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数年磨一剑 重现经典光辉
——新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毛泽东新闻作品集》诞生记

2015-01-30刘光牛

中国出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研究室文选新华社

□文│刘光牛

十数年磨一剑 重现经典光辉
——新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毛泽东新闻作品集》诞生记

□文│刘光牛

毛泽东同志在其革命生涯中十分重视新闻工作。他亲自动手办报刊,写新闻报道;对做好新闻工作有很多论述和指示,留下大量文稿。近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新华通讯社合作完成了增订《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编《毛泽东新闻作品集》的工作,两书由新华出版社重磅推出。这一分别被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列为重点研究项目的编修工程,历时数载、集聚了诸多专家领导和编辑人员的心血。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在文献史料方面的最新成果,堪称是对中国新闻事业的一个贡献。

一、领袖文献深挖掘

新版《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是在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的基础上,将其中新闻论述和新闻作品两部分分别进行修订、补充而形成的,新闻论述部分沿用了原书名《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闻作品部分使用新书名《毛泽东新闻作品集》,1983年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一书中的“改稿”部分没有收入,但总体上两书内容较之1983年版丰富了很多。《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收入毛泽东1925年至1970年期间,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谈话、批语、按语、电报、书信等,共110篇,并在1983年版《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论述”部分的基础上,新增39篇文稿;《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收入毛泽东1919年至1970年为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撰写的消息、述评、社论、评论、发言人谈话、答记者问、广播谈话、编者按等,共133篇。两书中有一部分文稿为首次公开发表。

1983年,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曾经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合作编辑了25万字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收录毛泽东新闻工作论述、新闻作品以及毛泽东修改的稿件123篇,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作为代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作品,曾经多次重印,成为这个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文献引用率名列前茅。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老所长成一同志曾经参与1983年版的编辑工作,多年来他坚持不懈从事毛泽东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2009年年底,新闻研究所根据成一同志的提议,着手进行有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研究成果的汇集和有关资料的整理,初步拟定适时修订增补《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通过向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学习请教,逐渐形成编辑出版两本书的框架构想:即对《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进行修订再版,同时编辑出版一部《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2010年11月4日,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带领新华社相关人员同时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的李捷等会晤,双方就修订再版《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编纂出版《毛泽东新闻作品集》的有关问题达成共识,同意以新华社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合作的形式,在两个单位班子的领导下做好这项工作。编辑工作由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承担,以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为主,由文献研究室专家审定把关。此后,新闻研究所组成以当时的副所长卓培荣牵头的工作班子,由刘光牛、李爱平分别担负一本书的主要工作,王会、李成、李志高、赵竹修等同志参与编辑(谭林茂同志2011年9月加入)。在中央文献研究室领导李捷(后期为陈晋)和第一编研部副主任卢洁、调研员王颖等同志的指导和帮助下,按计划积极推进编修工作。

在前后长达数年的编修过程中,新华社李从军社长、何平总编辑、周树春副社长多次在有关请示报告上就两书编辑出版方针及重要事项做出批示。时任新华社总编室副总编辑吴锦才,新闻研究所老所长成一,时任所长房方、现任所长雷中原直接参与和从多方面支持,前后参与两书编辑工作的有卓培荣、刘光牛、李爱平、万京华、王会、李成、谭林茂,还有返聘专家李志高、赵竹修等。卓培荣退休后,所党组成员刘光牛接任编辑组长,牵头负责两本书的编辑统筹。

年事已高抱病在家的成一对两本书的编纂仍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不断以书信、电话方式贡献一系列史料、线索及编辑思路和建议,老同志的敬业、顽强、执著令在职的晚辈后生由衷感佩,鞭策着大家一丝不苟编纂好领袖经典。

新华出版社张百新社长、黄春峰副总编、赵怀志编辑等对两本书从立项审批、录入排版、修改校对到最后印制给予了热情支持。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第一编研部原主任唐洲雁、现主任陈扬勇都先后参与两书编审工作。

二、精严尺度编经典

在中央文献研究室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新闻研究所编辑组主要做了初选作品、筛选篇目、甄别版本、编写注释、核校文稿等几个环节的工作。

开掘资源。初选阶段的工作按宁滥勿缺的思路撒大网,收集尽可能全的毛泽东同志有关新闻工作的文字。分头从《毛泽东早期文稿》 《建国以后毛泽东文稿》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等正式出版的书籍以及《毛泽东对新闻工作的重要指示》等内部印刷物中查找到关于新闻工作的作品,包括一些可以节选的作品片断;同时参考成一同志提供的毛泽东新闻文选稿件的线索进行查找,如从吴冷西、胡乔木同志回忆录中找到《新闻的阶级性》《关于写评论辩证法的两点论》等论述。

严细筛选。在初步查找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编选原则与体例,推敲筛选,精选入选篇目。由李捷同志主持,组织双方研究人员多次讨论,对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收集的500多篇备选文章进行了甄别、认定和筛选,选定了两本书的入选篇目。

毛泽东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较多,按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主张的尺度,《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属于文献精编本,凡选入作品必有原始文献档案出处,故出自胡乔木、吴冷西等同志个人回忆录的一些论述没有收入。相当数量的一些散见于其他讲话与文章中涉及新闻工作的论述片段,不能独立表达一种新闻工作观点的也被略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革”期间的较多指示、讲话都没有收入。故选入的部分是迄今为止观点正确且对今天新闻工作仍有指导意义的篇章。

《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则较全面地收集包括毛泽东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五四时期和建党初期的非常珍贵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也包括数量较大的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评论、消息和口语广播稿。其中120多篇是毛泽东同志写于新中国成立前的作品。

