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课堂安全感缺失的原因
2015-01-30张建红
[内容提要]一个安全、有序的课堂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的课堂安全感对学生人格培养和学习改善都有积极意义。造成课堂安全感需求缺乏的原因,既有学生个人认知、性格的因素,也有学校管理者管理不当和教师教学方法不足的原因。因此学校要重视课堂安全感建设,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
[D 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5.0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5)03-0104-02
[收稿日期]2015-06-11
[作者简介]张建红(1974~),女,汉族。新疆霍城县清水镇双沟小学教师。
一、课堂安全感及其意义
高效的学习,不仅需要有名师和优秀的学生,还离不开安全、有序的课堂氛围。一个安全、有序的课堂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然而现实却是,在应试教育背景,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制造压抑课堂的现象愈演愈烈。美国教育家卡罗尔·西蒙·温斯坦就指出:“对太多的学生来说,学校是一个让他们感到羞辱、威胁,受到嘲笑、折磨、取笑,让他们觉得无能为力的地方。想一想什么时候学校对你是可怕的。如果你牢记这些时刻,并尽力保证它们永远不会发生在你自己的学生身上,你已经开始创建一个更安全、更有爱心的集体。”我们的课堂曾长期处在填鸭式教学阶段,老师是绝对主角,学生唯有服从,即便新课改实施,学生的课堂安全感缺乏依然普遍存在。因此,创建有安全感的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良好的课堂安全感对学生人格培养和学习改善都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它是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良好的课堂安全感,往往得益于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及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而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开朗、自信等积极人格的重要条件。刘冬岩女士认为:“人有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必然与有没有自尊、自信联系在一起。在课堂环境里,学生正当的安全感应该得到满足,他是树立个体健康的自我形象的重要内容。一个拥有健康自我形象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积极、主动、开放的态度。这种态度正是形成健康人格、道德人格最重要的基础性情感。”另一方面,它也是改善学习的需要。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易于在某位教师的课上体验到轻松、愉快之类的积极情绪,就会在课堂内外表现出更大热情与动力,学习专注度提高,成绩也会相应改善;反之,成绩则可能下降或迟迟难以改善。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也注意到课堂安全感的价值,他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显然,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安全和愉悦感,他才有充足的信心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创造性地发挥各项潜能。
二、课堂安全感缺失的原因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谓的课堂安全感,并非指一般的人身安全,而是指心理安全。当然,人身安全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做到基本上不焦虑、不恐惧、不孤独,这样的课堂就能称得上是安全的课堂。安全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教室环境的原因。教室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教室的布置必然影响学生的心理体验。温馨如家一般的教室应该是一个可以供人轻松、愉快学习的乐园。现实情况则是,有些学校有意无意中会把教室布置得像战场,缺少起码的人文关怀。教室随处张贴各种夸张性标语,弥漫着应试主义和追逐个人利益的露骨气味,还有公布考试成绩,搞各种评比,这不仅给学生造成持续的压抑感,甚至还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工于心计、不善合作的冷漠人。更有学校出奇招把某些教室后墙打通安上镜子,方便在隔壁的教师办公室随时监视学生的一举一动,如此举动虽然可以制止学生的一些不适当行为,但也不排除会给部分学生带来极大的不自在,使学生总是悬着一颗心在学习。这些所体现出来的关键特点就是“高压”,归根结底源自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不信任感,始终认为只有从各方面严格管控学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不禁要问,让学生害怕的爱,才是最好的爱的方式吗?或许未必如此。道家创始人老子就曾指出:“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因之,仅从老子角度而论,让人望而生畏的管理并不是最有价值的,而老子最崇尚的价值则是自然、无为,意在为每个人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是教师的原因。学生的课堂感缺失,很多是教师的不合理行为赋予的。印度教育家克里希那穆提就指出:“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关系。教师是不是有意无意地保持着一种优越感,总是占据重要的地位,使学生有一种‘我必须被教育’的自卑感,在这个格局中显然不存在关系。它导致了学生的恐惧,一种压迫和紧张的感觉。”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首先,不合理的提问方式。有些教师提问往往不考虑问题的难度与学生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甚至为了惩罚某些调皮学生,故意出难题当众让学生难堪。殊不知,这样不仅可能使被提问学生产生挫败情绪,还可能影响其他较敏感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从而给课堂整体气氛埋下不和谐的隐患。其次,繁重的作业负担。有些老师出于教学压力,习惯给学生布置繁重的课后作业。这势必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当然,这里并非说合理的作业练习不重要,而是指如果各科教师能多付出一点,制定合理的作业结构,甚至尽量在课堂内把问题解决。这样的高效课堂,更能促成学生以高昂、积极的心态应对课堂学习,有利于克服厌学情绪。再次,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一般来说,可以将教师的管理方式分为民主型、放任型和专制型三种类型。民主型管理方式易形成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专制型管理易导致情绪压抑、气氛紧张;放任型的管理则易使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其中,最好的管理方式是民主型。最后,教师的教学风格。如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等都会影响课堂安全感的体验。
三是学生自身因素。老师同样一个行为,在不同的学生心里却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有些学生认为老师会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因而课堂表现自暴自弃,平时不敢参与班级活动,也怯于回答老师的提问,所以时常被不安的心理体验笼罩;外倾型人格和内倾型人格对课堂安全感会有不同感受,敏感的学生更易受坏境的左右;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见到异性教师也会不自觉地产生紧张、不安等心理体验;少数学生存在社交恐惧现象。所谓社交恐惧,又名社交焦虑,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心理,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所以,表现出社交恐惧的学生,相对更容易分散精力,从而影响他对课堂安全感的体验。
[责任编辑:竹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