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析
2015-01-30程小芳
程小芳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析
程小芳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校企合作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但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之路却走的并不是很平坦。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政策法规缺失与政府职能缺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动力不足、学校内部对校企合作的监管不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匮乏、学生和家长不积极等。本文立足于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确保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都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可以多样化。但是就总体而言,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政策法规缺失与政府职能缺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动力不足、学校内部对校企合作的监管不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匮乏、学生和家长不积极等。
因此,独立学院要想推动校企合作真正落实下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校企合作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机制
尽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校企合作做了如下规定:“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 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这些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对于如何具体实施却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缺乏制度保障,造成了校企合作在实践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立法,使法律具有实操性,为校企合作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
校企合作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问题,因此地方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出台各项措施确保校企合作的实现。在当前的形势下,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缺失导致企业和高校在校企合作中都不够积极。政府可以在如下两个方面给予校企合作以政策支持:一是通过政策法规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更多政策优惠和便利,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更多的免税、减税;给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等以此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二是政府应把校企合作逐步纳入政府财政公共预算的范畴,通过拨财政款设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并明确合作双方要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可以获得的权利和收益,利用自身的财政力量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
二、创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
虽然企业也认同校企合作可以使自己获得高校的技术成果、技术服务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收益,但现实的校企合作的种种问题还是让企业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停下了脚步。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流动、产权界定模糊等造成的高交易成本和高回报风险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针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需要的原因,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可以由行业协会出面帮助企业去进行磋商,了解高校,并及时把信息传递给企业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行业协会还可以协调企业参与到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去,使学校的培养计划更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组织企业共同分担校企合作的成本,以解决单个企业校企合作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其次,对于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而导致企业不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应该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制所有企业必须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参与人才培养中来,同时独立学院也应该依托自己的专业、师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积极为企业培训职工。
三、加强独立学院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
目前,全国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都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合作模式、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等急需规范和完善。有些独立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上存在“重协议、轻落实”的现象,虽然签订了较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 但实际管理处于松散状态,甚至是流于形式的状态。在对学生到企业实践环节的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只是旁观者,没有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更谈不上动手操作;有些独立学院不能有效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几乎全由学生自己解决,出现学校“放任” 、教师“放手”、学生“放纵” 的现象。
鉴于上述的原因,要想使校企合作取得切实的成效也要加强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首先,需要独立学院能够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统一协调和管理整个学院的校企合作相关事宜,确保权责明确;其次,该组织建立起来之后,要积极制定与校企合作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有章可循;再次,要积极对各下属单位的校企合作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对于完成效果较好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对于流于形式、完成效果较差的给予适当的惩罚,通过奖惩机制督促各下属单位发挥各自的积极性;最后,该机构还要加强企业方面的联系和沟通,根据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不合适行为。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而能否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取决于是否有一只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独立学院师资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内部引进自有教师;二是母体学校在职教师或退休教师;三是其他高校教师;四是来自企业或行业的外聘教师。自有教师和母体学校教师及其他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经验或经验不足, 加上教学任务重、培训机会少等原因,这部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高,甚至有些教师的知识体系陈旧、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脱离, 其教学能力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差甚远。另外, 从企业、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师虽然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不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本科教育教学理念, 加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欠缺,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为了更好地建设教师团队,必须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式,采取内训外聘相结合,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科研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将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带到课堂上。
五、建立学生与家长的积极参与机制
目前,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有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校企合作三方主体中的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还停留在学生在学校应该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考试能拿高分就可以了,而没有认识到大学教育是为未来的就业服务的,所以应该从将来如何更好地就业的角度去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再加上这些年的校企合作并未取得真正有效的成果,反而流于形式的现象更是加重了学生和家长对校企合作的不认同。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使校企合作在项目设计、教学安排、教学保障等方面满足其合理要求;最后,要积极向学生和家长通报校企合作的进展情况,让其真正体验到校企合作带给学生的成果。
[1]王卫霞.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赢机制构建探索[J].院校发展,2014(2).
[2]李铁.校企合作与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5(1).
[3]吴涛.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与分析[J].商贸人才,2014(7).
[4]王海燕,冷年友.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教平台,2014(6).
[5]解鹏,邬雨刚.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G232
A
“本文受湖北省教学科学研究所项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2011B292)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