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研究
——基于常德市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实践
2015-01-30唐贤健
唐贤健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湖南 常德 415000)
健全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研究
——基于常德市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实践
唐贤健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湖南 常德 415000)
党员;退出机制;常德实践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当前,在党内确实存在着部分不合格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常德市通过强化责任、把握政策、严格程序、加强教育对处置不合格党员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和经验启示。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随着党员队伍越来越壮大,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少数党员出现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强化党员管理,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常德市在全市每个区县(市)选择1个类型党组织进行试点,并选择临澧县整县推进,对处置不合格党员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较好成效。
一、准确把握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重要意义
党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党员质量,党员的形象就是党的形象。党员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党在人民中的形象和威信,更涉及到党的性质、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等问题。抽样调查表明,当前不合格党员大体占党员队伍的1%-5%,但每年受到出党处理的只有1‰-2.5‰左右。[1]71.1%的受调查者认为需要“严明纪律,加强监督,进一步完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2]
其一,处置不合格党员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处置不合格党员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强调:“凡行为不正当或违反同盟原则者,视情节轻重或令其离盟或开除出盟。凡开除出盟者不得再接收入盟。”[3]列宁认为清除不合格党员是“一项关系重大和极其重要的工作。”他主张“必须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分子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内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从党内清除出去。”[4]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及时清除蜕化变质分子。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详细规定了党员违反纪律被开除的六种情况:一是言论行动有违背本党宣言章程及大会各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案;二是无故连续二次不到会;三是欠缴党费三个月;四是无故连续四个星期不为本党服务;五是经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其“停止出席留党察看期满而不改悟”;六是泄露本党秘密。[5]其后,党的历次党章修改都对处置不合格党员做了明文规定,并进行了完善。党的三大党章增加了党员“自请出党”的规定。党的六大党章规定了“自愿脱党”情况。党的八大党章提出“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要进行党员登记,严格按照新党章的规定,把那些经过教育仍然不合格的党员开除出党或者劝其退党。”[6]党的十二大党章对党员出党划分为四种情况:自请退党、自行脱党、组织劝退、组织开除,并对“劝告退党”作了更详细的规定。其后的历次党章基本沿袭了党的十二大党章的规定。
其二,处置不合格党员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668.6万名。从数量上讲,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党,但作为政党要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不仅要有党员数量,更重要的是党员质量。列宁说过“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也不要”。当前,部分党员丧失理想信念、革命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缴纳党费、不参加党的组织活动、不发挥党员作用的党员,特别是党员“潜水”和“休眠”现象普遍存在,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置而滞留党内,易涣散党的组织,影响党员形象,损害党的威信,削弱党组织战斗力,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面临巨大考验。对腐败分子、有严重问题的不合格党员按照党纪规定处理,或开除或留党察看,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关键是一些长期不起作用、不为党工作也不发挥模范作用的不合格党员,没有对他们进行及时处置,就等于降低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疏通党员出口,健全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打破“党员终身制”,真正解决党员能下、能出的难题,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三,处置不合格党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些目标和改革举措已经提出,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将这些改革举措贯彻落实下去的重任。党要担负起这些重任就必须是一支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队伍。不合格党员在党组织内的存在影响着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必须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常德市处理不合格党员的实践
常德市现有基层党组织12423个,党员324720名。全市2011年至2013年共处置不合格党员1762名,其中,开除党籍117人,劝其退党97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25人,自动退党9人,自行脱党178人,限期改正1336人。2013年共处置不合格党员1110人,其中,开除党籍54人,劝其退党17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15人,自动退党4人,自行脱党13人,限期改正1007人。
