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梳理和研究

2015-01-30顾承卫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发展

□ 顾承卫 肖 月

科技革命的巨大冲击使得绝大多数现代国家的领导人都异常关心并努力促进本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因而,现代国家领导人的科技思想,往往也对该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政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领导集体的核心习近平同志近年来多次对科技创新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和深刻阐述。习近平的指示和阐述,集中体现了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一、科技创新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前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科技工作,强调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把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并列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胡锦涛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任务。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对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又做了进一步阐述。

1、科技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强调了这一点,“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1]“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2]“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3]“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3]

2、科技创新,时不我待,要有高度紧迫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我国依靠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早在2011年的科协大会上,习近平就指出,人类社会已进入21 世纪第二个十年。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这十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形势,我们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4]“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5]此后他多次把科技创新比作“先手棋”,一定要把握先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关键是时机和决断。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们有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有持续创新形成的系列成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备良好条件。因此,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决策,想好了、想定了就要决断,不然就可能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甚至可能付出更大代价”、“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要“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对重大任务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3]

3、当代科技竞争已经演变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竞争。习近平精辟地指出,进入21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态势和特征,“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3]这告诉我们,当代的科技竞争已经不是科技领域某一方面、某些要素的竞争,而是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全面竞争。很多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对我国而言,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是要构造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系。

二、新时期科技创新的紧迫任务:提高原创力,掌握核心技术

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的三种创新模式中,习近平尤其强调,中国要加强原始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中精力打靶心”。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历史证明,我国实行的技术引进策略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促使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但是也充分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市场换不来的,必须靠自己努力。曾作为科学家领导发展印度弹道导弹和核武器计划的印度第11 任总统卡姆拉说:“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技术永远是国家的财富,没有哪个国家会为别国搞技术开发。”

由于市场和技术本身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跨国公司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它们只能是先进技术的封锁者,而不可能充当先进技术的推广者。另外,从冷战时期的“巴统组织”到现在的“瓦森纳协议”都说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技术出口的控制并没有削弱。实践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很难通过正常贸易获得的,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一些关键经济门类仍然受制于高新科技瓶颈。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左右,属于发明专利的数量很少,只占世界的不到3%,甚至远低于韩国等新型工业化国家,一些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还依赖进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无创新,则无出路”的转折点。美国的“中国通”罗伯特·库恩指出,中国已经到了解决好“制造”和“创新”两者间关系的关键时刻。

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极为重视,2010年在上海调研时他强调,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求掌握更多重要关键技术、力求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6]

此后他多次指出,要“研究开发直接决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要深入研究“前沿关键技术”、“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潜心探索自然规律,努力在世界科技前沿取得更多研究成果。”[4]

2013年在沈阳机床集团考察时,习近平形象地比喻:“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7]

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更加清晰地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习近平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3]一项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8]“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9]

作为一个经济正在转型的发展中大国,我国有着自身特定的需求,不可能指望别人来帮我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习近平的重要指示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是立足于自身研发,大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引进只能缩小差距,创新才能决胜未来。

三、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科技潜能

随着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快,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使科技体制进入了不得不改、但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水区”。习近平多次对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方向目标、具体路径、使命任务等做出重要指示。

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他指出,“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因此“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5]“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3]

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他指出,“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是提高科技投入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认真研究”;要“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要优先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重点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部署”;[10]“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10]“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3]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主要负责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宏观管理,不再直接具体管理项目。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决策、咨询、执行、评价、监管各环节职责清晰、协调衔接的新体系。

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路径,习近平提出了五条:(1)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激励政策,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2)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3)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大幅提高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要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4)加快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把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实施好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加快在国际科学前沿领域抢占制高点。(5)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

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指出,通过全面深入的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3]

习近平还对我国的院士制度改革问题作出了部署。他在肯定院士制度长期以来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同时指出,我国院士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社会关注、科技界反映较突出的问题,都背离了我国院士制度的本义,必须加以纠正。因此“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使院士制度更加完善,真正守住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3]遵照这个指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相继改进了院士遴选及退出制度。

