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

2015-01-30孙海琴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党校数据库

〔摘要〕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实现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选题不够精准、内容更新不及时、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要通过提高认识、准确定位、精心选题、创新开发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1203(2015)05- 0119- 04

〔收稿日期〕2015-08-06

〔作者简介〕孙海琴(1956-),女,江苏射阳人,中共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特色数据库是以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对某一学科、专题等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析、评价、整理、存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化要求建立起来的可以共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是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展示其个性、打造核心竞争力、扩大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为了适应党校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抓住机遇、跟上时代步伐,把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以发挥其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的需要。地市级党校是全国党校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训和轮训地方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肩负着服务地方中心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等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必须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以服务教学科研、学员成长和发展等为其基本职责,主动作为、奋发有为,进一步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以期为教研人员、学员提供有特色的信息服务,进而体现其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独特价值。

第二,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是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需要。地市级党校教研人员要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就必须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资料占有能力。可见,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必须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使图书馆馆员能够快捷、准确地为教研人员提供内容系统、来源广泛、形式多样的文献信息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校教研人员方便、快捷地获取其需要的文献资料,进而提升教学科研质量和效率。实践证明,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是提高教研人员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部门必须把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以推进。

第三,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信息存储、传播、使用的手段和方式,图书馆的许多传统功能已经逐渐被网络所替代。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的阅读环境、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在逐渐增多,而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性却在逐渐减弱。因此,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首要提供者的传统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现实、应对挑战,加大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力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使其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全面转型。实践中,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把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作为其工作的重点,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馆藏资源,为开展特色信息服务、优质文献信息服务,满足教学科研人员和学员的信息需求提供保障,而且还能够为其转型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服务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些精品特色数据库已成为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库》的子库,但是从总体上看,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数量不多、发展不平衡、总体建设进程缓慢等问题。笔者以安徽省、江苏省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为例,研究、分析其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安徽省16家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还有四家没有建设书目数据库,缺少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纸质文献获取条件,而已经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图书馆共有七家,不到安徽省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总量的一半,而这其中仅有三家可以通过党校系统VPN进行远程访问。另外,安徽省一些地市级图书馆虽然建成了各种类型的特色数据库,如淮北“地方革命史数据库”、亳州“中医药文化数据库”、安庆“陈独秀研究文库”、宣城“文房四宝数据库”,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数量和质量与高标准的建设要求还相去甚远,其数据量普遍在500条~3 000条范围内,最多不超过10 000条,部分数据库还不足100条,数据标引情况基本处于缺失或不规范的状态。笔者认为,数据总量不足、数据标引不规范、信息挖掘不深入、无法充分体现选题价值都是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江苏省13个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大多数都建有市情数据库和本校文库,如常州、南通、盐城、淮安等市委党校图书馆近年来分别创建了“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数据库、张骞数据库、新四军数据库和周恩来数据库。宿迁、无锡等市委党校图书馆的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已经进入筹备阶段,分别拟创建彭雪枫数据库和“苏南模式”领军人物数据库,但目前仍然有七家党校图书馆未把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江苏省13家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中,目前尚无一家使用专业特色数据库建库软件平台,大部分图书馆仍然在使用省级党校图书馆早期自主开发的临时数据库建设平台。另外,江苏省一些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对特色数据库的功能宣传力度不够,往往是自建自用,利用率不高、访问成功率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一些特色数字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笔者认为,安徽、江苏两省29家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大体上反映了我国地市级党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这一现状,我们就不难看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领导重视不够。有些地市级党校图书馆领导对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建设具有党校特色、干部教育特色、思想理论特色的数据库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性、专业性、连续性等认知不足,使得一些建成的数据库往往存在数据质量不高、检索不方便等问题。

第二,选题不够精准。有些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在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选题不够精准,有些数据库虽然突出了地方特色,但却往往缺乏党校特色、馆藏特色、学科特色等,与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员的党性教育等联系不够紧密,偏离了党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宗旨,存在为建而建的现象。笔者认为,以上这些数据库往往会因使用价值、使用效率不高而闲置浪费。

第三,内容更新不及时。有些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虽然热衷于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开展,但却往往不注重数据库内容的及时更新,如没有及时、全面地把有影响力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新信息、新资料录入数据库,也没有及时对一些相关数据进行修改和整理,误认为特色数据库建成便是大功告成,久而久之,一些特色数据库就成了摆设。

第四,类型单调。目前,有的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在创建特色数据库时,比较注重书名目录、期刊文章题名、文件摘要等文献资源的收录,而忽略对文章全文、表格、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的收录。实践中,类型单调的特色数据库难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另外,有的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创建的特色数据库只是数据的简单罗列和堆积,除检索题名之外并无其他检索手段,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五,专业人才不足。目前,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在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不但缺乏既具有图书馆专业技能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硬件人才,而且缺乏既能够掌握数据库建设技能又能够熟练掌握特色数据库选题学科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技能偏弱,是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员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对策