其一,注重强化责任,稳妥推进。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处置不合格党员存在怕麻烦、怕得罪人、怕掌握不好尺度的“三怕”思想,采取“三个纳入”统一认识、强化责任。一是纳入市县两级党委重要工作内容。市县两级党委把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纳入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区县(市)和基层党组织实行书记负责制。9个区县(市)全部由县委书记担任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二是纳入县乡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测评内容。市委出台《常德市县乡党委主要负责人抓基层党建“四考一综评”考核办法》,将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纳入县乡两级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测评内容。在组织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向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述职、区县(市)委书记和部分市直单位党组织书记向市委全会述职时,重点听取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情况。三是纳入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的重要依据。将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的考核内容,没有开展党员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不得定为好类党组织,不合格党员帮教转化率低于80%的不得定为好类党组织。
其二,注重把握政策,科学处置。处置不合格党员注重区分不同情况,把握具体政策,促进处置工作科学规范进行。一是严格标准确定不合格党员表现情形。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4号)及《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中发〔1988〕13号),制定《常德市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方案》,明确8条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情形。同时,注重区分领域和行业特点,指导各级各支部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并提交支部党员大会通过。二是区别不同类型党员采取相应处置办法。对目前全市2276名无行为能力的党员暂时不进行评议,对186名多方查找杳无音讯的党员,暂不确定等次。对12名立案调查没有结案的党员,先确定为不合格党员,待判决生效或纪律处分后,再作组织处置。三是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在评定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了“五注意五区别”,即:注意把一时学习不够跟不上形势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同有意抵制区别开来;注意把由于党组织不健全或软弱涣散造成党员不能履行义务、不能参加党的活动,同党员本人主观上不愿意区别开来;注意把非主观因素造成工作失误,同本人玩忽职守给工作造成损失区别开来;把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组织活动、无力完成党组织的工作,同意志衰退、不发挥党员作用区别开来;把随众参加某些民俗活动,同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区分开来。
其三,注重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按照“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的总要求,采取“三会六评二查二决”处置程序。“三会”即组织生活会、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六评”即在组织生活会上开展支部综合初评、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领导点评、民主测评;“二查”即评议前的摸底调查,不合格党员对象确定后的核实调查;“二决”,即支部委员会结合民主测评结果票决不合格党员对象,支部党员大会票决不合格党员处置方式。在具体操作中突出把握了四个环节:一是突出党员自评环节,注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把“好不好”的评判权首先交给党员自己。下发《党员摸底自评表》,要求试点单位党员对照先进典型及不合格党员表现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作出自我鉴定。在自评表中设置“党员履责承诺”一栏,有不愿意继续留在党内的党员,在其栏中填写“自愿退党”,既强化了对愿意留在党内党员的约束管理,又清退了自愿退党的党员。在临澧县的试点中,共有9名党员通过这种方式提出自愿退党。二是突出党员互评环节,注重发挥骨干党员的带头作用。各支部在开展评议前普遍与党员谈心,同时分析支部党员队伍现状,把党性强、表现优秀的党员例为骨干党员,要求他们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揭短亮丑,开展思想斗争,开展点名评议。通过激发骨干党员“正能量”,不少党员评出了“一身汗”,甚至“痛哭流涕”。三是突出大会表决环节,注重发挥党支部的主导作用。坚持处置不合格党员始终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支部委员会表决前,由支部结合党员自评、群众评议的情况,对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表现情形进行调查核实,做到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表现情形清楚、发生时间清楚、信息来源清楚,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合格党员名单和相应处置方式,分别提交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表决。如佘市桥镇尖峰村一党员在承包山地时为争利殴打村干部,村党支部提议对其评议为不合格党员并建议作劝其退党处理,民主测评中42名党员40名均赞成支部处置建议。四是突出备案审查环节,注重发挥上级党组织的把关作用。对受处置的不合格党员,形成专门卷宗,一人一档。上级党委对党支部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对有疑问的进行专门核查、集体会商,报组织部门审核备案后,召开党委会形成正式决定,并通报和反馈组织处置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中形成的书面资料,如《党员摸底自评表》、《不合格党员调查报告》、《处置不合格党员批复存根》等,进行整理归档、长期保存。
其四,注重加强教育,促进转化。坚持把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处置不合格党员始终,把处置和转化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客观评议,严肃处置,有情帮教”,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以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处置工作引发的非正常上访。一方面教育限期改正的党员转化成合格党员。安排阅历相似、能力相关、关系相近的优秀党员与不合格党员结成帮教对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教,促进他们转化成一名合格党员。桃源县龙潭镇落家坪村一党员幻想一夜暴富而深陷六合彩,被组织作出限期改正处置后村支部及时派出与他同组的一名骨干党员结成对子,两人合办了乳鸽养殖厂,走上了劳动致富路。另一方面教育出党的同志做合格的公民。对除名的不合格党员,明确专人,“一对一”包保,掌握思想动态,消除对立情绪,教育他们做一个合格公民,对有困难的人员切实给予关心和帮助,防止他们由“旗子”变“钉子”。