另外,习近平还提醒,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特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不能丢。2011年春节前夕在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他说:“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11]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他更加明确地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3]

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向领跑者转变

实践证明,全球化有三个阶段,一是制造业全球化,二是服务业全球化,三是创新全球化。正如《世界是平的》一书所描述的那样,现在人才和技术跨国界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才、技术不断从一个国家流动到另一个国家,人才和技术变得没有国界了,研发的方式和架构也变得跨国界了。这一切表明,创新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2009年3月,国务院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之后,希望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习近平把上海这个全国最大城市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个决策对上海发展,对全国科技创新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是“创新自信”的体现。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习近平提出“增强创新自信”的命题,[11]要求我们对中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强烈的自信心。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给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3]在已经奠定的坚实基础上,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因为客观上我们与科技先进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更不能妄自菲薄,我国科技完全有能力、有基础实现更大发展甚至跨越。中国要更加奋发有为,敢为天下先,向全球科技创新“领跑者”的目标冲击。

其次,是参与国际竞赛规制的强烈需要。习近平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在传统国际发展赛场上,规则别人都制定好了,我们可以加入,但必须按照已经设定的规则来竞赛,没有更多主动权。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这样才能争取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变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竞赛规则造成的我国在国际交流中长期的不利地位。

最后,是事关全局的科技创新部署。中国创新实力不断提升的大格局已经形成。在这个格局下,党中央和习近平把上海的发展目标设立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应该说已是一个客观趋势,上海要有充分的自信和迎难而上的决心。从本质上看,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创新要素的聚集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枢纽型节点。目前看,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截至2013年,上海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到366 家,其中世界500 强企业研发机构120 多家。上海吸引了全国外资机构总数的1/4 和世界500强所设研发机构的1/3。大型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中心已达到70 多家。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上海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已连续5年位列全国第一位。上海应积极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抓住全球创新资源系统性东移的历史趋势,顺势而为,实现在国内进行资源配置,向在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转变,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做出突出贡献。

五、科技创新人才观: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创新驱动发展,那么谁来驱动创新呢?是创新型人才,因此是人才在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13]要实现科技创新重大突破,就不得不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是最可宝贵的战略资源”;[4]“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14]这几句话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强烈的人才意识和人才观念。在前几代领导人的基础上,习近平建立了完整的、有特色的科技人才思想体系。

关于科技人才的宝贵价值,习近平提出,“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15]“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4]“‘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3]

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针,他提出,要“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成长链,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创新政策、完善体制,坚持用宏伟事业感召人才,用良好环境凝聚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15]“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4]

关于创新人才成长的途径,他提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4]

习近平提出,要特别重视青年科技人才。2008年他就提出“三个大”的想法,大规模培养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造就大批一线的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度吸引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充分调动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大气魄使用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为青年科技人才大胆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6]“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1]

关于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习近平提出,“要广泛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服务”[4];加快从海外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层次人才,是顺应世界科技进步、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壮大我国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为了使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他提出三个重要原则: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充分尊重,就是要认识和肯定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的独特作用,采取有力措施,使他们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迸发创新智慧,涌现创业活力。积极支持,就是要充分考虑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在国内工作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在生活上提供更多便利,在工作上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努力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氛围。放手使用,就是要努力提供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创新创业、发挥作用的政策条件,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让他们参与专业决策、领衔重大项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各展所长。[14]

此外,习近平还指出了我国科技人才目前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优势是科技人才队伍规模是世界最大的,劣势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

六、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促进人类生活更美好

让生活更美好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8]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服务,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比如,生物学相关技术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拓展生产和发展空间,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绿色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是人类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能源技术发展将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主要途径。