权威版本。坚持权威版本第一的原则,对确定入选的作品进行版本核校。对《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983版)》中的文章做内容版本认定时,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毛泽东书信选集》等最新版本为选用依据,这些书中收录过的,均用了新版本,并修改了刊印说明中的依据。稿末刊印说明(出处)标明的是相关出版物中最权威者。

简洁注释。为方便读者理解正文,对收入文稿作简要的题解和注释,编辑首先参考《毛泽东文集》《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早期文稿》等书籍的注释,“选集”“文集”中没有注释者,则根据《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983年版)》和《毛泽东书信选集》《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及《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等编写。注释编写工作也在中央文献研究室有关同志指导下,统一体例,规范格式,反复修改,力求简洁。

精准核校。首先确保稿本准确无误,对选自早期报刊、新中国成立后还没有收进有关文集以及选自手稿的毛泽东同志几十篇作品,在文献研究室同志帮助指导下与原始档案做反复核查和技术上的订正。已公开发表的权威版本和毛泽东的手稿,都保持原貌,只对其中的错字、漏字、衍字和部分不规范用字及标点符号,做了校订。其次对所有文稿校样一字一句一标点地认真颂读,仔细核改,再三唱校,确保无技术差错。

从最初查找作品、整理编目、甄别版本,到后期编写注释、核校订正文稿、反复唱校,这些细碎、繁琐的具体工作很多由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闻理论与新闻史研究室王会、李成、谭林茂三位年轻同志承担,多次的通读、整理、修改、校对,还有无论严冬酷暑随时去中央文献研究室取送材料和校样,几乎成了他们多年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重要位置,他们孜孜以求。

花开花落几春秋。由于中央文献研究室参与编修工作的负责同志变更、编辑思路调整及出版时机把握等原因,两书出版时间比原计划延后了两三年。只要一天没出成品,修改与完善就没停止。当作为自己生命历程中特别而重大的工作成果,即两本成品书终于在2014年10月摆在面前时,大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三、学习锤炼新闻观

编修毛泽东新闻工作“两本书”的过程,是深入学习思考认识毛泽东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历程的难得机遇。

1983年版《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作品”部分,收入1942年至1949年毛泽东新闻作品27篇,多是大家较为熟知的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评论、消息和口语广播稿等。在此基础上大大扩充后形成的《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收录了1925年至1970年毛泽东的133篇作品,可以说收集了毛泽东同志一生当中各个重要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他早年还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具有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者思想倾向的进步青年时期的作品。他的新闻写作从关注社会问题到不断推出关系民族国家命运的力作,见证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生动直击中华民族数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让人从中真切感受到一个进步青年成长为革命领袖的上下求索、忧患担当、奋斗豪情与革命事业的艰难曲折。具有极为珍贵的新闻史料价值。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则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什么重视新闻工作、怎样做好新闻工作的看法与观点,即毛泽东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毛泽东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智慧结晶。1983年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论述”部分的71篇文稿,阐明了新闻工作对于革命事业的战略意义,强调实践中发挥报纸等媒体围绕中心任务反映实际、联系和教育群众、指导实际工作、“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要动员“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坚守党性和群众性原则,“政治家办报”;要贯彻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反映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心声,满足人民的知情权;新闻表达要求真务实,贴近群众,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风;思想方法上,要深入实际、不尚空谈,立足大局把握新闻报道工作的尺度和时机,等等。

新版《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增的39篇文稿,更加全面地反映毛泽东对新闻工作的看法及其新闻实践的原则和方法,使毛泽东新闻思想脉络更为完整、系统、清晰,比如《反对本本主义》《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研究问题切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要提倡想问题》《要老老实实,不要作假》等篇章,充实了关于提倡和改进调查研究方法与思路的论述;《〈大公报〉提倡准决战的论调是不对的》《新华社要多播整顿三风的教育材料》《关于批评美国对华政策的电报》《对一切应当争取的中间派的批评要注意文章的说服性》《关于暂不公开宣传抗美援朝的指示》《关于朝鲜战场新闻报道的指示》《新华社要向各地通报“五反”的好经验》 《对发表卫立煌〈告台湾袍泽朋友书〉的批语》《〈只花一个多月时间就使全村合作化〉一文按语》《对外宣传不要夸大》《给胡乔木的信》《关于转载〈毛泽东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给吴冷西的信》《〈人民日报〉要多登科学讨论文章》《对外宣传不要强加于人》《“五反”宣传不要用军事术语》等关于一时一事的具体指示和论述,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战略运用和对重要事件的灵活处理,有助于理解新闻宣传报道的方向、任务及“时效度”的掌握。《必须以严肃科学态度对待宣传工作》《报纸、广播是教育干部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中共中央关于何时打败日本问题的宣传工作的指示》《接收新华社广播党的政治方针的通知》《为出版〈陕甘宁边区实录〉问题给周扬的信》《对新华社〈内部参考〉的意见》《书记要亲自管报纸》《注意领导方法,改进文风》等,是就用好媒体、管好媒体、改进文风等方面做的批示和论述,对于新时期的传媒运用,提高信息化时代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掌握主动、有效沟通,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这些作品包含的新闻工作原则和方法,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对当今新的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理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今天的媒体人和媒体管理者提供了方法性、方向性的指引。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继承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精髓及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建设、中国现代史研究和新闻史研究,对于新闻宣传队伍坚持不懈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普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都将具有积极作用,应该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予以继承,并在新的社会环境条件中不断与时俱进地发展完善。

(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猜你喜欢

研究室文选新华社
再创新高
画与理
画与理
新新机甲研究室
视界
画与理
画与理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续: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的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