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技法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尝试与研究
2015-10-12蔡云妹
蔡云妹
(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000)
油画技法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尝试与研究
蔡云妹
(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000)
众所周知,油画是西洋画的一个分支,而中国传统绘画是我国国画,正如英文与中文一样,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代表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既然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两种画风必然从创作思维,到表现技法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与极大的差异。随着近年来国际化发展态势,西洋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艺术家们在积极追求一种共融关系。本文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基础,分析了西洋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对油画技法进行了研究,并将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进行比较,力争表现美术艺术的气质与概念。
油画技法;中国传统绘画;尝试;研究
一、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油画是西洋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利用特殊处理的植物油与颜料调和,在亚麻画布、纸板或者木板上进行绘画的一门美术艺术。凭借颜料的特殊性,其绘画的对象色彩丰富,且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油画于15世纪起源于欧洲,油画引入中国是在康熙年间,当时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于内廷,从而把西方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在雍正、乾隆时期,皇帝受命于一些宫廷奴仆,向外国传教士学习绘画油画。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西文化触碰出火花,民间建立了不少画廊,中国绘画技法在此机遇中有了显著提升。
清末维新戊戌变法后,中国一大批青年学子先后赴英国、日本等国家学习西洋油画。在国外,中国学子认真汲取了西方及日本国家先进的绘画技法与理念,不仅回国创立美术学校,还延续了西方国家大胆的画风,以人体为模特进行绘画写生。在这战火纷飞的时期,油画家没有安稳的绘画环境,群众没有欣赏绘画的时间。许多油画家在抗战中流离失所,并拿起画笔,以其独特的油画做抗战的武器,反映战事,揭露暴政,比如油画家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战》,唐一禾的《胜利与和平》。同时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诸多油画家以感慨,国内画风受其影响有了一定转变,中国规范的“写实主义”油画风格在此条件下逐渐成型。
新中国成立后,俄罗斯-苏联国家对我国油画教学与创作的影响比较大。此时期的油画更加注重光影效果。以明暗调子为基础反应暗部与亮部、虚与实。虽然经过漫长的时期,中国对油画技法的认知已达到一定的层次,但是中国传统绘画在油画技法的冲击下却陷入了迷茫。学习了西方或日本国家油画的中国画家,内心深处已理性的接受了西方绘画文化,质疑起自己国家传统绘画的科学性。
二、油画技法的种类
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碰撞,表现在绘画技法、构思思路、表现意境等方面。不论是构思思路还是画面要表现出来的意境,均需要超高的绘画技法作为支撑。油画技法种类有三种,分别是古典技法、透明技法与厚薄结合技法。
(一)古典技法
油画的古典技法,流行于欧洲16世纪以前。古典技法的表现,首先在画布上整体涂一遍胶粉色作为底色。待底色完全干时,用特别调制的油画颜料上色,将亮部用较宽的画笔,从物象的受光部位开始下笔,涂上白色增加亮的效果。接着用线条将整幅图画的明暗关系标识出来,再从亮部开始逐层上色,注意上色之前检查前一步奏的白色已呈全干的状态。古典技法表现出的油画色调分明,整幅画面色调简单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前景暖色、中景绿色、远景淡青色。
(二)透明技法
由于每一层次的颜色比较稀,使得下一层次的颜色能够隐约显透出来,因此叫做透明技法。透明技法一般应用于肖像的描绘上,其特点是能够表现画面的质感和厚实感,特别在绘制人像时,能够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细腻的肌肤、形象的色彩。透明技法画布要求是有色画布。首先,在有色画布上着色,整体用色单纯。画面的亮部涂上白色,用厚重的白色勾勒出线条关系,就像素描一样,勾勒出大致的轮廓。等待底色干后,再一层一层涂上透明的颜色。透明的颜色,即通过调色油稀释颜料。逐层涂上透明颜色的过程,必须是上一层完全干透之后再进行下一层上色,直到达到理想的色调效果。
(三)厚薄结合技法
油画中厚薄结合技法,是整幅画面的亮部用比较厚重的颜色,暗部则用透明技法表现单薄透明的感觉。画面的底色一般采用褐色,亮部表面先在未干时用毛笔均匀轻扫,使其平滑,完全干后才能上透明色,以达到既厚实,有晶莹透明的效果。
三、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对比
与中国传统绘画相比,油画更注重画面的真实性,对细节的追求极高。不仅要求线条轮廓,同时颜色也必须恰到好处。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美术艺术文化的交汇经历了漫长的时期。然而,将油画技法应用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使用油画技法,而要结合两者独有的特色,才能使中国传统绘画得以实质的创新。
(一)线条轮廓的对比
