实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要爱上阅读,有了兴趣,自然会多读;读的多了,自然就渐渐地会读,阅读品质与习惯也才会藉此而成。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是美国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被誉为“当代的梭罗”。正如书名所言,他在一间平凡的小学教室中创造了当代教育的奇迹。他也特别强调娱乐性阅读的重要性,他在书中说:“为乐趣而阅读的孩子比大多数只阅读指定功课的孩子拥有更多的热情与持久的专注。”“娱乐性的阅读有助于学生精通各种专业,从艺术作品到科学实验。”[2]雷夫认为推理小说对小学生而言特别刺激有趣,并推荐了相关作品。

爱上阅读,必以读书为乐。在电视、网络还未普及的时代,阅读本就是识字者主要的消闲娱乐方式。即使把教育的目的放在首位,对于儿童来说,也应“寓教于乐”,以激发兴趣为第一步。周作人在20世纪20年代初撰写的《儿童的文学》一文中就指出:“小学校里的正当的文学教育,有这样三种作用: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培养并指导那些趣味;唤起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3]文学教育始终以“趣”为核心,是真正的以儿童为本位。而这种趣味即来自于游戏的、快乐的、自由的和轻松的娱乐性阅读。

二、娱乐性阅读的内涵

文学本来就具有娱乐功能。人们劳作之余的游戏被认为是文学艺术起源的直接因素之一。席勒也曾以“游戏”来界定文学艺术的内在本质,并将之视为人类精神健全完善的状态:“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人才游戏;而且只有在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4]而文学艺术则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游戏形式,对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强化人的审美素质,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将文学阅读作为一种消闲娱乐的方式,正是回归于它本身的游戏属性。能以一种审美的态度而非功利目的走入阅读,它才会成为一件美妙的事情,对人产生长久的吸引力。因此,真正的娱乐性阅读应当是有趣的、轻松的和自由的阅读活动,是一种爱好而非一门功课。

1.娱乐性阅读是一种趣味阅读

儿童在选择读物时往往把好玩、有趣放在首位,追求轻松快乐和强烈的趣味性。儿童之“趣”与成人存在差异,在成人眼中有趣的事物,儿童未必感兴趣。从儿童的审美心理出发,能对其产生强烈吸引力的往往是有“童趣”“谐趣”和“玩趣”的作品。

“童趣”即顺应儿童天性,展现童心、童真、童稚的多彩。儿童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决定了儿童迥异于成人的审美趣味。那些展现了儿童稚拙天真的作品,往往令同龄读者倍觉亲切,如诺索夫的《幻想家》《米什卡煮粥》等,将儿童的可爱天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滑稽、荒诞和富有幻想性的作品又以大胆的夸张和离奇的想象使孩子为之着迷,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敏豪森奇游记》,等等。

“谐趣”是指作品中的喜剧性,这符合儿童追求快乐的天性。从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那些长久流传并赢得历代小读者青睐的作品,几乎无一不是充满着喜剧性的。王昆建在《喜剧性:儿童天性的张扬》一文中说:“‘谐趣’是儿童文学喜剧性的核心,它犹如一条欢乐的潜流悄悄地穿行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儿童文学中,以其特有的‘趣’来引发读者的笑,并进而构成儿童文学特有的审美品格。”[5]

“玩趣”是指儿童文学及阅读的游戏性。喜欢游戏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游戏也是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巨大的乐趣,因此,具有游戏性的作品特别受到儿童喜爱。例如挪威作家托比扬·埃格纳的《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童话名作。书中既没有魔法仙女等幻想情节和人物,也不刻意描画儿童生活,然而却以游戏化的方法创造了亦真亦幻的童话情境,“充满了儿童式的天真和浪漫格调”。[6]

2.娱乐性阅读是一种轻松阅读

轻松的阅读是不带任务的,不具有明确功利目的的阅读方式。现在许多学校都采用布置读书笔记的方式来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其实这是把娱乐变成功课,将有趣化成负担的做法。一方面让学生把完成读书笔记视为首要目标,反而把阅读放在第二位;另一方面,学生们还会因功课量的增加而产生对阅读本身的反感。因此,娱乐性阅读不提倡布置任务、写读书笔记或其他形式的作业,要还阅读以娱乐休闲的本色。

娱乐性阅读也不强调阅读的功利目的,如思想教育、知识学习等。儿童文学的创作观念早已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育儿童”转变为“解放儿童”,这是对儿童本位观的回归。周作人在《儿童的书》一文里即明确反对“太教育的,即偏于教训”的儿童文学,他说:“向来中国教育重在所谓经济,后来又中了实用主义的毒,对儿童讲一句话,睒一睒眼,都非含有意义不可,到了现在这种势力依然存在,有许多人还把儿童故事当做法句譬喻看待。”并说:“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有那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我说无意思之意思,因为这无意思原自有他的作用,儿童空想正旺盛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愉快的活动,这便是最大的实益,至于其余观察记忆,言语练习等好处即使不说也罢。”[7]可见,周作人在20世纪20年代所提倡的即是非功利的、轻松愉快的创作与阅读。

3.娱乐性阅读是一种自由阅读

自由阅读(free reading)即宽松的、自主的、广泛的、灵活的阅读方式,不拘形式与内容。爱好自由、喜欢灵活多变也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文学本身即肯定并张扬自由的精神,儿童文学阅读也应成为孩子们体验自由的天地,成为他们缓解学习压力、释放自由天性的最佳平台。

