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对外经贸特征与对策研究
2015-01-30方旖旎
摘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至今,郑州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其老城区对外经贸优势已被新城区取代,投资与贸易开始向机电等高技术产业倾斜,在富士康项目与郑欧国际班列的发展推动下,加工贸易与对欧美出口快速扩张。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降低外资与外贸集中度过高带来的潜在危机,郑州市未来应继续以产业集群作为引资与外贸载体,加快E贸易平台建设,持续扩大对外经贸市场多元化,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区的申请与建设工作。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5)05-0097-03
收稿日期:2015-08-22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编号:2015B026)、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编号:SKL—2015—3429)、2014年度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编号:2014BS005)、2015年度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编号:ZSLX201546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方旖旎(1985— ),女,湖北黄石人,博士,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
自2009年河南省实施“大招商”战略以来,郑州市坚持对外开放基本政策,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资金到位率以及外资业绩指数均不断提高 [1]。同时随着富士康项目落户郑州,并不断追加投资,自2011年起郑州市对外贸易规模、结构等均发生质的转变。郑州市商务局资料显示,2014年郑州市完成生产总值6783亿元人民币,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464.3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86.9亿美元。
一、郑州市对外经贸特征分析
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及世界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河南省地处内陆,危机对其影响较晚,但程度较深。为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郑州市按照省政府的指示和要求,自2009年开始实施“大招商”战略,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持续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将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保障。
1.金融危机后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成为重要转折点。2009年至2014年,郑州市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对外贸易规模快速攀升,其年均增速已达17.51%和66.76%,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观察近5年的数据可知,伴随实际使用外资数额的不断扩大,单个项目引进外资额逐步提高。其中2014年郑州市实际使用外资为36.3亿美元,货物进出口464.3亿美元,分别占河南省的24.31%和71.40%,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的位置。外贸依存度自2009年以来大幅提升,2011年后至今基本稳定在41%的水平,其中出口依存度上升较快,高出进口依存度6.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更是自2011年后实现质的转变,2009至2010年间不足2亿美元,2014年增加至219.38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158.52%。由此可见,自实施招商“大招商”大战略以来,郑州市对外经贸规模快速扩张,2011年后无论是外资进入还是对外贸易均远高于历史水平,但其对外开放程度依旧远低于全国整体水平。
2.老城区对外经贸比较优势已被新城区取代。在区域分布层面,老城区对外开放的优势被逐步削弱,新城区成长格外明显。根据历年《郑州市统计年鉴》与郑州统计信息网《郑州市经济动态》基础数据显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开发区、郑东新区和航空港区四大区在郑州市招商引资与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大幅提高,在2011年后进入新的历史高位。四大区在实际使用外资与出口额占比加总的年均增速分别为30.52%和121.43%。其中在引进外资层面,四大区引资规模占比加总2014年达到47.84%。而航空港区和郑东新区外资占比更是大幅提高,截至2014年已有47家全球500强企业入驻郑东新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开发区其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5.08%和25.14%。在出口贸易层面,2010至2014年间,航空港区独占鳌头,占比飞速增长,其出口规模年均增长5.65倍,尽管金水区、经济开发、郑东新区和管城区都保持较大出口规模或较快出口增长,但由于增速远低于航空港区,致使2012年后航空港区占据郑州市出口贸易70%以上比重,而四大区的出口贸易占比在2014年已经达到87.16%的历史新高。
3.行业开放领域中,机电等高技术产业优势突出。长期以来郑州市外资以制造业为主,但近年来发生变动,产业集群效应开始凸显。在2011年前,郑州外资集中在交通运输设备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采矿业等,2011~2014年间,纺织业和食品制造业仍是外资集中进入的行业,但与此同时房地产业、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也成为外资新的进入热点。根据郑州商务局显示,2013年郑州市实际使用外资进入前5位的行业为制造业、服务贸易业、电子信息业、能源供应业和房地产业,投资新设企业数量共占全市总量的84.6%,实际外资额占全市90.7%,外资主要来自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菲律宾、日本、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国家和地区,投资新设企业数量占全市行业总量的85%,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市的99.6%。伴随郑州市实际使用外资进入行业的变化,出口贸易的产品种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11年之前,郑州市出口商品是以金属及其制品、机械设备、鞋帽羽毛及其制品、化工产品、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品为主,其加总占比基本稳定在80%左右,但自2011年后,化工产品、纺织品、鞋帽羽毛及其制品、金属及其制品的出口占比却大幅萎缩,由2011年前58.38%的峰值降至2012年11.64%,而同期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却快速扩张,2012~2014年间出口规模年均增速分别为16.27%和16.53%,占郑州市总出口额的比重分别稳定在50%与46%左右,占河南省同类产品出口的93.09%和97.01%,即河南省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基本以郑州为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伴随富士康项目的落地、扩展,以及郑州产业升级和集聚,郑州高技术工业增加至占比已由2008年的2.5%增加至2014年的13.2%,郑州市的汽车组装、电子信息、新材料与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46.8%。郑州市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公路客车、高档皮卡车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形成了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汽车整车生产集群。而传统产业支柱如煤炭、水泥、电解铝等6大高耗能产业比重降至42.2%。其中郑东新区以金融、总部经济、物流商务、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为主,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其生产总值的86.6%;经开区以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为主,现已形成海马和东风两大汽车生产平台;航空港区则以电子信息为核心,同时重点发展临空产业与航空物流,2014年航空港区生产了占全球1/8的智能手机。