绘画中均需用线条来勾勒轮廓,将画面分区。中国传统绘画常用线条,而油画虽然涉及到使用线条,但是线条均是辅助的角色,一般使用较少,即使使用线条,也会轻描淡写,最后被颜料所掩盖。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用以区分画面轮廓的轮廓线、用以区分明暗的明暗线,均以线条形式进行区分;在油画中,物象之间的区分直接通过颜料的颜色、明暗进行表现,并不直接显露明显的线条。
使用线条区分轮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虽然在线条的使用上,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有各自的艺术理念,但是两方均对对方的表现技法做出了尝试。西方后印象派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的使用就有所模仿,而中国传统绘画也尝试了油画对线条的处理方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采用油画技法过程中,采用颜色色块与明暗的方式区分物象关系上,要根据画面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要表达的意境慎重使用,否则不仅无法起到分区的效果,倒会产生画蛇添足的副作用。
(二)空间层次的对比
西洋油画如西方人物外形一样,秉承西方独有的特性,即空间立体感极强。油画对物象空间层次的追求极高,绘画者所处的角度、物象的大小、高低、远近以及所处环境的光感,甚至物象对周围环境的反射、折射等等,油画均要求细腻表现出来,这也是油画写实的表现。油画对画面空间层次的追求,建立在不可违反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正如世间万物有着自身不可变更、不可替代的规律一样。比如物象在视觉上,近则大,远则小;比如有反射能力的物体放置在桌面上,不仅可以反射周围环境,自身还能投影于桌面上。因此,在欣赏油画时,总能第一时间找出整幅画面的中心,也是画面的重心。
在空间层次方面,中国传统绘画对透视的追求往往是“散点透视”的原则,即“远近法”原则。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自然风景中经常使用“散点透视”,自然风景中的青山、绿水、飞鸟、绿色植物、彩色花卉以及人物,极少遵循自然界科学的“近大远小”“近明远暗”的透视原则,给人的感觉倒像是随心所欲的画作,人物不成比例、画面找不到中心,层次感缺乏。
(三)人物处理的对比
在人物处理方面,最能突出中国传统绘画与油画之间的不同。西洋油画对人物处理上,最具精髓。油画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加上西方国家深谙解剖学与哲学,在绘画人物时,将人物形象进行解剖,细分到每一寸肌肤,每一根毛发。油画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犹如真人一般。
中国传统绘画绘制人物,用简单的水墨画就能表现出来,不拘泥于人物的轮廓肌理,反而豪气万丈的以形写神手法,倒也营造出人物的美感。在人物处理方面,20世纪我国著名绘画大师林风眠通过仕女图,将西洋油画对人物的表现方法进行了尝试。仕女图造型以中国传统为主,色彩、层次上采用油画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人物真实性以及画面强烈的光影效果。
图2 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对人物处理的对比示意
(四)画面结构的对比
中国传统绘画的画面结构上,留白是其明显的特征。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结构单元之一,留白并不是随意留白,而要有许多讲究。留白,需要对物象在画面中的位置进行精心的布置,合理的布局才能恰到好处的留白,才能表现图像应表现的效果。正如上图所示水墨画的留白结构在整幅图像的上部分,下部分以环境衬托,整个画面表现了重要的人物,同时留白的恰到好处,使画面的既有整体感又不失稳重。
纵观西方油画,整幅作品基本上满了色彩,几乎没有留白之处。不论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均有色彩为底色。甚至选择了有颜色的画布后,还会涂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底色。油画画面结构不喜留白的特征,与其追求光感与层次有极大的关系。画面结构留白与否,均是画面的背景需求。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画面结构的实质差别,留白现象只是区分两者不同的案例,两者之间画面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实质是背景处理的差异。
然而,中国传统绘画之所以有留白处理,且能达到可观的效果。一方面是画面结构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归根于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单薄,画面没有油画一样丰富的色彩,颜料也没有油画一样的厚重感。在使用油画技法尝试中国传统绘画时,建议背景处理不作留白,以免对比过于突兀。
四、结语
随着社会国际化化态势的进行与演变,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学术与文化交流上越来越紧密。油画技法对于中国来说,是新的绘画技法;中国传统绘画对于西方国家来时,也是全新的绘画技法。为促进绘画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创新,各国之间应谦虚相授。然而,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隶属两种不同的美术文化,在和谐共融的过程中,还需秉承科学原理以及视觉美感。绘画技法艺术性尝试可达到创新的目的,肆意使用则会出现反作用。
[1]卜景培.浅析高校美术教学中写意油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借鉴[J].大众文艺,2015,07,30.
[2]李沛航.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在中国油画中的体现[J].国画家,2011,05,10.
[3]孙海佳.传统油画罩染技法与现代漆画罩漆技法比较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1,04,10.
J2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