儿童的个性有差异,爱好有不同,在选择读物时应充分尊重其兴趣,对于阅读数量、时间与方式等也不必整齐划一,强求约束。自由阅读的核心是自主,儿童应当成为阅读的主人,他们有权利去选择阅读的对象与方式。而学校、家庭与社会应当为孩子们提供宽松、便利的阅读条件与环境,并适当地推荐与引导。

三、对“娱乐性阅读”可能产生的误解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令许多人谈“娱”色变,对娱乐与游戏生出敌意与警惕。娱乐性阅读乍听起来似乎也与文学的神圣和教育的庄重背道而驰,因此,人们可能对这一阅读理念产生如下误解。

1.忽视教育

娱乐性阅读提倡轻松愉快非功利性的阅读方式,反对功课式和受训式的阅读。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开文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单纯追求消遣娱乐。

中国式教育往往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毛病,升学和就业压力又加重了这种功利性教育的砝码。如果在文学阅读中仍不能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那么儿童的健全人格恐怕会受到损害。其实文学创作本身也最忌讲大道理、教训人,它的目的在于展现鲜活的生命状态,而非充当教育的工具。能从作品中领悟到一些深刻的道理固然是得到了文学的馈赠,仅是沉浸其中,欢笑、感动、惊奇……来一次审美之旅,足矣。这已经是得了阅读的益处,审美其实就是一种大教育。

2.纵容放任

不规定书目,不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孩子们还能读书吗?还能读好书吗?老师和家长的这种疑问其实流露出对孩子们的不信任。每个成人回顾一下自己的阅读经历就会发现,对阅读的喜好常常是无师自通的,谁又是仅凭推荐书目而成长起来的呢?具有吸引力的作品当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必定在文字、风格、形象等某个方面与读者的气质与需求契合。正如食物的选择,要和口味与脾胃相合。成人要做的,是把有营养的食材做得合乎孩子们的口味,而不是只提供单调寡淡的营养配餐。

让孩子自由阅读,并非甩手不管,而是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给他们宽松的阅读环境,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作品,并适当地点拨引导。教育学者尹建莉在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写到女儿迷上了《还珠格格》,她特意买来一整套的书给她看。她并没有因为言情小说不是名著就加以阻拦,女儿也没有因此影响功课成为“琼瑶迷”,反而一直保持了对阅读的强烈兴趣和良好习惯。

3.远离经典

娱乐性阅读是轻松的,有时是随意性的阅读,甚至可以是“快餐式”的阅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是“轻阅读”或“浅阅读”,远离严肃文学与经典作品。娱乐性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对阅读活动本身的兴趣,从而逐步提升阅读者的语言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扩大知识面与生活视野,为进一步阅读更高层次的作品奠定基础。因此,娱乐性阅读其实是为从量变到质变做准备,并不排斥经典与名著。如果通过娱乐性阅读对严肃文学产生兴趣,那么阅读严肃文学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高级的娱乐。

四、让阅读成为一种最好的娱乐方式

娱乐性阅读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在轻松有趣、自由自主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在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阅读推广有所帮助。

1.从阅读轻松读物入手

娱乐性阅读的材料应当是能给孩子带来轻松愉悦感受的读物,因此漫画、杂志和校园小说这些轻松读物自然成为首选。然而正是在这些读物的选择上,成人与孩子出现的分歧最大。教师和家长一般会将阅读限定在经典名家的范围之内,而排斥那些浅近通俗的读物,认为孩子从其中获益甚少,白白浪费时间。但著名语言学家、阅读教育理论研究者和阅读推广人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中却对轻松读物阅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轻松的阅读可以是发展较高阅读能力的阶梯:它既能提供阅读动机,又能培养阅读较深读物所需的语言能力。”[8]并通过大量调查数据证明,阅读漫画等轻松读物不仅不会产生消极影响,而且有助于阅读兴趣的养成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2.在娱乐休闲中激发阅读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以阅读来代替甚至剥夺他们的娱乐和游戏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要将阅读与娱乐调整为一致而非对立的状态,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实,在儿童的各种娱乐休闲方式中,许多都能与文字阅读产生联系,只要恰当引导,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阅读兴趣的养成。例如电影和电视,就能把大量的文学经典与知识信息传递给儿童,激发求知欲,增长对文学与现实世界的了解。把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也会增加原书被阅读的机会,《哈利·波特》《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等就是典型例子。再如旅行,不仅可以通过阅读做准备,还能在行程见闻中激发对历史、人物、风俗等的好奇心,从而展开新一轮的阅读。

3.开展阅读活动中的游戏

娱乐化阅读的内涵也应该包括阅读方式的娱乐化,让阅读成为一件“好玩”的事情,自然会吸引孩子们。在儿童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形式的丰富多样是非常重要的。雷夫在他的56号教室里以排演戏剧的方式,让孩子们爱上莎士比亚,也爱上阅读。其他的阅读游戏包括猜人物、改结尾、做图书、仿写等等,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新鲜有趣,一定会爱上这种最佳娱乐方式。

娱乐性阅读是在阅读中顺应和尊重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本位的阅读。它以阅读兴趣为核心,以培养终身阅读者为最终目标。这是阅读本质的回归,也是感受阅读乐趣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文学少年》杂志社)

[1][6]汤锐.复调时代[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45,405

[2][美]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2[M].朱衣,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52

[3][7]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M]//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40,57

[4][德]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90

[5]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297

[8][美]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M].李玉梅,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115

猜你喜欢

娱乐性读物儿童文学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国产类型电影的创新之路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