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发展必经立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需求,突出党校特色。在实践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创新数字资源服务的手段、方式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党校的中心工作。

第一,领导支持是前提。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在加强特色数据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依靠领导的支持。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地市级党校的领导要深刻地认识到,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事、可抓可不抓的事,而是非做不可的事、必须做好的事,如不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党校教育就会失去信息保障和智力支撑。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谁的视野开阔、谁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上起步早、抓得紧、抓得实,工作就主动,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就处于领先的位置。二是工作措施要到位。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要把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加以推进,各级领导则要切实帮助其解决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一些现实问题。笔者相信,有了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在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就有了坚强的后盾。

第二,选好题目是核心。特色是特色数据库的生命力所在。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能否有特色,核心的问题是其能否选好题目。因此,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应优先选择利用率比较高、用户需求大,既能突出党校特色,又能体现地方特色的选题。具体来说,一是要围绕地市级党校重点学科、特色学科进行选题,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等,以形成学科特色数据库。二是要围绕市情、地方党史、经济、文化等进行选题。这样的选题既能突出地方文献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又能体现党校特点,其建成后不仅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需要,为党校教研人员研究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同时也能够为党校学员提供研究市情的专业信息资源。三是要围绕教学科研需要建立专题数据库。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相联,党委政府的重要政策文件出台后,教研人员、学员都迫切希望图书馆能够及时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笔者认为,建立专题数据库能够满足教师、学员教学科研和学习的急需。四是要围绕扩大党校影响力来选题,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数据库,如创建本校教师文库、教学科研专题库等。这类数据库不仅能够展现本校教学科研水平,而且可以起到展示和宣传本校工作成果的作用。

第三,准确定位是保证。许多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是在图书资料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遍规模不大、馆藏文献不多、专业面较窄,读者主要是教研人员和党校学员,用户的信息需求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因而它既不同于副省级以上党校图书馆,也不同于高等学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因此,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在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应秉持实用的原则,注重实际需求,把握潜在需求,量力而行,切勿好高骛远、贪大求全,多在与本馆服务对象关系紧密的学科、专题上下工夫,及时更新数据库内容,进而形成“少而精”、“精而特”的特色数据库。

第四,创新开发方式是关键。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在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要走自建、购买、外包、合作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实践中,用于满足教研人员“长线”研究的专业学科数据库要以购买为主、自建为辅;内容单一类的“短线”专题数据库要以自建为主;综合类数据库则要走合作开发或外包之路。如要创建一个质量较高、内容较为全面的市情数据库,就需要与地方的统计、档案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发,单凭党校的一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即使其能够勉强完成,也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综合类数据库的构成相对复杂,包含书目库、全文库、视频等子库,数据形式也多种多样,包含文字、表格、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该类型的数据库不但建设难度大,而且建成投入使用后,还要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因此其搞联合开发较为适宜。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如果对具有地方特色且在教学科研、学员党性教育工作中所必需的数据库不能独立开发,则可以走外包之路。如盐城市委党校的“新四军数据库”就是采取外包的方式创建的,建库周期较短,省时省力,但建库成本比较高,数据库后期的充实、调整、完善仍然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对于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来说,特色数据库开发建设工作要由易到难,要经过实践摸索、经验总结、人才培养等过程,只有这样,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的开发能力、建设水平才会得到逐步的提升。

第五,专业人才是支撑。没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再丰富的信息资源,没有信息人员对信息的组织、选择、评价和解释,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特色数据库;再先进的网络设备,没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使用,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要解决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人才问题,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培训和业务进修,以改善其知识结构。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要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要把信息网络技术的学习作为馆员业务进修必选科目;要围绕特色数据库建设要求,加强图书馆馆员专业学科业务知识培训,请专家教授讲授相关专业学科知识,使其能够掌握专业学科的理论框架、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要通过在岗学习,使大多数图书馆馆员能够形成新的专业优势,进而适应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需要。二是要突出能力建设,以提升图书馆馆员科研水平。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要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馆员对信息的敏锐反应能力、整理加工文献信息的能力、系统导航能力,以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另外,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要深入研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途径和提高读者信息素养的方法,特别要引导馆员加强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以把握数据库发展动态和数据库用户的使用方向。三是要引进专业人才,以改善人员结构。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要着力引进图书情报、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其他专业人才,以满足特色数据库建设、管理、使用的需要。

总之,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只有这样,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才能建成上规模、有内涵的特色数据库。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党校数据库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数据库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南非大学的能力建设研究——以教学科研策略为例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