4.富士康和郑欧国际铁路发展促使加工贸易及对欧美出口扩大。自2011年富士康项目落户郑州后,郑州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由之前的2.5%提升至2014年的13.2%。富士康智能手机项目对郑州进出口贸易有着极为有力的推动作用。2013年仅富士康项目的相关进出口贸易就达306亿美元,占全省比重58%,对河南省外贸贡献度高达74.2%,2014年9月随iPhone6系列手机发布销售,郑州市9~12月进出口强势增长,其月贸易额较1~8月扩大近两倍。以富士康为标杆,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加工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凸显,现在手机已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第一大出口商品。同时省政府与市政府注重发挥富士康的“雁阵效应”,计划将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打造为全球智能手机的生产出口基地,积极引进相关上下游产业链中的重点节点企业,完善智能手机产业链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这极大地推动了郑州市电子加工产业的发展。以2011年为界,郑州市加工贸易出口出现质变。2008~2010年间不足2亿美元,2011年飞速扩大至52.2亿美元,2013年突破了200亿美元关口。根据郑州市统计年鉴显示,自2011年起,与手机生产的相关产品常年居于进口值前20位的名单中,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更是连续4年位于郑州市出口企业首位,其年均增速是一般出口贸易的近8倍,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已提升至2014年的82.29%。
5.郑欧班列的开通与常态化运行为郑州向欧美市场出口提供了更为低廉与便捷的运输途径。其欧洲分拨站点覆盖欧洲与中亚105个城市,一般货物的运输清关时间不足海运的一半,运输成本仅为空运20%。截至2014年年底郑州市通过郑欧班列累计运输货物1000余种,4.43万吨,载货量居中欧班列首位。加工贸易与郑欧班列的发展,促使郑州对欧美地区出口贸易快速扩大,对欧美出口贸易规模自2014年增加至154.5亿美元,占同期郑州出口贸易的57.95%,与此同时对亚洲以及非洲出口占比持续走低,减少了近20个百分点。
二、进一步发展郑州市对外经贸的对策
郑州市政府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进一步推动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但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在郑州市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还不到重庆的一半,同时在中部六省会主要经济指标对比中,除国际贸易规模外,郑州多项指标居于第三或第四位。当前郑州市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依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经济形势复杂、引资竞争加剧、自身改革开放任务艰巨等。
1.以产业集群作为引资载体,促进外贸发展。郑州市目前共有产业集聚区57个,其中包括12个组团新区、13个产业集聚区、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32个专业园区等。郑州市通过示范性项目引导产业集群构建,再通过产业集群进一步吸引上下产业链投资,最成功的项目就是富士康的引入,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出口的典范就是宇通。富士康项目自2010年进驻郑州航空港试验区以来,累计销售iPhone手机33393万部,出口额5810亿元,纳税31.28亿元 [2]。围绕手机生产而进口的集成电路、手机摄像头等手机零部件产品进口合计503.3亿元,占全省外贸进口的50.9%,手机出口已成为拉动外贸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力。以此为契机,航空港区已累计签约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正威科技城、手机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宇通客车以汽车整车生产集群为平台,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已获欧盟WVTA整车认证,2014年宇通出口大中型客车6801台,出口额72.63亿美元。因此,郑州市应总结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以此吸引外资,促进企业规模效益,提供发展平台。
2.加快推进E贸易平台建设。目前郑州市E贸易已经形成包括电商、网商、物流商和支付商在内的良好跨境电子商务生态链,至2015年7月,郑州E贸易项目业务总量已与全国其他试点总和相当,创下内陆城市跨境电子商务首次超过沿海发达地区的全国先例,纳税额与业务量为全国首位 [3]。E贸易的发展将带来产业规模的几何式增长,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E贸易平台不仅扩大了商品交易范围,还提高了跨境交易效率,其物流配送时效在提高50%的同时却降低了近30%的成本。按照计划2015年还将继续引进50家跨境供应链企业,最终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因此,加快推进E贸易平台建设,能够有效降低跨境贸易的机会成本,为郑州市外贸企业提供更好的对外平台。
3.进一步扩大对外经贸市场的多元化。上文分析数据指出,仅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是郑州93.9%的实际使用外资的来源地,同时以富士康为代表的手机及其相关的上下游产品贸易完全主导了郑州市对外贸易的特征,如此高的外资来源与出口商品集中度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同时超过80%的加工贸易占比则表明,在郑州的高科技产业更多的是寻求郑州市相对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郑州市的高技术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低端,如何增强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益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度,是郑州市真正实现产业升级,防止由于国外订单减少导致贸易规模“断崖”式波动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在未来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应该扩大资本来源国或地区,降低对某个单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依附程度,尽可能扩大其他产品的出口,尤其是郑州市传统优势产品,降低郑州市对外贸易的风险。
4.继续推进郑州航空港自由贸易区的申请与建设工作。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一轮以开发促改革战略的实施。自由贸易区的实践表明其能够大幅提高当地对外经贸自由度,成为撬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推动力。目前郑州航空港区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其在郑州市对外经贸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航空港内陆空对接、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正日益完善,其临空经济发展与郑欧班列对接的跨境物流成本与时效成本优势凸显,口岸功能不断完善,联动机制已初步形成。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将郑州航空港建成自由贸易区,结合郑州市短期内将继续存在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特征,不仅能够进一步推动郑州市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能够加速贸易导向的外资进入。