三、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经验启示
处置不合格党员是一项系统工程,常德市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实践虽然是初步探索,但在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的地方,使党员思想受到了深刻洗礼,党员队伍得到了有效净化,党建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力促进。基层普遍反映党员风气“正”了、支部讲话“灵”了,组织活动“行”了。
其一,处置不合格党员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常德市在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实践中发现存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政策法规依据以及处置效力产生质疑、纪律处分与组织处置交叉重叠界定不清、无法处置部分“口袋”党员和流动党员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标准还不够明确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党的十八党章第九条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当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他退党。劝党员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如被劝告退党的党员坚持不退,应当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把他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第三十八条规定:“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条也对开除党籍的情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对于“潜水”党员、“休眠”党员等不合格党员标准却不好界定,实际操作时参照性不强。因此,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不合格党员标准是健全党员退出机制的重要内容。如何制定?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一方面,基层在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实践中进行大胆创新,与乡规民约等相结合,如停弦渡镇复船村党支部将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拒不偿还借贷等列为该村不合格党员的情形。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并且在设计制定不合格党员标准时要吸收基层创造的一些好标准、好内容,促使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标准更为科学详细,可操作性强。
其二,处置不合格党员必须严格遵守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强,效果的好坏关系着部分党员党籍的留去,关系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强弱。只有严格遵守程序,按程序办事,才能保证整个处置过程不出纰漏。另一方面,还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置前要认真调查摸底,确保不漏党员。运用各种方法与党员取得联系,特别是要与流动党员等各类特殊党员取得联系,广泛宣传,告知其利害关系,提高党员的知晓率、参与率。全面调查摸底,客观公正地撰写《党员情况综合分析报告》、点评材料,搞好引导。处置中要严格按照程序开展评议,民主测评必须由与会的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监督记票,特别是对可能被处置的对象摆事实、讲问题,增强了民主评议的针对性、导向性。各基层党组织再根据民主评议结果,结合党员现实表现,召开支委会,按照民主集中原则,确定不合格党员。处置后组建专门调查组,对不合格党员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客观公正地作出调查结论,召开党员大会通报调查核实情况,票决确定不合格党员处置方式,确保处置结论党组织认可、群众认可、受处置对象认可,经得起检验。
其三,处置不合格党员必须营造内紧外松的社会氛围。吐故纳新是一个组织正常发展的机制,党章虽然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但在现实中,无论何种形式的退党都会面临严重的不利后果,某些正当权益,甚至宪法规定的某些公民权利难有保障,这就使得不合格党员非常抵触任何形式的退党。因此,处置不合格党员必须营造内紧外松的社会氛围。内紧是要在组织内部按照党章规定要求管理党员,规范工作程序,使党员的义务得到落实,形成与权利的对称。通过处置不合格党员让每一位党员确确实实地感觉到党员应尽的权力和义务,并严格地按照党员标准来学习、工作、生活,也促使不合格党员及时地改过自新或者退出党组织。外松是要加强外部环境的引导,转变社会公众对党员退党的看法,防止矛盾激化把他们推向党的对立面。处置不合格党员不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处分,因为有一些党员没有犯错误,并没有处分的理由,但又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不能发挥一个党员的作用。对被处置的不合格党员的理解和接纳,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有利于不合格党员回归社会。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纳新,更需要及时“吐故”。党员队伍新陈代谢机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其队伍正常新老交替的组织保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提高党员素质和增强战斗力的组织保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和增强凝聚力的组织保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组织保证。[7]因此,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常态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不二选择。
[1]李娟,佘湘.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研究——基于绍兴市打通党员“出口”的实践[J].理论探索,2012(6).
[2]李逸浩.党性不纯公众反感度调查[J].人民论坛,2012(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421.
[4]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562.
[5]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02[C].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53.
[6]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人民出版社,1982:64.
[7]曾德盛,曾家华.新时期党员队伍新陈代谢机制与党的先进性建设[J].学术论坛,2006(8).
(责任编辑:周建瑜)
2015-01-15
唐贤健,湖南永州人,中共常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D262.4
A
1008-5955(2015)01-0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