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阅读”浅谈

2015-01-30潘小松

中国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全民阅读全民公民

□文│潘小松

“全民阅读”浅谈

□文│潘小松

阅读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人类的阅读史随文字和书籍的出现始,由来已久。

“全民阅读”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并且是较重要的指标。因此,倡导“全民阅读”成为社会精英、国家栋梁重视的文化建设事业。

一、“全民阅读”解

“全民阅读”被写进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体现了阅读对公民道德素养的塑造的重要性受到了中央层面的重视,这也说明,严肃阅读需要发扬光大。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一种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

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其实,李克强总理早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提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保护文物。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是这样表述的: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

笔者对李克强总理强调“全民阅读”的理解是:“全民阅读”指严肃的经典文本阅读。

假如新媒体阅读算是严肃阅读,我们并不缺乏阅读的群众基础和阅读的主张。无论是在地铁、公交,还是在超市、商店、咖啡馆、办公室、会议室,你并不难看见手机阅读的身影。那么,在阅读如此蔚然成风的氛围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还要提倡“全民阅读”呢?

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①电子阅读、手机阅读并不代表严肃阅读,传统的经典书籍阅读才是“全民阅读”的主要内容。②“全民阅读”不包含消遣性娱乐性乃至八卦性的文本,而这类文本正是构成电子阅读的主体。③世界范围内的人均阅读率调查主要针对传统文本、经典文本的人均阅读调查,否则不能解释中国人均阅读率低于别的国家的说法。

《政府工作报告》里倡导的“全民阅读”主要指经典著作的深阅读,而不是随处可见的碎片化的浅阅读,这一倡议不仅及时,并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说及时,是因为在消费的时代,欲望充斥心灵的时代,信仰缺失的时代,人们几乎忘记回望内心,几乎不再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一个民族的成员假如没有心灵的滋养,这个民族的生活就没有未来;即便活在当下,也无所适从。严肃阅读能够拯救心灵,能够提高国民的整体素养,无论是文化层面的素养还是道德层面的素养。

二、“全民阅读”是提高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手段

这里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主要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员作为“公民”的自觉意识,即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应尽的义务和可享受的权益。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很大,可接触的老师也有限。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唤醒主要需通过严肃阅读获取。一个人的经典文本阅读量越大,阅读越精细,这种公民素质的培养程度也就越高。假如你能掌握本民族本文明类型以外的经典文本阅读钥匙(外文),那当然这种交互参照的素质培养效果就更佳了。这是因为,你所处的文明类型社会可能对古典的文化有星光灿烂的贡献,而另一种文明则对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贡献大些。阅读不必排斥外来的文化产品。马克思主义也是外来的东西。孔子老子佛经以外,人类还有《圣经》和《古兰经》;《圣经》屈原以外,人类还有《荷马史诗》,有柏拉图。“全民阅读”能使社会成员开拓眼界、扩展视野、充实心灵,能让人摈弃狭隘,拥抱一切有营养的人类文明结晶。

我们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觉得最好的方式也是倡导“全民阅读”。通过阅读,公民能逐渐理解人类价值观里的真善美,尤其能让人懂得并且思考价值观的真谛。

三、“全民阅读”能提高国家“软实力”

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有经济、军事、科技指标,更有人文指标。虽然人文发展水平指标难于量化,但还是可通过全民人均阅读率这种虚中有实的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很难想象一个严肃阅读不普遍的国家有实际的文化影响力。美国人自嘲没有文化,但这个国家却不断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断出现文学大师级的作家。假如缺乏严肃阅读的主张,这一切很难实现。中国若想抵制外来文化对母语的影响,就要倡导“全民阅读”,提高本国公民的哲学、文学、美学素养以发扬光大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使本民族的语言文化跟上时代的步伐,推陈出新。

我国主张加强文化“软实力”,提倡“全民阅读”是重要的一环,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整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了,才能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尊重。

国家和社会由个体公民构成,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由各方面的元素构成。公民素质是这些元素里不可或缺的成分。公民素质的高下很大程度上仰赖严肃阅读是否普及。因此,不可低估“全民阅读”对提高国家“软实力”所起的基础作用。

四、“全民阅读”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

近一个世纪前蔡元培针对国民教育问题时提倡“美育”,主张通过“美育”提高国民素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倡导“全民阅读”,于国民教育主张上与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主张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立足点都在国民素质和国民个体修养的提高方面。

严肃阅读于个人修养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而知识的汲取主要来源于阅读。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更直接地指出阅读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和列宁都是我们严肃阅读的榜样 ;毛泽东更是手不释卷的经典文本阅读者。严肃阅读不仅能增强语言能力和修辞表达能力,也能影响审美取向和审美标准,从而影响一个人的外表和精神面貌,对个人素养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上存在一种以是否有用为判断标准的倾向,孩子们的阅读主要围绕应试,与考试、升学、晋级无关的书籍则被视为“闲书”。著名的作家茅盾回忆自己的文学启蒙过程时说:自己的文学兴趣源自幼时的小说阅读,因父亲认为读小说能让孩子通文理。

个人修养和个体素质并非凭空造就的,人的心智完善过程主要源自严肃阅读的知识内化过程。视听艺术如果缺乏文字的解读,就缺少深刻的阐释。人类是用语言来直接表达思想,而用来传播交流思想表达的正是文字文本。2014年美国国民阅读抽样调查里有一个数据:近70%家长主张孩子进行传统文本阅读而不是电子阅读。

五、结语

改革开放初期,《读书》杂志提出“读书无禁区”的口号。那时并没有人说我们要提倡“全民阅读”。当时的民众阅读热情是高涨有余而开放的文本不足,尤其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印刷出版的成品不足。今天的情况是经典文本的获取并不难,问题是民众缺少阅读的热情。民众的热情受社会价值取向影响,以实用为判断标准的社会价值取向导致阅读的实用主义。阅读生态跟自然环境生态其实是一个道理。忽视自然生态的结果是环境污染,忽视阅读生态的结果是人文污染。两种污染都需要后期弥补式治理。我国现在提倡“全民阅读”为时未晚,千万别等到心灵的雾霾不可收拾了再说。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猜你喜欢

全民阅读全民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