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提升
2015-01-30张婷
〔摘要〕新形势下,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育者的理论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基本保障,其能力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本领保障,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人格保障。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1203(2015)05- 0126- 03
〔收稿日期〕2015-08-26
〔作者简介〕张 婷(1990-),女,山西晋中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国家公信力是一个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如果失去公信力,那么这个国家将有可能不复存在。正如国家的公信力对其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性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对其自身而言同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不仅关系到受教育者对其价值的认同程度,而且关系到这一实践活动的效果,同时也关系到它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越来越被学界所关注与重视。笔者认为,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围绕其展开研究,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者的理论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基本保障
真是信的前提。只有真理,才能赢得人们的认可和信任;相反,谬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被人们所抛弃。马克思对这一观点早已作过相关论述,如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1〕马克思在这里论述了“理论”和“掌握群众”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理论的公信力”问题,即“理论”要想获得公信力,就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理论的彻底性”。这里的“彻底”是指抓住事物的根本,对事物达到了真理性的认识。
一个事物所具有、代表或传递的真理,是它获得公信力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首先来自于它所传播的意识形态内容的真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如同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递教育内容的一种实践活动,教育者在这一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如同一座桥梁或一条纽带,将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联结了起来 〔2〕。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内容需要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递与输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不仅依赖于教育内容要符合真理的标准,还依赖于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有效传递。如果教育者能够将教育内容全面、正确地传递给教育对象,那么教育内容就会赢得教育对象的认可,即赢得公信力,而如果教育者无法正确传递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就会受损,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践中,教育者的理论素质是其将真理性的教育内容向教育对象有效传递的基本保障。教育者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或者说具备过硬的理论素质,才能够将教育内容正确讲解、传递给教育对象。教育者如果一知半解,甚至曲解教育内容,对于受教育者提出的问题无法正确回答,就很难得到他们的真正认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具有的真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公信力的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素质则是其将真理性内容有效传递的保障。也就是说,教育者的理论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基本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等。
其次,要具备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教育者在讲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而且需要具备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知识。
再次,要具备丰富的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方面面,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共同影响。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要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
总之,公信力首先来自于真理的力量,只有真理才能说服群众,才能赢得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内容需要教育者传递给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的理论素质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教育者只有具备过硬的理论素质,才能将教育内容有效、正确地传递给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具有说服力,最终获得公信力。
二、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本领保障
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是指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得当的教育艺术和采用合理的教育技巧的能力。教育者的能力素质还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体现,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的能力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提升。教育者能力越强,越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其也往往会越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也将会随之提高,反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就会降低。可见,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既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因素,又是提升这一实践活动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实践中,要想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教育者就必须具备以下两种能力:
首先,要具备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来自于教育者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其如果能够正确解释或解答现实问题,就往往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价值。当前,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较棘手又难以解释,使得教育者常常对它们采取含糊其辞甚至回避的态度,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除此之外,一些教育者往往倾向于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大而空的说教,如谈论无关紧要、不着边际的话题,这样的教育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无法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教育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教育者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关注的社会热点、敏感问题,用理论来解释他们关注与关心的问题,而不是避而不谈、顾左右而言他。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使其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也才会“亲近”它,进而信任它。
其次,要具备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毛泽东早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指出,要想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仅仅依靠动员人民群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柴米油盐的问题。从以上这一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党要想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必须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实际问题,进而提升自身的公信力。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素质,将真理性的内容传递给教育对象外,还需要通过办实事来解决教育对象的实际困难,并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其思想问题,如教育者在面对大学生经济困难、家庭法律纠纷等具体问题时,一方面要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正确认识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通过申请家庭困难补助等途径解决其实际困难。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具备用理论解释现实的勇气以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只有这样,教育对象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产生信任。
三、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人格保障
教育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者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而且对受教育者起着示范的作用,既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真实的教材。波兰著名社会学家什托姆普卡认为:“不论多么复杂,在所有社会客体的后面也都存在一些人,而且他们是我们最终赋予信任的人。” 〔3〕56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教育者是教育对象最终赋予信任的人,而这种信任也是有条件的,其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与受教育者形成亲和力和感召力,才会赢得他们的信赖。同时,教育对象只有信任教育者,才会相信其所从事的事业和所传授的教育内容。因此,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人格保障。具体来说,教育者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教育者要做到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是教育者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教育对象才会对教育者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也才会取得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一个学生如果特别喜欢、亲近某一位教师,那么他就会努力去学习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同样他这门功课的成绩也往往会比较优秀。因此,教育者应主动关心教育对象,积极和教育对象沟通,耐心解答他们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够拉近其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够增加教育对象对自己的亲近感。另外,教育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互动的一种实践活动,两者在活动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者不能高高在上,对教育对象采取蔑视的态度,而是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唯此,才能赢得教育对象的尊重,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教育者要做到言行一致和身先示范。言行一致和身先示范不仅是教育者职业素养的核心,也是教育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还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条件。战争年代,正是每位共产党员言必行、行必果、勇于牺牲的精神感染着人民群众,最终赢得了他们的认可与支持,进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因此,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教育最忌讳教育者“人前说一套,人后做一套”,这样巨大的反差会使教育对象认为自己被欺骗,不仅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也会极大地削弱他们对教育者的信任感。教育者还要身先示范、积极奉献,用模范的力量鼓舞人、激励人。
事实证明,公信力来自于教育者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是一种无声但又最为有力的教育力量。教育者要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言行一致、身先示范、积极奉献。只有这样,才会给教育对象最强的感染力和最真的说服力,最终才会赢得教育对象的信任,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相反,教育者如果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就一定会失去教育对象的信任,从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可见,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人格保障。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职责的教育者,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公信力来自于真理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内容有赖于教育者的传递,而教育者理论素质是教育内容有效传递的前提,教育者的理论素质因此构成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基本保障;公信力来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对象产生的价值,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其构成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本领保障;公信力来自于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是其人格魅力的基础,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则构成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的人格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