2014年3月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强调,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使人们在持续的天工开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同年6月他又指出:中国要“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蓬勃发展的中国,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造福子孙后代。”[8]他还举了袁隆平院士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袁隆平率领团队发明了杂交水稻,促进中国粮食亩产提升到800 公斤以上,不仅为中国解决13 亿多人口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推广到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等众多国家,使那些地方的水稻产量提高15%-20%,为人类保障粮食安全、减少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科技创新也是解决当前许多世界性难题的有效途径。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粮食不足、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人口膨胀、贫困、疾病流行、经济危机等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切,对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新的使命。

面对国内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的趋势,习近平提出,这个难题也要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根本方法是大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雾霾等一系列问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

七、加强科技伦理建设

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深刻影响,加上管理体制不完善、项目信息不公开、廉洁教育不到位等原因,科技领域也已经不再是一片净土,频频爆出学术不端、科研造假、道德失范甚至腐败现象,科学家形象、科学事业的崇高性都受到了不利影响。于是科技伦理这个过去非常陌生的词汇,近年来频频出现在科技类报刊和网站上,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科技伦理是一个规定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的概念。研究者指出,科学伦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

作为对科技创新各方面发展都极为重视的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对于科研道德、科技工作者的人格修养也有很多论述和见解。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不仅需要丰富的科技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顽强的拼搏精神。”[4]具体说,从职业伦理角度出发,习近平的科技伦理思想包括这几个方面:

1、科技人员要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2、科技人员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要把自身事业追求和人生价值同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报效祖国为最高荣耀,在创造一流的科技业绩中书写人生辉煌。

3、科技人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这是优秀科学家的精神境界。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4、科技人员要坚持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新知,经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潜下心来做学问、搞科研。恪守坚持真理、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弘扬诚实守信、科学严谨的学术风气,营造民主讨论、平等待人的学术氛围,在全社会树立科技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加强品格修养,努力在促进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方面奋发有为。

5、科技人员要自觉加强道德自律。鼓励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坚决遏制科学研究中的浮躁风气和学术不端行为,推动建立和完善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在全社会树立科技界崇尚真理、求真务实,坚持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形象。

6、科技人员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全体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担当、敢于质疑现有理论,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勇于超越、勇于开拓新的领域,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此外,习近平还提出了“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的命题。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1]“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3]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体现了中华民族惊人的创造力,也使我国长期居于世界强国之列。

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断,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创新自信,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导。

[1]习近平会见嫦娥三号参研参试人员代表[EB/OL].新华网,2014-1-7.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4-01/07/c_125965401.htm

[2]习近平: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EB/OL].人民网,2015-5-25.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25/c64094-25060763.html

[3]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6-10.

[4]习近平.科技工作者要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EB/OL],2011- 5- 27.http://zt.cast.org.cn/n435777/n435799/n12787693/n12893402/12899896.html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10-1.http://www.gov.cn/ldhd/2013-10/01/content_2499370.htm

[6]习近平在上海调研强调抓好重点领域改革[EB/OL].中国网,2010-9-28.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9/28/content_21023182.htm

[7]习近平:技术和粮食一样要端自己的饭碗[EB/OL].中央人民政府网,2013-8-30.http://news.163.com/13/0830/14/97HJ3IP400014JB5.html

[8]习近平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EB/OL].新华网,2014-06-03.http://www.china.com.cn/news/2014-06/03/content_32559129.htm

[9]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EB/OL].国际在线专稿,2013-7-23.http://gb.cri.cn/42071/2013/07/23/6071s4192316.htm

[10]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强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真正把创新 发展战略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3-7-18

[11]习近平亲切看望著名科学家[N].人民日报,2011-1-27.

[12]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EB/OL].新华社,2013-3-5.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05/c_124415149.htm

[1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N].广西日报,2014-8-19

[14]习近平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社,2013-6-29.http://www.gov.cn/ldhd/2013-06/29/content_2437094.htm

[15]习近平与在北戴河休假的"千人计划"专家座谈[EB/OL].新华网,2010-07-29.http://news.163.com/10/0729/18/6CPI150C000146BC.html

[16]习近平:青年科技人才要勇做创新先锋[EB/OL].中国网,2008-05-05.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8-05/05/content_15065769.htm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